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B: 冰心先生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上,不受拘束地、心无旁骛地书写下去。 C: 休斯顿地区的热带风暴预警使民众躲在家里不出门,许多店家生意一蹶不振。 D: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 , 让我们深受教育。 |
2、 |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可爱者/甚蕃 C: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 苔痕/上阶绿 |
3、 | 选项中的三位作家分属不同朝代的一项是( )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
4、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我校组织部分老师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B: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到了,我校师生欢聚一堂,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歌舞晚会,大家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C: 如果我们不会自行减压,学习效率往往会事半功倍。 D: 班会课上他口若悬河 , 出众的口才让大家都很佩服。 |
5、 | 下列字的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轻盈(qīng yíng) 仲裁(zhòng cái) 悄然(qiǎo rán) B: 翘首(qiào shǒu) 溃退(kuì tuì) 酷似(kù sì) C: 业已(yè yǐ) 要塞(yào sài) 摧枯拉朽(cuī gǔ lā xiǔ) D: 颁发(bān fā) 仲裁(zhòng cái) 锐不可当(dǎng) |
6、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散文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 在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自由为僧的玄奘领唐太宗旨意到天竺国求取三藏大乘佛法,他发誓不到西天,不取真经,断不回国。 C: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一些年龄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15岁被称为“志学之年”,4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 D: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这里的“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想试探一下,看看人们对我们建议的反应。 B: 对这件事情,他始终保持缄默 , 不予解释。 C: 乐山大佛的建造工艺太伟大了,令人叹为观止。 D: 妈妈的手真巧,把我的破裤子修理得天衣无缝。 |
8、 |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 B: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赶得上 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 能谤讥于市朝 谤:诽谤 |
9、 | 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次关于阅读的辩论赛中,有人主张精益求精,有人主张博览群书,他同意这种观点。(“这种”指代不明) B: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强调必须阻止暴力进校园,阻止学生不再参加违法行为,远离暴力地方。(“阻止……不再”否定不当) C: 兰州兽研所部分人被布鲁氏菌隐性感染,至今疫源仍未知,专家表示大概可能和实验鼠有关。(“大概可能”语义重复) D: 经常阅读经典文学,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介词误用致主语残缺) |
10、 | 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B: 《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作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C: “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 D: 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
