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洪观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句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贴、无处不耐人寻味,读者会陪你哭陪你笑。
B: 闻着路边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我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C: 就你这点小本事还敢在专家面前班门弄斧,也不怕贻笑大方。
D: 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依依不舍,期待着能在新的校园再次相逢,共享天伦之乐。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在教室*我在教室学习”“我在学习”,三个句子中的“在”词性相同。
B: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绍兴人。代表作《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C: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唐代诗人中,李白杜甫并称“大李杜”,李商隐杜牧并称“小李杜”。
3、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⑴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⑵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⑶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⑷不停的絮絮叨叨

A: ⑵⑷⑴⑶
B: ⑴⑵⑶⑷
C: ⑶⑵⑴⑷
D: ⑴⑶⑷⑵
4、阅读课文《皇帝的新装》,回答问题。

下列各条全是皇帝被骗的主要原因的一组是( )

①皇帝生活奢侈,一心想得到漂亮的新衣。

②皇帝既愚蠢,又爱虚荣。

③大臣们怕自己成为“不称职”、“愚蠢”的人,因而自欺欺人。

④皇帝不懂得衣服是怎样做成的。

⑤骗子们的计策正中了封建统治者的要害。

⑥宫廷中的大小官员阿谀奉承,无耻献媚。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②③⑤
5、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截至14时30分左右,事故救援指挥部已针对8名被困矿工制定了施救方案,正布署力量全力打通大口径的3号、4号救生孔。
B: 文艺工作者必须坚守艺术理想,弘扬“工匠精神”,创作出“又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
C: 走过苍黄的天底,眼前一片箫索荒凉的景象,顿时将我心底那浓浓的哀伤尽显,我就像提线木偶般,混沌前行着。
D: 与泰山相比,黄山显得要相对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的缭绕,像一位不谙世事的人,淳朴,自然,黄山总在不经意间带给人心灵上的振憾与感动。
6、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 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C: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D: 小陆真是别有用心 , 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7、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把“在我耳边响起”改为“在我脑海中浮现”)
B: 由于天下大雨,导致我们的跑操比赛被迫延期。(删掉“导致”)
C: 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当然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就出现的。(删掉“不仅”)
D: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也”改为“就”)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次,与同事们视察经过此地,顺道进去拜谒守护这一方水土的神灵。
B: 发生灾祸时,官兵们不仅奋不顾身的帮助灾民撤离,还为灾民提供了箪食壶浆
C: 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 , 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决断。
D: 看到芦花纷飞,秋风瑟瑟,秋水冷凉,我仍娉婷伫立,依临水照花的姿容,等候,静守。
9、下面是同学提出的朗诵建议,你认为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活动朗诵稿。

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奔腾不息的黄河是你的血脉,巍峨耸立的泰山是你的脊梁。你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的日子。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你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开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历程: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个逐走向繁荣昌盛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70年峥嵘岁月,你风雨兼程,百折不挠;70年沧海桑田,你日新月异,改天换地。两弹一星,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你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生态文明……你以强大的自信走进新时代。你的儿女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勤劳和智慧成功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振兴之路。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召下,14亿炎黄子孙必将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力量,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在神州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锦绣华章!


A: 语句:你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建议:“你”后可以稍作停顿,“祖国”“中国”应该重读,突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B: 语句:1949年10月1日——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的日子。 建议:“一个”后稍作停顿,“载入史册”“伟大”声调要渐高渐强,读出崇敬之感。
C: 语句:两弹一星,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你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建议:语速徐缓,语气低沉,要读出长而缓的节奏,读出朗读者内心的自豪感。
D: 语句:在神州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锦绣华章! 建议:读时要情绪饱满,“锦绣华章”一字一顿,字字重读,读出信心和决心。
10、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忆:思念 溅溅:水流声 策勋:记功 朔:北方
B: 杼:织布梭子 傍地走: 贴近地面跑 不用:不愿做 扶将:扶持
C: 军书:征兵的名册 度:过郭:外城 戎机:军机,军事
D: 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 著:穿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①迥(jiǒng):远。②傍:靠近。③销:通“消”,融化。

