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飞跃的前夜,通过回忆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以迎接更大的战斗。B: 《海燕》是沙俄作家高尔基的一篇激情洋溢的散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C: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故意隐去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D: 《名人传》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他痛感欧洲是一个躁动与腐败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这部作品记载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个伟人。 |
2、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一句是条件复句。 B: 美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漂亮朋友》、《一生》等。 C: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万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D: 《孟子》一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称之为“亚圣”。 |
3、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军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在“有很高的收视率”前加上“他主持的节目”) B: 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去掉“通过”或“使”) C: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把“两倍”改为“百分之五十”) D: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在“棉花的生产”后面加上“的产量”) |
4、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的《石榴》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来结构全文,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则按照“赏花—惜花—思花”的思路来结构全篇。B: 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以举例论证为主,而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则以道理论证为主。 C: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和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都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戕害,揭示了世态的炎凉。 D: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读书;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是一篇韵文,主要表达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志趣。 |
5、 | 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 △ 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 △ 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 △ ,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 △ 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 焦躁 豁然开朗 困惑 蕴藏 B: 焦虑 豁然开朗 疑惑 蕴含 C: 焦躁 茅塞顿开 困惑 蕴含 D: 焦虑 茅塞顿开 疑惑 蕴藏 |
6、 |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A: 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B: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C: 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D: 尽责是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和所获得的心灵满足。 |
7、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谈读书》尽管论述了读书的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了全文的内在逻辑。 B: 《不求甚解》通过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认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 C: 《谈读书》运用比喻说理。例如,以“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 《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
8、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B: 黄羊知道,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到处都有偷猎者们瞄准它们的枪声。 C: 只有为厚重乡愁营造一个安稳的存放处,“诗意的栖居”才能成为现实。 D: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
9、 | 古代用来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的文体是( ) A: 说 B: 序 C: 铭 D: 记 |
10、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到收获时节,看到满山粲然开放的菊花,人们就格外想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个女红军。 B: 读时你的表情一定要自然,脸色一定要镇静,不能随着情节的跌宕而变化,更不能随着人物的喜怒而哀乐。 C: 马斯克曾宣称,送上太空的特斯拉跑车将在太空“待个10亿年”,有专家认为,马斯克并非异想天开。 D: 初夏时节,沙坪坝景区百花争艳。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趋之若鹜。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重别周尚书①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①庾信与周尚书曾同在南方的梁朝为臣,后被俘于北周都城长安。此诗写于周尚书回南方之时,而庾信一直无法回归。 ( 1 )庾诗用“________”一词形容自己归途遥远,李诗借“________”比喻征途漂泊无依的友人。( 2 )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使贪 刘基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 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粱,君之国空了。臣窃为君忧之。”武侯曰:“善。”复进吴起。 【注】:大梁:战国时期魏国都城。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和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天下之士莫先焉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B: 不然君岂能臣之哉?谓为信然。(《隆中对》) C: 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 D: 臣窃为君忧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 ②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 ( 4 )请概括公子成劝说魏武侯启用吴起的三个理由。 |
阅读《台阶》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①我们家的台阶低!
②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③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④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⑤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⑥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⑦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yǐn。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⑧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⑨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⑩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⑪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①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吧!”
②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③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④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⑤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⑥“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⑦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⑧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⑨“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⑩“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⑪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⑫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⑬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作文:
请以“今年夏天不一般”为题,写篇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