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尤溪县台溪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油光可鉴 胭脂褪尽 险象叠生 水波鳞鳞
B: 引经据典 人迹罕至 天翻地覆 相形见绌
C: 英雄气慨 鸡毛掸子 原弛蜡象 锲而不舍
D: 津津有味 仙露琼浆 眼花缭乱 怨天忧人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邪(chòng) (chì)红 (jūn)子
B: 鸡 (còng) (zhái)净 绿(yóu)
C: (bān)尖 气(mēn) (zhōng)看
D: 鲜(yú) (xiè)腿 密(zhā)匝
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B: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D: 《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删去“通过”)
B: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秀成绩,充满了信心。(删去“否”)
C: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取得了在经济改革方面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和“在经济改革方面”互换位置)
D: 被评为“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的广东何晓顺教授,率其团队成功完成世界首创“无缺血”肝移植术,打破了移植器官缺血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删去“世界性”)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_______我走到哪里,_______我睡得很沉,_______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_______会忽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 不管 还是 或者 就
B: 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 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 无论 即使 还是 也
6、选出与例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例句: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A: 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
B: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C: 人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D: ……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鞭达 狼籍 一视同仁 引经据典
B: 迁徙 胆怯 精巧绝轮 沧海桑田
C: 馈赠 牟取 不容置疑 左右逢源
D: 憔悴 挑剔 相形见拙 莫衷一是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棱镜 迁徒 大庭广众 杞人忧天
B: 蒙味 隧道 忧心忡忡 刨根问底
C: 绵延 要诀 无精打采 根深缔固
D: 高邈 洋溢 大相径庭 吹毛求疵
9、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 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 ,这一个 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 尊荣。


A: 严寒 明媚 风云变幻 一现
B: 寒冷 妩媚 风云变幻 一睹
C: 严寒 妩媚 风起云涌 一现
D: 寒冷 明媚 风起云涌 一睹
10、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móu) 红(fēi) 真(dì) 众目睽睽(kuí)
B: 猎(shǒu) 迁(xǐ) 赠(kuì) 长短叹(yū)
C: 热(zhì) 干(hè) 污(huì) 龙吟凤(suì)
D: 繁(yǎn) 挑(xìn) 招(lài) 相形见(chu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山里的孩子


夕阳斜照

叮当作响的石间

几个孩子

竭力想爬上山顶……


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山

山抱山,山拦山,山衔山,山啊山


没有商量余地

梦里我们不约而同都看见了

一个背山人一个挑山人一个赶山人

灰着脸默默地在走

走在尖尖的山顶上

山高,云淡,路长


醒了,我们都很疲倦

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醒了,我们便小树一般长大

父亲父亲的父亲们未走完的路

我们还得继续走

流汗流泪流血我们不怕

只要能走出去走出去,去看看

(摘自江山文学网,2013年2月4日)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 2 )画线诗句有什么含意?​

( 3 )本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试比较这首小诗与《在山的那边》在思想内容上的相同点。​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水皆缥碧________

