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熟(xián) 痛(zhì) 劲(qiú) 人迹至(hǎn)
B: 然(càn) 石(pán) 庇(yìn) 乎不同(jiǒng)
C: 然(mù) 菜(qí) 阔(chuò) 然而止(jiá)
D: 确(záo) 歌(lí) 抽(chù) 而不舍(qì)
2、

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交(xiè) 吊(yàn) 问(jié) 跚(pán)
B: 锐不可(dǎng) 文绉绉(zhóu) 笨(zhì) 唐(túi)
C: 匀(chèng) 恶(zèng) 妒(jì) 着(zuàn)
D: 髅(kū) 腐(yú) 造(yì) 追(sù)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谥号为“靖节先生”。
B: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 《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表现手法。
4、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故乡的小溪如同一块温润的和田玉,________,不疾不徐,午后的阳光照耀在溪面上,________。小溪中央有几块巨大的溪石,________。我们这群孩子自动分成两伙儿,一溪石为界,或是进行激烈的泼水战斗,________。我们玩到兴头处,总是忘却了时间。

①或是比赛哪伙儿捉鱼得多

②安安静静地流淌

③溪石底部被经年流淌的溪水冲刷得圆润可爱

④泛起点点璀璨的光芒


A: ①③②④
B: ④②①③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①②
5、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恣睢 鸦雀无声 拮据 张皇失措
B: 真谛 斩钉截铁 烦躁 眼花瞭乱
C: 亵渎 无与伦比 肃穆 破釜沉舟
D: 制裁 怒不可遏 荒谬 委曲求全
6、下列出自本文《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的哲理句,和课文表述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做人不要像玻璃一样反光。要像海绵一样,多多吸收。”
B: “每个人都应该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世界上才能充满阳光。”
C: “甘于寂寞的人,倒不会寂寞的的。”
D: “心灵在默默的坚持中趋于成熟深沉。艺术在品格的修炼中臻于完美博大。”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一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拘/淤 赘/日积月 筹交错/不应求
B: 堪/劫 剔/拨离间 强不舍/不其然
C: 怂/托/堂大笑 孜不倦/以为是
D: 修/作/姗来迟 面面厮/长补短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信是坚实的精神堡垒 , 不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能让我坚强勇敢,永不退缩。
B: 漂流道两边的怪石嶙峋 , 地势险要,流泉飞瀑比比皆是。
C: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 《见字如面》节目,皆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寻章摘句展现人间不同故事。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耸入云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广袤无垠的钢结构摩天大楼,无不都在叙述着中国建筑工业发展史。
B: 瑞典队伊布对着英格兰门将哈特吼叫咆哮,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
C: 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应该明察秋毫 , 发现潜在的需求,把握商机,开拓市场。
D: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从天穹撒向人间,去装点千山万壑
10、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带(yíng) 收(lián) 兽亡群(tíng)
B: 红(yān) 友(zhì) 义愤填(yīng)
C: 瘩(gé) 眼(hè) 乎不同( jiǒng)
D: 气(sù) 污(suì) 妇皆知(r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释】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 1 )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 2 )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解释画线词的含义

①可爱者甚: ________

②亭亭净: ________

是陋室: ________

④可以素琴: ________

⑤陶后有闻 ________

( 2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两篇短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芬芳的蜡梅花

秦湄毳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⑤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⑥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

⑦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

⑧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

⑩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⑪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⑫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

( 1 )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

“我”自称患有咽炎,________→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________

( 2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谈谈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

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 3 )第⑫段划线句说“我想说,此刻,我陶醉”,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会因为什么而陶醉?
( 4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空虚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 ,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甘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进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

( 1 )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 ,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 。

( 2 )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①“卸却”责任指________
②“解除”责任指________

( 3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4 )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难忘那 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请你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谢谢你光临我的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