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北京市安慧北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nì )禁(ɡù)锐不可(dǎnɡ)杳无音信(yǎo)
B: 蛮(hènɡ)热(zhì)首低眉(hàn)精竭虑(dān)
C: 然(qiǎo)慰(jiè)深痛疾 (wù)因地制( yí)
D: 首(qiáo)维(qiān)滋暗长(qián)广无垠( mào)
2、

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玲珑秀丽 青葱可爱 柳暗花明 茫茫苍苍
B: 重峦叠障 横空出世 朦胧眩目 不可阻挡
C: 山重水复 虚无缥缈 白雪皑皑 世外桃源
D: 争先恐后 张灯结采 摇曳生辉 容光焕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 在巡检排查过程中,天津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

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

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③①④
5、

下面能正确表达厂长本意的一项是( )
小王一天没来上班,厂里有人说小王要跳槽。到晚上,厂长到小王家与小王谈了很久,很晚才从小王家出来。厂长对送出门来的小王说了一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呀!”

A: 月亮都出来了,天色太晚了,你就不要送我了。
B: 我到现在才登门造访,你看月亮都在怪我,你不要放在心上。
C: 月光照在哪里都是亮的,祝你新的事业取得辉煌。
D: 我十分想挽留你,可是你另有打算,我也没办法了。
6、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处处之 寻向所
B: 潭中鱼百许头 高二黍许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盖简桃核修狭者
D: 左流之 道阻且
7、

下面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中心组织材料,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B: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可以看作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先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又描写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C: 《赤壁》的作者杜牧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赤壁》一诗的最后两句意蕴无穷;表面意思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其实这两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体现。
D: 巴金的《短文两篇》中,作者选取的“日”和“月”都是很常见的意象,但作者却却能旧中出新,写出新的感受,《日》主要展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而《月》则集中体现的他激情洋溢的另一面。
8、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请愚兄你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B: 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 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 学生我认真读过老师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9、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阅读是一种输入,要让阅读的知识产生输出的动能,增强阅读的实效,那就必须对它进行加工。

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很多人阅读时做读书笔记,或者写书评,这样的阅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④如果只是阅读,而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或实践,那么,阅读并不能对你的能力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⑤因此,阅读必须与思考紧密结合。

⑥动笔读书是更高层次的阅读,是读思结合的最好方式,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才可以实现。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②④①③⑥⑤
D: ④②③①⑤⑥
10、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电影《爸爸去哪儿》在中国掀起收视狂潮和广泛热议,明星爸爸和萌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被称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赢得观众广泛赞誉。
C: “嫦娥三号”的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D: 第二届青奥会“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理念激发着青少年的热情,大家翘首以盼。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小米选择朗诵的诗歌是艾青的《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 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 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她在朗诵的准备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她解决困难。

( 1 )诗歌第二小节运用了________ 和 ________修辞,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花束和________能使人神清气爽,_______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温暖可以为人驱除寒冷。
( 2 )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中的意象“太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 1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仅标1处。
①往 来 者 皆 怪 此 树 非 凡 。
②喜 怒 不 形 于 色。

( 2 )写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谓当出贵人__________ ②先主以兄之__________ ③自见其耳__________ ④见而之__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①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 4 )选文写刘元起对先祖刘备的赞语和人们对刘备的帮助,有什么作用?

( 5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少年时代刘备的评价。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坐在过道里的民工》,完成小题。

坐在过道里的民工

非 鱼

在异乡。

我想去一个叫“马道”的街道看看,大家都说那里是这个城市的“核”。刚踏上公交车,还没来得及找个合适的位置,就听见身后大呼小叫。

不用看,肯定是刚才在车站候车的几个民工。他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家在手里拎着:破旧的蛇皮袋,装着一床被子,几件换洗衣服,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或者是工地,或者是街头。似乎永远梳理不顺的头发,似乎永远洗不干净的脸和手,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明显的特征。

他们提着、拖着“家”上来,毫无顾忌地大声叫嚷着,然后把“家”放在中间过道上,一屁股坐了上去。车在行走,不断有人上上下下,车内的人越来越多。这几个民工依旧在大声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人更多了,过道拥挤起来,坐着的他们有些碍事了。有人小声发出抱怨,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不被他们的“家”蹭到。抱怨声越来越大,说他们挡了道,一个胖乎乎的老太太大声呵斥,一个民工指指他的包袱卷:“你可以坐上去,也可以踩,没关系。”老太太鄙薄地瞥了一眼:“我才不坐。”

拥挤的人群和喧闹的说话声,我渐渐听不清楚自动报站名的声音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在那个叫马道的地方下车,更看不清楚车窗外。

我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姑娘:“马道街快到了吗?”