②窥谷忘________

③横柯蔽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情怀。
B: 第①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C: 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 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描写,使得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把握自己
人,作为会思想的芦苇,不屈不挠,宁折不弯,自有其刚强的一面。但有时候人又会变得十分柔弱,经不得风吹,受不了浪打,一阵寒流突袭,就会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而要保持自己的本真,不迷失,不退化,不变异,最要紧的就是把握自己。
把握自己,就是时时拥有一颗清澈的心,拥有一片明朗的情怀。看问题尽量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处理事情学会多换个角度,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为人,不贪,不妒;处世,不谄,不骄。就是时刻保持平常之心,不好高骛远,不走极端。
同一块土地,可生长稻谷,也可能滋生杂草,这与土地无关,关键是看是什么样的种子。稂莠草任你施什么样的肥料,也结不出谷穗。
把握自己,你不是大树,你也不能老是背靠大树,再大的树,也只能给你一个季节的阴凉,你没有权利老是躲在别人的屋檐下,再大的屋檐也只能给你挡一时的风雨,不能为你遮蔽一冬的寒风。相信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生活中的奇迹。靠自己的智慧,才能编织遮风挡雨的绿伞,让你安然走过风雨。把握自己,纵使前面有山,,再高的山你也能攀上顶峰, 。世界,相信汗水,而不同情眼泪;生命,可以迎接挑战,但应拒绝退缩。
把握自己,就是让自己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没有捷径,一切胜利之花,无不靠汗水辛勤地浇灌。把握自己,只要方向不错,何惧长夜漫漫。把握自己,就是让自己明白,你不是太阳,世界不会围绕着你转;你不是高山,没有谁仰望你头顶上的风景。在你生命的田野里,唯有“今天的麦穗”最实在,最生动,最可靠。如果你盲目等待最大的“下一个”,也许你只能收获冰雹之后的哀叹。把握自己,不要总说光明太少,只要你愿意燃烧;不要哀叹温暖不够,只要你原作炭火。
把握自己,你不是沙漠里的胡杨,可阅尽千年秋色;你不是珠峰的山岩,可抗拒万年的风霜。我们都是时间旷野里的一枝弱柳或是一片枫叶。但我们也没有必要悲观,是一片秋叶,就尽力渲染一片金黄;是一块烁石,就铺平前方的坎坷。
泥土,只有足够的深厚和踏实,才能滋长绿色的希望;水滴,只有融入到海洋,才能扬起生命绚丽的浪花。大道有大道的宽敞潇洒,小路也有小路的情调弯弯。小鸟拥抱蓝天,鱼儿安翔水面。
把握自己,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容易锐化为贪饵上钩的鱼,把握自己,不能心浮气躁,否则,就会蜕变成随波逐流的浮萍。
如果此时恰逢你生命的雨季,诸事不顺,“喝凉水也塞牙缝”,其实,这正是你以出世的精神锻造自己的韧性的时候,这时,你切要把握自己,为生命制造阳光,为未来收藏阳光。始终坚信“阳光普照,阴霾自散”的哲理,如果能把阳光嵌在心底,那么你的人生处处都是春天,你生命的芦苇将时时充满生机。

( 1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2 )说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任选一句作答)
①一阵寒流突袭,就会把自己弄的面目全非。
②如果能把阳光嵌在心底,那么你的人生处处都是春天,你生命的芦苇将时时充满生机。

( 3 )联系前文,为第四段空缺处补写一句话,使句式与前文保持一致。

( 4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 5 )联系全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把握自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母爱

寒江雪

望着女儿蹦蹦跳跳走进学校的背影渐行渐远,我的心一阵绞痛,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我忽然想去看看母亲。

记忆中母亲总是头发凌乱,面色蜡黄,几乎天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有时还会默默流泪,像极了旧社会受尽生活折磨的底层小市民。但她的眼神却犀利狠辣,鞭子似的抽打着我脆弱的身体和心灵。

我很怕她,怕她小题大做或者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每当这时,她就会狠狠地揍我,晾衣架、苍蝇拍、笤帚、勺子……能顺手拿起什么就用什么。揍我时,她先用左臂夹住我的上半身,让我无法转身阻挡,然后随手拿起什么东西就开始用力地朝我屁股上招呼。我凄厉的惨叫伴随着沉闷的打击声和她粗重的呼吸声回荡于空旷而冷清的家。往往是上次挨揍的瘀伤还没好利索,她就开始了新一轮殴打。

我渐渐开始恨她。是我的亲生母亲吗?如此残忍地虐待自己七岁的女儿!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还是那个寒风刺骨的傍晚。现在我根本记不起她为什么揍我,只记得她揍我时非常卖力,几近癫狂。我的屁股一阵阵火灼般地疼痛,钻入五脏六腑。一顿毒打下来,她竟然累得脸色苍白,瘫倒在地。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疲惫地往后拂了拂额前几缕湿漉漉的头发,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哗啦啦地往下掉。

