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滨海第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黄发垂髫的儿童,大家都被这真挚的情谊感动了。
B: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 公司认真分析了上次广告活动中的失误,借鉴其他公司的做法,制定出新的策略。
C: 杨二嫂已经五十多岁了,面容消瘦,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活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着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能不为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感到自豪。
2、

下列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
B: 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你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C: 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马匹的数量之多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存亡。
B: 只要商家生产开发的是关爱孩子成长的商品,市场大门就会为他开启。
C: 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D: 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冷暖。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目睽睽 锋芒必露 妇孺皆知 千钧重负
B: 家喻户晓 大庭广众 炯乎不同 姗姗来迟
C: 不期而至 海市蜃楼 忧心忡忡 语无伦次
D: 惊心动魄慷慨淋漓讳人不倦深恶痛绝
5、

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作家独特的生存状况使其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其散文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和《合欢树》等。
B: 安徒生(1805—1875), 《皇帝的新装》作者,丹麦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和《丑小鸭》等。
C: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我们称其为语境。但是无论语境如何,一个词的意义是固定不变的。
D: 词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的词语,也有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
6、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赠(kuì) 荣(yún) 隐(nì) 然自得(tái)
B: 曦(chén) 阔(chuò) 干(gù) 山地裂(bēng)
C: 息(zhì) 新(zú) 蹒(cè) 鳞次比(jié)
D: 芽(pēi) 粑(cí) 胆(qiè) 重蹈覆(zhé)
7、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 小说有矛盾冲突,情节的展开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C: 小说故事性强,比其他的文字样式更为感人。
D: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哭/懊 扣/本生意 顿开茅/翁失马
B: 怒/谨 养/妇皆知 金铁马/凫与雁
C: 气/鸣/装作样 箪壶浆/古不化
D: 宫/晕 满/泣不止 李代桃/信马由
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止咳祛痰片是我厂的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B: 随着“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完美对接,意味着中国太空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起点。
C: 城市里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D: 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即使内容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10、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辨 绚丽 迂回 销声匿迹
B: 骤然 漩涡 缭绕 平易进人
C: 浮燥 眺望 褶皱 锋芒必露
D: 追溯 翩然 怠慢 挑拨离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本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 2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①张咏,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③严:敬重。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即刮目相待 ________

②蒙辞军中多务 ________

准出陕 ________

④咏________

(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B: 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C: 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D: 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 4 )【甲】【乙】两文中的吕蒙和寇准都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则说明文,完成各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来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相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现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方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萌,空简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颇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薄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赵孟坚的《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兰叶、花瓣均以淡墨一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兼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凤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溃画幅,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节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常用朱红色和青色,又称为“丹青”。
B: 宋代《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巨幅山水作品,画幅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C: 中国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D: 上篇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介绍了中国画,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 2 )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回答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1 )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 , 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

( 2 )选文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 3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4 )选文第③段划线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他(或“她”),平凡而又伟大”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不少于500字;

②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退一步怎么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