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温州楠溪江职业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文字填入划线部分,排列顺序最佳的是( )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然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经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A: ④③②①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④②①
2、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候(shì) 障(píng) 寂(liào) 阴风怒 (háo)
B: 拥 (cù) 心(zhī) 当(gōu) 长短叹 (yū)
C: 护 (bì) 或 (jiàn) 猎(shòu) 优得所(liè)
D: 按 (nài) 匀 (chèn) 盖(xī) 叱风云(zhà)
3、

为下面这段话选配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5月9日晚,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经酒精检测,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车行为。按照5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机动车驾驶员醉酒驾车的,将被处以拘役的刑事处罚,并吊销驾驶执照,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因此,高晓松可能成为“醉驾入刑”后第一位中招明星。

A: 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
B: 高晓松酒驾获刑。
C: 高晓松或成首个醉驾入刑明星。
D: 高晓松或成第一位中招明星。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ăo 留zhì 褓qiǎng 罚臧否shè
B: 落sǔn 渎xiè 进pīn 气吞牛dǒu
C: 阴huì 恣suī 拮jū 博学志dǔ
D: 桥jiàn 蛎mǔ 发jǒng 德量力duó
5、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 , 让同学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B: 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了她。
C: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 , 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生活也是有意义的。
D: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 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6、下面关于名著或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 雪》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B: 《星星变奏曲》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的信念。
C: 《蝈蝈和蛐蛐》与《夜》都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代表作,其中《夜》是一首优美小夜曲,营造了静谧、美好的夜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D: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

读课文《春》,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
B: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C: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
D: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工夫。
8、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舟楫 编辑 作揖 缉拿归案
B: 损伤 陨石 殒命 幅员辽阔
C: 踊跃 涌入 雇佣 蜂拥而至
D: 潦草 燎原 嘹亮 眼花撩乱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我内心的永恒。
B: 我看她眼眶微红,不禁担心的问:“怎么了?你。”
C: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D: 我校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师生创文在路上》的志愿服务活动。
10、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排比、拟人)
B: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对比、夸张)
C: 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反复、拟人)
D: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是母亲的情怀。(拟人、比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

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

( 1 )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 2 )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

【甲】《孙权劝学》(全文)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 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rǒng):事务繁忙复杂。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当涉猎(________)

鲁肃过寻阳(________)

必了此功课为佳(________ )

必早起数时以为之(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蒙辞军中多务

A: 余近日军务倥偬
B: 可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C: 静修身(《诫子书》)
D: 屠惧,投骨(《狼》)
( 3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有 恒 又 为 勤 朴 之 根 源

( 4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 5 )【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邓稼先》,完成各题。

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延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5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有删减)

( 1 )简要分析第二部分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 2 )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说一说第三部分引用的《吊古战场文》的作用。
( 3 )危急时刻,人们劝邓稼先回去,他说:“我不能走。”请你揣摩并写出邓稼先当时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四部分标题“永恒的骄傲”的理解。
( 5 )像邓稼先这样为中华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如钟南山、袁隆平、杨利伟、屠呦呦、莫言…他们都是中国最耀眼的“明星”。你心中的“明星”又是谁呢?请仿照示例,写出理由。

示例:

我心中的“明星”是邓稼先。因为他领导团队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让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 2 )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 3 )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①分析句子“他如释重负地说……”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 4 )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 5 )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第一个吃螃蟹是一种勇气;神农氏尝百草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勇气;只身出外闯荡是一种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主动选择放弃是一种勇气……勇气闪现在你不经意的生活中.
请以“勇气,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疯言疯语疯脾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