我还没有止住悲伤的哭声,她就站起来,哭喊着把我推出门外。

门外,北风呼啸,似刀割如针刺,寒彻骨冷透心。我又冷又怕,疯狂地捶门,绝望地呼喊。门关得死死的,漏不出一丝缝隙。

邻居们纷纷赶来隔着紧闭的门七嘴八舌地劝说母亲。她在门后低低地抽泣着,就是不开门。

天渐渐暗下来,好心的邻居给我披了一件厚厚的棉袄。我的身体有了丝丝暖意,心却更加冰冷绝望!孤独地站在寒风中,周围是无边无际的冷酷的黑暗,我犹如寒冬旷野里一株枯黄的衰草,看不到春天的温暖和阳光。

恨如雨后的野草般从心底葳蕤蔓延,茁壮成林。

后来,一位和蔼的女警察来了,我才回到家。警察姓李,我称呼她李姨。之后李姨成了我家的常客,无数次地解救我于水火中。

从此,我倔强而坚强地成长。即使数月后母亲去世我也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但是现在我却再也无法倔强地坚强,女儿远去的背影如一条丝线拉扯着我线团般的心,抽空了我的身体。

在母亲的墓碑前,我遇到了李姨。她弯下腰把一束漂亮的花郑重地摆放在墓碑前。

“还恨你母亲吗?”尽管李姨目光平静,我还是发现她双眼深处丝丝缕缕的岁月沧桑与生命感悟。

我摇摇头。真的,我不恨母亲了。就在女儿欢快地走进学校的刹那我放下了一切恩怨,除了可爱的女儿。

李姨紧紧抱住了我。她的怀抱犹如母亲的厚实温暖,我仿佛回到了受尽折磨的童年,那时她曾无数次这样拥抱着遍体鳞伤的我。

我的眼泪汹涌溢出,打湿了她有些消瘦的肩膀。

“女儿永远是母亲的心头肉,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李姨拭去我眼里的泪水,“我每次去你家都是你母亲报的警……”

什么?我的大脑和身体瞬间僵硬,就像母亲的墓碑。

“那时你母亲已经知道自己到了癌症晚期,没多长时间可活了。她最割舍不下的就是你,怕你不懂人间冷暖,不知权衡进退,怕你没人照顾,受到伤害,怕你有了后妈不能与她和谐相处,更怕你受不了失去母亲的打击,所以她不得不……”

我早已泣不成声。母亲,我至亲至爱的母亲啊!原来您一次次违心的敲打是在淬炼我,锻造我啊……

墓碑上母亲温暖地微笑着,就像她面前芬芳的鲜花一样。

李姨离开后,我坐下来深情地凝望着母亲的遗像,和她进行了一次真挚的情感交流。

最后,我从包里拿出自己乳腺癌晚期的诊断证明撕成了碎屑,抛向空中。

有着黑色条纹的白纸屑像一曲歌谣,蝴蝶般翩翩起舞。

( 1 )梳理故事情节,用四字短语填入。

送女上学→________→________

( 2 )“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疲惫地往后拂了拂额前几缕湿漉漉的头发,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哗啦啦地往下掉”母亲为什么要如此过火的打我?打后为什么“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哗啦啦往下掉”?
( 3 )“门外,北风呼啸,似刀割如针刺,寒彻骨冷透心。”“周围是无边无际的冷酷的黑暗”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 4 )文章的结尾“有着黑色条纹的白纸屑像一曲歌谣,蝴蝶般翩翩起舞”怎样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一位作家到一所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播放了迪士尼推出的一个生态纪录片。片中,成千上万的旅鼠跟着前面带队的旅鼠往前冲,经过沼泽、树丛,最后奔到一处悬崖,悬崖下面是大海。前面的旅鼠跳下悬崖,后面的也跟着全部跳下。

看完片子,作家问孩子们有何启示,孩子们回答说“不要盲从”。

可接下来,作家告诉孩子们,那个片子是假的。

孩子们顿时目瞪口呆……

生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总有些现象难辨真伪,总有些事情出乎意料,总有些人难识真面……对此,我们需要练就一双慧眼。

请以“借我一双慧眼”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如何忘了你.”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