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田地:地步,境地) B: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 |
2、 |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断章取义(篇章) 寻章摘句(搜寻) 太盛则矫(做作)B: 不言而喻(比喻) 吹毛求疵(毛病) 怡情傅彩(增添) C: 心无旁骛(追求) 务于精熟(致力) 百行业为先(德行) D: 格物致知(推究) 强聒不舍(啰嗦) 以经验范之(衡量)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学毕业典礼那天,我们班的女同学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B: 重庆的中午,真是高温难耐,观音桥步行街上都没看到几个人,真是人迹罕至。 C: 这一天,重庆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 , 挤满了许多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 D: 学习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迸溅/黑白相间 挑逗/挑拨离间 露骨/仙露琼浆 迂回/屈尊纡贵B: 粗犷/恃才放旷 纤细/屡见不鲜 喑哑/黯然失色 剽悍/虚无缥缈 C: 啜泣/笔耕不辍 屡次/如履薄冰 晕车/头晕目眩 樊笼/高不可攀 D: 如法炮制/鞭炮 勾当/一丝不苟 涨价/教学相长 绯红/妄自菲薄 |
5、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分别出自《战国策》《左传》《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B: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抒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D: 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
6、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则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②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 ③适当的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则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好句子。 ④语言连贯还应当注意句子的衔接过渡。 ⑤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A: ①④②⑤③B: ②⑤①④③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⑤④③① |
7、 | 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报怨 像貌 惊愕 昧心 B: 良秀不齐 眈误 狼藉 暮霭 C: 烦燥 蒿莱 枭鸟 厮守 D: 衰草萋迷 衔冤 错勘 津贴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分工方案。 C: 中美是两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如果发生争端,将不利于全球经济。 D: 为学习宣传道德模范,上半年,中央就启动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幌子(huǎng) 行头(xíng) 怯懦(nuò) 五子行(háng) B: 忌讳(huì) 拾掇(duō) 落子(luò) 喜幛子(zhàng) C: 拿糖(táng) 打镲(chǎ) 侦缉(jī) 骂骂咧咧(liē liē) D: 砧板(zhēn) 耷拉(dā) 憋闷(biē) 名噪京师(zào)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婆娑(shā) 鲜腴(yú) 楠(nán)木 巧妙绝伦(lún) B: 匀称(chèn) 蹒(pán)跚 栅(shān)栏 眼花缭(liáo)乱 C: 虬(qiū)枝 黝(yǒu)黑 飓(jù)风 悄(qiāo)然不惊 D: 模(mú)样 嶙峋(xún) 轩榭(xiè) 恹(yān)恹欲睡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 1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2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①便要还家 ________ ②杂然相许 ________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如土石何B: 具答之投诸渤海之尾 C: 屋舍俨然杂然相许 D: 不复出焉且焉置土石 ( 4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5 )内容理解。①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②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 |
斫琴
白秋
斫琴师王承运,言语缓慢,气息悠长。因常年熬夜斫琴,烟熏火燎浸泡在古木雅室之间,身上自然弥漫着一股紫檀香味儿,一副高人模样。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七月过后,王承运高考落榜了。等挨过那几天,父亲提溜着一个黄皮书包,撂到他的面前。“喏,拿去跟你姨父学木匠吧,好歹也能挣出口饭吃。”打开一看,里面有三个物件:刨子、凿子和锉,这就是王承运起步的家当。等他把拉锯、刨板、凿孔这些基本功掌握好,渐渐有了自己的圈子,人们自己打制家具的时代也戛然而止。
不过,就凭着这点手艺,他在一家建筑公司立住了脚。只是,妻子那场病来得突然,把他多年的积蓄给花光了。几番挣扎,他决定最后一次回家筹钱。父亲沉思良久,从柜子深处拿出一个十分精致的匣子,小心翼翼打开裹了几层的红绸,里面竟是一张古色古香的七弦琴。
他顺手调了调琴弦,拨弄了两下,颤巍巍动人心扉的上古清音顷刻注满了房间。“家里就剩下这个值钱了,你拿去吧。”
“这么好听!”王承运耳朵支棱起来没再放下,那种感觉让他终生难忘。“咱家哪来的这好玩意?”“祖辈上留下的,当年,诸城派古琴是有名的,可惜从你爷爷那里就没传下来。”父亲不无遗憾地说,“我也只能弹个《关山月》片段,更不用说斫琴了。”
家传古琴,他没舍得出手。回来,他查阅了历史上斫琴的方法和需要的各种材料,凭着匠人对木头的敏感,按照古琴的模样,“吭哧”了一个星期,居然真做出了一张琴来。
王承运抱着琴,找到诸城派古琴正宗传人,桐荫琴社的李老师。李老师看着这张琴,高兴坏了。“这多年来,还从来没有当地人自己斫琴的,你是头一个。”
李老师给琴调上了弦,弹拨几下。琴的声音有点怪,但那种苍古味道,另有一分庄严。他当即高价收购,还跟王承运讲了面板用古木,着色用大漆(天然生漆),晾晒时间要长等斫琴的基本常识,鼓励他坚持做下去。
王承运从来没有这么满足过。等妻子病情稳定后,他说:“我想自己干,做专职斫琴师。”
“斫琴!听说不光是木工活,还要会弹,会调音。还要有技术,有天分,有时间。再说,咱们家里这份收入……”妻子很吃惊。“现在学琴人多,斫琴人少,搞好了,养家糊口没问题。”王承运满怀憧憬。
说易做难。一上手,光搜集清朝以前木料、租赁车间就让他四处碰壁。还是李老师,忙前忙后帮他找人,给他担保贷款,毫不保留传授古琴演奏技艺。让他边教学生,边斫琴,这才慢慢跨过了那道槛。成名之后,王承运公开承诺,教琴免费,斫琴量情而定。一时学员踊跃,班次长年不断,很快就有上心的学生愿意跟他学习斫琴技艺了。
那天,有记者来他家里采访,看见数十张古琴毫不遮掩,尽挂在庭院深处,屋子里却潮湿闷热,忍不住问:“这么贵重的东西,这样糟糕的环境,能行吗?”
王承运笑了:“这算什么,高温潮湿是制作古琴的必需步骤。上好的古琴,至少要花上一两年时间,在四处透风的地方自然晾干,才能演奏出苍古正音的味道。”
来人诧异:“听说,现在花两三个月,甚至几天斫一张琴的不在少数,那样赚钱不是更快?”他回答得更干脆:“生活可以简单,斫琴工艺简不得。大漆刷上去,该晾多久就多久,半点不能马虎。古琴给我的,金钱换不来。”
意外,发生在那个寒冷的冬天。
那日,扶持他多年的李老师不幸仙逝。消息传来,他蒙了。心情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原先,他斫的每一张琴都交给李老师,李老师再去寻找主顾。王承运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琴只有李老师才懂,交给他,古琴才有一个好的归宿。
第二天,他黯然包裹好了所有斫琴工具,准备把它们藏起来,做一个了结。却意外收到了李老师弥留之际托人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情深意长:承运吾弟!嘈杂尘世,我很骄傲有你这样的知音。依我拙见,斫琴是一种修行,正心才能正音。古琴是你的作品,也是我们的老师,咱不能让祖辈上的好东西失传啊……
他的目光,又一次落在那个包裹上,内心的血,开始隐隐热起来。
(选自2018年4月4日《河南日报·中原风版》》
( 1 )请简要说说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①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②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亮深处。③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④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 1 )下列对斯石英的说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