她头也没抬:“还早呢。”

“还有几站?”

她不知道是没有听到还是不屑于回答,始终再没有吭声,一直悠闲地看着窗外。

又过了几站,我忍不住又问身边一个站着的大姐:“现在到哪儿了?”

她似乎也不太熟悉,看了看说:“似乎是一附院吧?”

“马道街还远吗?”

她说:“我也不知道。”

我很纳闷,这个城市不至于有那么大吧?

车里的几个民工依然在大声地说着话,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周围人也在说着话,抱怨着几个民工,抱怨着公交车,抱怨着其他的一些事。

车拐了个弯,一个民工很促狭地喊了一嗓子:“前方到站马道街。”

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扭头看了看他,他正低头摆弄系在蛇皮袋上的一堆铁丝,另几个民工还在继续说话。

街道渐渐窄起来,人渐渐多起来,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小店铺,
还有人力车, 依稀是旧时的繁华。

那个民工又喊起来:“马道街到了,有在马道街下车的乘客准备下车了。”他模仿着公交车的售票员,有着浓重家乡口音的普通话惹起了几声哂笑。

我明白了,他在提醒我,该下车了。

又扭头看他,他依然在摆弄那堆铁丝,好像从来就没有张口说过话,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属于他,和他无关。

很显然,他和我一样,不属于这个城市。

车门打开,我从他们身边挤过去,和很多人一起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下车,站在异乡的马道街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所有在异乡的温暖,只有来自那个坐在过道上的民工,那个一直摆弄铁丝的民工。

(选自新浪网,有删改)

( 1 )根据小说情节,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我”上车遇见一群民工,他们①________;一路上,“我”听不清报站名,有个民工促狭地喊了声站名提醒“我”;车近马道街时,这个民工②________;“我”挤下车,站在马道街上,感受来自那个民工的温暖。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他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家在手里着。(加下划线字“拎”很有表现力,传递出许多“言外之意”,请你具体说说。)

②车门打开,我从他们身边挤过去,和很多人一起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下车,站在异乡的马道街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把画线部分的字删除,这样好吗?请简要分析。)

( 3 )小说设置“我”向姑娘和大姐询问马道街站点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 4 )文章最后一句说:“所有在异乡的温暖,只有来自那个坐在过道上的民工,那个一直摆弄铁丝的民工。”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守本开新 一代名伶

——忆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荣环

①今年4月,在天津的戏曲舞台上,有两台京剧颇为引人注目,一台是《昭君出塞》,一台是《宇宙锋》《霸王别姬》,两台戏分属尚派和梅派名剧,却都是按照被誉为“艺兼梅尚”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杨荣环的路子演的。由戏思人,恰逢今年是荣环先生诞辰90周年,不禁回想起了他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

②我和杨荣环先生相识很早。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来家中作客,那时青春年少,结伴而来的青年名伶均为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而他特有的一种文静、儒雅气质,更像一位大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早年的零碎记忆,至于直接交往则是多年以后了。80年代初,我调到天津市文联工作,他刚从“文革”的劫难中解脱出来,偶然重逢,谈起尘烟往事,不禁有恍若隔世之感。从此接触多了起来,对他的经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③杨荣环出身清苦,10岁便被送入尚小云办的荣春社科班习艺。他先学花旦,后改青衣、花衫,由于天赋出众,学习刻苦,以一出《探寒窑》博得尚小云的赏识和器重。尚小云不仅亲自向他传授自己的拿手剧目,还请花旦筱派创始人于连泉(艺名筱翠花)教他筱派戏。尚对爱徒要求分外严格,杨荣环学演《渔家女》,一个“跪步”跑场,尚先生让他在地上反复练习,两个膝盖磨破了,结了痂再练,练了又破,就这样苦练几个月。直到花甲之年,杨荣环走“跪步”依然从容自如、优美轻盈。

④到科班四五年后,他已然经常出演大轴,有了“小尚小云”的美称。一次演《四郎探母》,台上开戏前临时出水牌子,上写“尚小云助演萧太后”,场内顿时掌声雷动,留下了一段梨园佳话。