( 1 )诗歌第一句中的“白玉条”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请描述。
( 2 )请简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①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③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秦王怫然怒 ②秦王色 ③长跪而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3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衣有年轮
① 穿在身上的服装,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也影响到地球的安危。关心你自己的“衣年轮”。让自己的衣服变成“低碳衣”,是你拯救地球的一个机会。不管是出于万米地下,还是长自田间山头,衣服的原材料往往会影响到穿者的健康水平与地球的安全状况。
② 以皮革为例,在对动物皮加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在内的有毒物质。为了增加柔软和耐水性,皮革要经过鞣制,多数皮革使用硫酸铬等铬盐鞣制,产生含铬的废料。除此之外,皮革的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经过鞣制后不再能被生物降解,对环境也有极大危害。
③纯粹,绝不等同于环保。近年来大受追捧的纯棉,就远没有这个词本身看来的那样清洁舒适。在棉花种植、造布、制衣、运输、使用的各个阶段,都有大量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纯棉,距离真正的低碳衣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④在现有的低碳衣概念中,循环再生仍是关键。但在传统的再生产品中,一直存在品质劣化问题,再生品意味着品质的下降,最后只能变成垃圾焚烧或填埋。
⑤衣服有自己的生命线。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从原材料生成开始,到对其进行废弃处置为止的全生命周期。低碳衣只是所有环节中环保的基础。在制造、运输、使用及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能量的消耗,并产生碳的排放。实际上,已经有人开始把服装的碳排放指数组成“衣年轮”,来判断个人对服装的使用是否有益于环保和低碳。就像从树的年轮可以看出它的年龄和状况一样,衣服也有自己的年轮,用来稳定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
⑥每个衣服的材质、每个人的使用方式和回收与否,都会影响到衣年轮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碳排放的量。
⑦英国环境资源管理公司计算过一件约400克的100%绦纶裤子在其“一生”中消耗的能量。该裤子在中国台湾生产原料,在印度尼西亚制作,运到英国销售。假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经历了92次洗涤,用50℃温水的洗衣机洗涤,烘干机烘干后,平均花2分钟熨烫。这样算来,就会排放出约47千克的CO2,相当于裤子本身重量的117倍。
⑧而如果每人每年少买一件衣服,按腈纶衣服的能耗标准,每吨衣服产生5吨标准煤计算,则少买一件0.5千克的衣服能够减少5.7千克CO2。可见,少买新衣、多穿旧衣、少用洗衣机这样的低碳着装行为也非常重要。
⑨以自然界的草木藤蔓、动物皮毛来遮羞取暖的时代早已结束。现代人类的服装选择更多是基于审美的需要。风尚的瞬息万变,加快了衣服更新换代的速度,造成了更多的闲置。衣橱中沉睡的衣服,意味着更多的服装消耗,和更多的碳排放,从而带来更多的环境问题。其实,不光衣有年轮,时尚也有轮回。“过时”不过是不正确认识带来的产物。

( 1 )文章第①②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2 )依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给“衣年轮”下定义。

( 3 )文章标题“衣有年轮”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盛玉雷

①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②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③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网络语言,习惯运用固定的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④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⑤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⑥事实上,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更进一步说,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有删改)

( 1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将生活中人们面对烂漫春光时不同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引出文章的话题。
B: 第②段“百花齐放”原指各种花同时开放,这里比喻各种形式和风格的语言实践。
C: 据调查,超七成受访者拒绝使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不会引用、创作诗句。
D: “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对善用语言、善待文化没有意义。
( 2 )作者怎样看待网络语言风靡这一现象?请简要概括。
( 3 )文章认为应如何“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请简要概括。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触动了白居易,撩拨了诗人深爱早春的心弦;一株株傲然挺立的白杨树,触动了茅盾,引发他对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精神的礼赞;父亲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过铁路买橘子的背影,触动了朱自清,让他领悟了父亲对自己的一片爱心……物虽微,事虽小,用心去感悟,往往能读出真情深意。请以“ 触动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遗日惜时”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