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瘫痪 并蒂 各得其所 翻来覆去 B: 锤打 搓捻 不求深解 恍然大悟 C: 尴尬 荫蔽 形影不离 水波粼粼 D: 烂漫 委屈 满不在乎 花团锦簇 |
2、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贻误(yí) 不朽(xiǔ) 热忱(chén ) 消遣( qiǎn )B: 灼伤( zhuó ) 嫉妒( jì) 煎熬( áo) 要谛( dì) C: 同僚( liáo) 驾驭( yù ) 狭隘( yì) 萎谢( wěi) D: 粗糙( zào) 洋溢( yì ) 跻身 ( jǐ ) 焕发( huàn ) |
3、 |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后) B: 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市教育局”调到“为了”前)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 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取得”前加上“能否”) |
4、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B: “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C: 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D: 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B: 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 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D: 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
6、 | 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五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 ,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 ,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 ,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 ,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曲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 ④③②①⑤B: ②④③①⑤ C: ⑤③①④② D: ③①④⑤②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获益匪浅。 B: 这场篮球赛的胜负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C: 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D: 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了大约30台左右。 |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B: 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 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 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谁也不能否认学习语言文字是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 B: 读完《西游记》,孙悟空勇于反抗的精神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只要了解了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内涵。 D: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宜宾市的“创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D: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
《观沧海》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王欲攻邯郸①,季梁②闻之,中道③而反,衣焦不申④,头尘不去⑤,往见王日:“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⑥,方⑦北面⑧而持⑨其驾⑩,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臣曰:‘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⑪。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⑫,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①选自《战国策·魏策》。②季梁:魏国的大臣。③中道:半路,中途。④衣焦不中:衣着不整。⑤头尘不去:头上的尘土没有洗掉。⑥大行:即太行山。亦解释为“大路”。⑦方:正。⑧北面:向北,朝北。⑨持:驾着。⑩驾:马车。⑪举欲信於天下: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人。⑫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中道而反________ ②我欲之楚________ ③而离王愈远耳________ ( 2 )解释下面的句子。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 3 )后人将季梁所讲的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是什么?( 4 )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
驿路梨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 1 )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那洁白的梨花 驿路梨花处处开
( 2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 , 行了个大礼。
( 3 )简析选文第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互相之间差异甚大)。
——《论语》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
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
——佩利
要求:(1)记叙、抒情、议论皆可,文体特征鲜明;(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