阅读下面两首,然后回答问题。 风 风 李峤 虞世南 剪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 1 )李峤的《风》中“剪”、“催”二字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中一个加以分析。( 2 )两首诗歌都是写“风”,都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天山共色____________ ②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 ③窥谷忘反____________ ④临水之观_______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当亦如是而止耳。 ( 4 )试具体分析【甲】【乙】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
我站立的地方
张国
①现代文明一定是吃尽了苦头,才走到我国西藏边境这个叫“陇”的地方:2018年1月,在爱迪生发明电灯近140年之后,这里的灯丝终于接入了国家电网。
②这是西藏边境最危险的一条边防线。
③从1960年起,一直有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边防队伍在这里驻守。“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刻在军分区大门两侧,门内第一块石头上是5个大字:“站在最前线”。他们的守护范围大都是无人区,有个地名翻译过来叫“魔鬼都不愿去的地方”。这里没有“您已进入中国”的边境警示牌,有的只是脚印。有的路线往返要在野外行进六七天,沿途是峭壁、冰河、雪山和原始森林。山与山之间断了一截,就“抬几根棒棒”搭上梯子,手拉绳索,从空中走过。一条路曾统计出200多处危险路段。峡谷密林间,每个人都熟记一句话:“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
④战士们能说出许多有关道路的深刻回忆,比如大雪封山,一名战友的父亲患病,等到春天冰雪消融,第一辆邮车送来一摞电报,惜字如金的电报概括了发病到病危的全过程,每一封都求他“速归”。除了最后一封,带来的是噩耗。
⑤在超过2000米的海拔落差里爬高伏低,人体受到挑战最多的是肺和脚。肺的体验千篇一律,整个途中都像是快要拉破的风箱,脚感则因人而异。一位首长参加过一次巡逻,返回时发现脚指甲掉了一个。又过了些日子,他告诉别人,十个脚指甲全没了。营长解释,不常走这种路,脚指甲会很快充血、顶起,连续五六天就会脱落,十指连心地疼。
⑥在这里巡逻,负重与路线长度成正比。他们连牙刷都不带,嚼口香糖代替刷牙,“少拿一点是一点”。但人均负重三四十公斤仍属正常。需要架梯通过的路段太多,以至于他们会背上钢梯,拆分后多人携带。必背的还有高压锅、汽油、米……否则体力难以为继。
⑦杨祥国17岁那年从重庆来到这里服役,多年后他因背疼去了医院,发现身高减了1厘米,医生说是由于长期负重造成的脊椎下陷。医生不敢相信他只有34岁,因为这种症状最早会在五六十岁的人身上出现。
⑧恐怖的路段各有各的恐怖:刀背山、刀峰山、老虎嘴、绝望坡,这些非正式的地名出处已不可考。绝望坡最好是埋头去爬,抬头看一眼都会失去勇气。刀背山山脊只有沙发椅那么宽,侧面坡度接近直角,下面照例是深渊。
⑨战士们曾经看过电视剧《冰与火之歌》,剧中的“守夜人”角色,让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冰”,是他们所处那与世隔绝的冰封之地,“火”,则是他们的心。
⑩这是国家无战事但边关有牺牲的年代。六连有据可查被追认为烈士的就有14位。所有烈士中,最年轻的看着像个孩子。
⑪2005年,19岁的古怒摔下了悬崖。是过桥时出了事。那是一处湿气很重的陡壁,木桥和山石上生着青苔,下面看不见底。为防万一,过桥要一个一个来。古怒位于队尾,因此他可以看到聚精会神过桥的战友次仁珠杰所看不到的:山体滑坡的泥石流正从右侧滚来。泥石流并不稀奇。“走着走着,碗大的、锅大的石头就下来了。”营长余刚说,“最好站在原地,看着石头往哪个方向滚。”但这次来不及了,古怒冲过去推开了次仁珠杰,自己却被石头砸了下去。
⑫余刚至今耿耿于怀,他习惯在队末收尾,如果那次他在,走在后面的就不会是古怒。当危险来临,他们宁愿替战友去面对。
⑬杨祥国曾4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救过人13次,也被人救过。战友张威被他救过多次。有一次张威丢了墨镜——这可能导致雪盲症进而遇险,杨祥国与他轮流戴一副墨镜,手拉着手行军。“巡逻路上你把手伸出去,就相当于把生命托付出去了,但每个人都会自觉的把手伸给他人。”杨祥国说,“战友们退役后平时连电话都不常打,但想到彼此时心是暖的,大家曾生死相连过。”
⑭前些年,连里的一个习惯是巡逻前让写遗书。杨祥国忘了写过多少遗书。到后来不知还能写些什么,就照抄过去的,换个日期。他记得别人的一封遗书里只写了5个字:“我一定回来。”
⑮对所有人来说,巡逻之路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莫过于终点,他们所说的“展国旗”——也就是宣示主权的地方。走到那里,再苦再累,腰杆会不自觉地挺到最直,军姿也站得最标准。“展国旗”的时刻,所有人集合,拉开一面国旗,打开摄像机。指挥官向上级报告:“现在是北京时间某年某月某时某分,巡逻分队经过了几天几夜到达指定地域……”那一刻到来时,每个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整理武器装备和着装,他们会拉好拉链,翻出领花,以最佳形象示人。
⑯“展国旗”时,战士们会有身后十几亿双眼睛看着自己的感觉。即使不远处情况不明,气氛十分紧张。“好像整个中国在当我的后盾,我后面有13亿人,有什么可怕的?”