⑤出科不久,杨荣环年仅19岁,即在京、津等地挂头牌挑班,班中不乏后来自成一家的大师、名角。1946年岁末,他接替当时已然崛起的张君秋,领衔组班到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班中有裘盛戎、贯盛习、魏莲芳、李多奎、刘连荣、钟鸣岐、高维廉等,正月初一演《龙凤呈祥》,报上赞誉“显示大角风范”,“唱做俱佳”。之后,接连上演《福寿镜》《大探二》《霸王别姬》《玉堂春》《汉明妃》《凤还巢》及鲜见于舞台的《贞娥刺虎》《一粒金》等,观众反响热烈。1947年,应北洋戏院之邀,他代替尚小云来津与迟世恭、郭元汾合作,头场打炮《大探二》,再起高潮,剧场座无虚席,门口、台前摆满各界祝贺的花篮,电台进行了实况转播。紧随其后,他又和李宗义并挂头牌,与王泉奎、江世玉、李金泉、萧盛萱等再度出演于中国大戏院。此时,他已逐渐确立了在剧坛的声誉和影响。

⑥杨荣环汲取的艺术营养,不止于尚派一家。当年,“四大名旦”等京剧大家,开宗立派而又无门户之见,鼓励后学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倡导宽松开放的学习风气,青年演员先后向多位大师、名家问艺者大有人在。1948年春天,杨荣环携齐如山和徐兰沅的亲笔推荐信,赴上海拜梅兰芳为师。梅对新弟子关爱有加,慨然承担一切拜师用度,并在生活上体贴入微,晚间亲自到客房照看,喷洒驱虫剂。杨荣环演的戏,原本就有梅派名剧,再经老师亲授、点化,对梅派艺术的体悟、理解和认识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由此开启了结合自身条件,兼取梅尚、融会贯通的艺术追求。

⑦50年代初,杨荣环与“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来联袂来津,在中国大戏院轮流唱大轴,之后又与唐韵笙在新华戏院合作,其中《楚汉争》一剧,两位名家的精湛演技轰动一时。那段时期,杨荣环还先后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合作。50年代中后期,杨荣环曾加入河北省京剧团,后正式落户于天津,任天津戏曲学校副校长,并在京剧团兼任主演。“文革”中,他被打成“反动权威”,被赶到农村改造,养猪、务农,备尝艰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挚爱的京剧艺术,暗地练功、吟唱,夜深人静时复习、反思演过的剧目,研磨唱腔。

⑧“文革”后,杨荣环重返舞台,之后的十几年间,陆续恢复演出了梅、尚两派的代表剧目《霸王别姬》《宇宙锋》《福寿镜》《汉明妃》《银屏公主》等,他对每出戏的剧本、声腔、音乐和表演都进行了新的加工、整理,锐意求新而又不失传统规范。由于大师经典剧目的艺术高度和巨大影响,求新如同站在巨人肩上继续攀援,谈何容易?这需要凭借深厚的传统功力“打”进去,再以强烈的时代意识、创新精神“走”出来。他的表演艺术,给人们的印象是尚中有梅、梅中有尚,兼得梅派的婉约雍容、尚派的刚健婀娜,呈现出个人挺秀华美、清新明丽的艺术风韵,而引尚入梅、引梅入尚的两派名剧,经过新的处理和创造,也别具一番新的风采。评论杨荣环,多用“艺兼梅尚”四个字,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⑨杨荣环是终其一生都在执着追求的艺术家。在教学上,他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学生既有戏校学生,也有教师和院团青年演员。就在心脏病发作期间,他还为学生说戏、排戏。1994年夏天,荣环先生病逝,年仅67岁,人们都叹惜他走得太早了。

⑩值得告慰的是,在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中,杨荣环的学生王艳、李国静录制了他的五出代表剧目,王艳还在“京剧电影工程”中拍摄了《乾坤福寿镜》,近年来启动的“戏曲像音像”工程,又有多部戏相继录制、问世,供后人学习、传承。从舞台到荧屏、银幕,这位艺术家的创造成果依然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人走了,戏还在台上,这是对艺术家最好的回报。

(《光明日报》2017年06月23日15版 作者:刘连群,系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 1 )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杨荣环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的?
( 2 )从选文第③段内容看,杨荣环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第⑩段写杨荣环去世后,他的学生王艳、李国静进行京剧音配像工作,有什么作用?
( 4 )从描写角度看,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 5 )阅读下面关于京剧的链接材料,简要概括京剧艺术的三大特性。

【链接材料】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等等都包括在内,京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京剧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对规范的表演程式。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把这些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京剧不求形式的真实,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合,有无相生,以一当十。如: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千军万马。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书籍是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读了上面的几则名言,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闻不问”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