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B: 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C: 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D: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风蚤 端详 无动于衷 B: 休憩 瞻仰 世外桃源 C: 威仪 珍馐 闻故知新 D: 妥协 慰籍 落英缤纷 |
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殉职(xùn) 狭隘(ài) 热忱(chén) 干涸(kū) B: 坍塌(tān) 琢磨(zhuó) 灼烧(zhuó) 抽噎(yē) C: 怂恿(sǒng) 蜷伏(quán) 嗔怪(zhēn) 蹒跚(pán) D: 滑稽(jī) 称职(chèng) 缥缈(piāo) 蝉蜕(tuì)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折本(shé) 羁绊(pàn) 亘古(gèn) 锲而不舍(qì) B: 重荷(hè) 狡黠(xiá) 干涸(hé) 忍俊不禁(jīn) C: 绽放(zhàn) 蜕变(tuì) 星宿(xiù) 咄咄逼人(duō) D: 灼伤(zhuó) 阔绰(chuò) 巾帼(guó) 义愤填膺(yīng) |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B: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D: 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
6、 |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 青翠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 ,就连我自己也融入那闪闪的绿色之中了。 A: 天空中的艳阳洒下金辉一片 B: 天空和地面整个绿成一片 C: 碧绿的江水轻轻拍打着船舷 D: 大地像一块绿茸茸的地毯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铮钱 喑哑 风俗 一代天娇 B: 恭唯 迟疑 田圃 神色张惶 C: 褴偻 妖娆 无赖 润如油膏 D: 拮据 忿恚 煞白 开张圣听 |
8、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在短暂的雨季抛头露面,平时难觅芳踪。 ②松茸还特别矜持。 ③松茸的生长地选得绝。 ④天地之间,高贵者大都脾性不俗,横挑鼻子竖挑跟,松茸亦如是。 ⑤只长在云南香格里拉高海拔的原始森林中。 A: ④③⑤②①B: ③⑤②①④ C: ③①②⑤④ D: ④③①②⑤ |
9、 | 下面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B: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鸿儒”来代指家乡、月亮、音乐和老师。 C: 《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传奇英雄,像鼓上蚤时迁、小李广杨志、神行太保戴宗等,各个身怀绝技,个性鲜明。 D: “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舍生取义”、“专心致志”等成语都出自孔孟的言论。 |
10、 |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是贬义词的一项是( ) A: 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白求恩的医术是最高明的。 B: 我们党内有些人极端自私的行为让大家看到了他们丑陋的灵魂。 C: 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D: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
古诗词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诗中“结庐”的“庐”指的是________,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语句回答________。( 2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的含义。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 1 )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 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C: 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B: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 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 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 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 4 )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阅读《鞋》,完成下列各题。
鞋
阎耀明
①年轻人的鞋坏了,去修。街口就有一个修鞋的,摊子不大,一个戴着单帽的人在埋头干活儿。年轻人把鞋放下,修鞋人拿起鞋,看了看,说过半个小时就可以来取。
②年轻人就离开了,往街上走。年轻人心里正烦,大学毕业有一阵子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人介绍一份,年轻人嫌工资太低,而且给一个连高中都没有读过的老板打工,年轻人觉得有点那个。年轻人找了不下二十份工作,都觉得不太满意,没有去做。他每天都注意看报纸上的用工信息,每天都去联系,有时上门去毛遂自荐,结果,都没有谈成。年轻人自然心里不是滋味,别的不用说,光鞋就走坏了两双。鞋走坏了可以修,往修鞋摊儿上一放就行了,可工作始终没有影子,这让年轻人很是心焦。
③取鞋的时候,年轻人付了钱,正要走,写鞋人问:“还没有找到工作?”年轻人一愣,说:“没有。”转身闷闷不乐地走了。
④不久,年轻人又去那儿修鞋,却先愣了一下。原来的修鞋摊儿不见了,被一间干干净净的小屋取代了。修鞋人坐在屋里,正捧着一份杂志看。年轻人走进屋里看了看,放下鞋说:“这小屋不错,你发财了。”街口这地段,金贵,能有一间屋,是许多人眼馋的事。修鞋人说:“夏天省得风吹日晒,冬天省得挨冻,享点福吧。”年轻人说:“你把一个小小的修鞋摊儿干大了,不简单。”修鞋人放下杂志,开始干活儿。
⑤年轻人没有出去,拿起杂志一看,竟是一本文学杂志。年轻人问:“你喜欢?”修鞋人说:“喜欢。”转眼就修好了。修鞋人问:“这么久了,应该找到工作了吧?”年轻人有点不高兴,觉得修鞋人多嘴。但他不好跟一个修鞋人发火。年轻人没有说话。修鞋人真是多嘴了,年轻人往外掏钱时,又说:“这个小摊儿,我干了两年多,总算有一点模样了,我挺高兴的。”年轻人觉得修鞋人说的话是给自己听的,有挖苦人的味道,放钱时就把不满表现出来了,他没有放,而是扔。修鞋人似乎看出来了,淡淡地笑了一下。
⑥年轻人再次来修鞋时,修鞋人放下杂志,请他先坐下,还倒了一杯水。年轻人颇觉迷惑,不知道修鞋人为什么这么客气。修鞋人说:“我们是校友。”年请人一惊,认真地看修鞋人,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个人。修鞋人说:“你大学没毕业的时候,有一年寒假你到我这儿来修鞋,我见你戴着校徽,知道咱两是一个大学的校友。”年轻人吃惊了,目不转睛地看着修鞋人。修鞋人说:“我毕业已经两年了。我高你两界,算是师兄了,我叫钉子。”年轻人似乎一下想起了什么,说:“钉子?对了,是钉子。我在校报上见过这个名字。钉子就是你呀?你好像写了几首诗,发表在校报上。”修鞋人说:“没错,钉子就是我。我挺喜欢文学的,觉得生活中如果有文学相伴,那感觉是不一样的。我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能啥都不干啊,就干起了这个。我父亲是鞋厂的技师,摆弄鞋有一套,我学来了。”
⑦年轻人不解地看着修鞋人,心里觉得一个大学毕业生修鞋,咋想咋有点那个。修鞋人开始干活儿。年轻人翻着杂志,竟看到了钉子的名字,杂志上登了他的一篇小说。年轻人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写的就是修鞋的事。“修完了。”修鞋人说:“鞋穿在脚上,所以鞋听脚的。我只会修鞋,不会告诉脚怎么走路。所以我和你说过的话,你可以不听,或者只当没有听见。”
⑧年轻人拿出钱。修鞋人说:“这次不要钱了。”“为什么?”年轻人问。“不为什么。”修鞋人答。年轻人看了修鞋人一眼,似有所悟……
⑨年轻人走出小屋,在门外站了好一阵,才慢慢离去。
(有删改)
( 1 )本文记叙了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三次修鞋的经过。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修鞋人的表现 | 年轻人的感受 | |
第一次 | 关心年轻人的工作 | ①________ |
第二次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第三次 | 述说从事修鞋的缘由并启发年轻人 | ④________ |
美,萦绕人间,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关注生活,你会感叹——人间何处无风景。
请以“最美丽的___________”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少于600字,书写工整、清秀;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