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座城楼看起来有三、四年的历史了。
B: 明天的旅游,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C: 春天,好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D: 轰轰烈烈的“彩屏旋风”尚未停歇,围绕摄像手机市场展开的新一轮儿的“中洋大战”又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7年8月强台风“天鸽”在珠海登陆,造成了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B: 冯小刚在电影行业颇有影响,从几年前的《非诚勿扰》到而今的《一九四二》,票房令业内人士羡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C: 由于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的推出,使制作兼主持的董聊更加受到观众们的喜爱。
D: 新一季的《爸爸去哪儿》中,小小春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战胜心中的恐惧。
3、

给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注音()

A: 弟弟弄坏了我的玩具,正当我要发火时,他却向我狡()地一笑,算是道歉。
B: 此前,我曾把这本书送给季羡林老人看,他摩()着新书,连连称好。
C: 走进蒙古草原,一曲( )哑而粗犷的蒙古歌从远处传来,彰显了生命的活力。
D: ()拥的舟曲县城宛若白龙江畔群山怀抱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4、下列对《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等著名的海域。
B: 《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的船长是尼摩,他的身份还有前印度王子、设计师、建筑师。
C: 在陆地上的几天里,康塞尔捕到了一只珍贵美丽的鸟叫极乐鸟,其被捕的原因是被红果灌醉而飞不起来。
D: 法拉格特是一位职业的捕鲸专家,他有一个外号叫鱼叉手之王。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狼藉 秀颀 屏息敛声 无可耐何
B: 依傍 遒劲 诩诩如生 截然不同
C: 寥落 洗涤 正襟危坐 免冠徒跣
D: 躁热 深宵 油光可鉴 天伦之乐
6、

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极具个性。如宋江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鲁智深的嫉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谋,林冲的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等。
C: 朱自清,中国当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我们学过的《背影》、《春》、《荷塘月色》、《绿》都是他的散文代表作品。
D: 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7、学习了敬辞与谦辞后,小明同学特别感兴趣并尝试在发给同学的短信中使用。

今天拜读了你的大作之后,我感触很多。相比我的拙作,你的文章更有真情实感。家父一直教导我要虚心学习,为了进一步向你请教,我想利用周末时间到寒舍拜访,不知道是否方便?

上面短信中画线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大作
B: 拙作
C: 家父
D: 寒舍
8、

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B: 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C: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 , 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D: 孟宪实教授将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开怀纳谏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 不同年龄的观众都非常喜欢。
9、“他是一个极有趣味而具有多样性的人物,还是一个精研中国旧学的学者,是一个无所不读的读者,是一个哲学和历史的深入研究者,是一个雄辩的演说家。”文中的“他”指的是谁?(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贺龙
D: 邵力子
10、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恐(huáng) 骷(lóu) 田(luó)
B: 荒(pì) 笨(zhì) 合(còu)
C: 杨(jiàng) 取(tì) 肿(zhàng)
D: 愧(zuò) 眼(yì) 嵌(xiāng)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他们的好处。
(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士尹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特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束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选自《新序》)

【注】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鞔(mán);鞋子。⑤折冲,制敌取胜。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司城子罕而临之 露兀尾
B: 鞔者也 吾从北方闻子
C: 荆活兴 , 欲攻宋 革非不坚利也
D: 孔子之曰 寡人之耳者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面线的句子断句。

今徒是宋邦之求鞔者不如吾处也吾将不食

( 3 )土尹池根据那两件事认为子罕“仁”?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互联网+”时代》,完成下列各题。

“互联网+”时代

①“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与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这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

②“互联网+”不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而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它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滴滴打车等所做的工作,都是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

③“互联网+”的出现,在许多领域给人们带来不少的便利。

④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要打车,必须到路边等车,而等车的滋味大家都知道;上车之后,如果司机和乘客都不熟悉路,乘客认为绕远路了,发生争执,要投诉,影响心情;到了目的地,车费43.8元,乘客给司机lOO元,司机在阳光下一照,看是不是假钱,乘客心里肯定不爽,司机找还乘客56.2元,乘客也要看看其中50元是不是假钱。整个打车过程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

⑤“互联网+交通”催生了打车软件的出现,有了这种软件,只要在里面输入目的地,这个信息就被数字化、广播化,司机接收到信息,第一时间就赶到乘客面前,节省了等车时间;有了导航软件就可以知道捷径,免除了跑冤枉路、花冤枉钱的苦恼;乘客用手机支付车费,彼此再不用担心收到假钱了。新的打车过程充满了人性化的温情。

⑥“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省去了人们出门找货源找客户的麻烦。比如,武夷山茶叶、建瓯笋竹产品、浦城丹桂系列产品等,现在都已成规模地通过互联网销售了。通过“互联网+医疗”,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咨询千里之外的名医,并完成疑难杂症的诊断,这就是“互联网+”给偏远地区患者带来的便利。

⑦然而,随着网络平台的线上服务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风险控制的压力也会急剧增加。尤其是随着手机病毒的出现,有更多的黑客将盗号程序嵌入电商的官方应用,从而在后台窃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移动支付不同于银行支付,只要拿到账号和密码就行,很容易成为病毒的重区。一旦被入侵,损失可能会很大,挽回的余地很小。因此,“互联网+”的支付安全问题正待解抉。

(根据《财经》《时代周报》改编)

( 1 )根据提示,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________→“互联网+”是传统产业的升级→________→“互联网+”的支付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 2 )阅读④﹣⑤段,概括“互联网+交通”用什么方式解决“打车”的三个问题。

( 3 )本文多处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概括其中一例,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想和做

胡绳

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增加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么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多次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⑦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另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这些方法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除了学习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⑧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都应该抽出点工夫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 1 )①~③段指出两种现象:空想、死做,以及一种错误观点________。针对以上内容,作者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
( 2 )将第⑥段画线部分改成条件关系的复句。
( 3 )第⑦段主要运用________论据,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 4 )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想和做”是并列短语,但第③段似乎只侧重于“想”,不恰当。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个善意的微笑,能让人感觉到你的善良;一句平淡的问候,能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友情;一份工整的作业,能体现你认真的学习态度;一次不经意的礼让,能显示你宽容大度的胸怀……

请以“于细微处见 ”为题,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词语后写一篇文章,体裁自定,立意自选, 600字左右,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地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宁静致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