⑰在这样的时刻,指挥官会带头高喊:“我们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⑱每个人都知道,在最好的青春留下之后,自己迟早会向西藏告别。告别之际,他们会与战友相拥,共同唱起《冰与火之歌》。歌声中,他们会忆起巡逻路上的生死相依,忆起“展国旗”时的激动、振奋与骄傲……
(有删改)
( 1 )阅读开头三个自然段,你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段落内容简要说明探究这个问题的原因。问题:________
原因:________
( 2 )这篇纪实文学作品从第四段起,用具体事例反映了边防军人的苦。请你概括其中的三件事。(每件事18字以内)生活在“云”端
一场新冠疫情让我们关上家门的时候,却“意外”地开启了云生活。云办公、云学习、云购物、云医疗、云社交,要完成这些任务离不开“云计算”。“云计算”到底是什么?和天上的云有没有关系?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又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朵“云”。
认识云计算
在很久以前,“云”的概念就被运用在计算机领域了。最早的时候,“云”是用来形容一个复杂的且能够根据要求随时改变结构的网络环境。因为它可以随时改变结构,科学家在写论文时也没有明确的定义用什么图形来描绘它,于是大家互相约定,用一朵云的形状来描述这个理解起来“云里雾里”的结构。
那云计算又是什么呢?其实它和发电厂是一个很相似的概念。我们每天用的电都是由发电厂集中生产,然后从很远的地方,通过电线传输到家里。因为有发电厂,所以我们在家就不需要自己发电了,只要打开开关就能用上电。同样,云计算是由安装在数据中心的数以千计的计算机组成,有了这些计算机,就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这些“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我们的笔记本、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只要运行App,复杂的计算结果就能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我们的面前。A就好像你在遇到做不出数学题的时候,在遥远的地方坐满了特别会做题的人,只要你发个信号,他们就会在那里把题目做好,然后把解题方法传输给你。是不是很酷炫?
有了这个云计算,很多复杂的工作就不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台超级厉害的计算机了,再加上移动网络5G的发展,云计算就像天上的云一样,无处不在。B更重要的是,它还真的能像我们平时用水用电一样,想用就用,想停就停。
云课堂
这次疫情期间,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远程教育,成了一个大难题。在线教育必须要为全国亿万师生同时提供服务,在这背后,有海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被及时处理。为了能够确保大家都能“愉快”地在线学习,数据中心开动了更多的计算机,为这项需要大量复杂计算的工作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
等到疫情结束,大家可以愉快地回到教室上课,不再需要那么多“计算能力”了,这些计算机就可以被安排去做其他的工作啦!偷偷告诉你,在没有支持大家在线学习的时候,这些计算机还在抽空帮科学家寻找外星人呢!
云办公
隔离在家,爸爸妈妈是如何完成手头工作的呢?云计算实现了“在家办公”这个需求。在一个云平台上面,他们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轻松地连接上“云电脑”来处理工作事宜,不论是处理文档,还是协作沟通,他们都运筹帷幄。“云办公”不仅为解决疫情期间企业难以集中复工带来了解决方案,而且为企业改变工作方式甚至组织模式赋予了潜在能力。
云就医
在医疗领域,云计算正在帮助医生更快地获得准确结果。我们平时去医院检查,需要做各种化验、拍X光、拍CT,等等。以前,这些工作都需要在检查完以后,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化验的结果来进行诊断,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被用来学习过去医疗专家对各种不同检查的判断,从而可以自动化地根据检查的结果,给出诊断建议。这个学习的过程,需要计算机能够学习全世界过去几十年各种病症的化验结果和诊断报告。别说一个人啦,对一台计算机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有了云计算的超级能力,这些过去的诊断就可以被传输到云端的数据中心,由成百上千台计算机来合作完成这个艰难的学习任务。有了强大的工具,学习起来当然就快多啦!现在,很多复杂的医疗影像检查,在扫描完成以后,计算机就可以通过云计算快速地推断出可能的病因,并给医生相关的诊断建议。
云生活
随着技术的进步,家里很多的电器都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新一代的电器中,很多都会安装上物联网的芯片,有了它,万物都能连上网络。空调可以联网,空气净化器可以联网,窗帘也可以联网。这些设备联入网络以后,通过云计算,可以安全地交换信息,并使用云计算这个聪明的大脑,来控制不同的设备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反应。C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物联网的设备来控制家里的玻璃窗,这样天气预报在预测到马上要下雨的时候,一个自动关闭窗户的指令就会通过云端的“大脑”生成,并传递到窗户的控制器上,自动关闭玻璃窗。家里种的花花草草是否要浇水了,小猫的猫砂是不是该换了,都可以自动通知家人。有了云计算技术提供支持的物联网,我们的居家生活就真正拥有了一个聪明的“小管家”。
(选自《当代学生》2020年5月刊)
( 1 )以下关于“云计算”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有___________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内容健康,积极向上。③内容充实,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