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这段话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狼崽(zǎi) 胆怯(qiè) 粟(shù)米 拈(niān)轻怕重 B: 呻吟(shēn) 狭隘(ài) 解剖(pōu) 虚与委(wěi)蛇 C: 温馨(xīn) 外壳(ké) 狡黠(xiá) 强(qiǎng)聒不舍 D: 譬如(pì) 淫慢(yín) 虬枝(qiú) 大义凛然(lǐng) |
2、 | 3. 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 ) ①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 世界。 ② 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 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③ 传统书信 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A: 闻名 清脆 承载B: 闻名 清冽 承担 C: 著名 清冽 承载 D: 著名 清脆 承担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B: 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议建立中日韩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 C: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D: 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
4、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卑鄙无耻 挑拨离间 光名正大 制造恐怖 B: 虚心坦怀 滩头讲演 舐干血迹 人溺己溺 C: 强词夺理 狗皮高药 招摇撞骗 激光照排 D: 分崩离析 暴风骤雨 误入岐途 朝气蓬勃 |
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狼藉 殒落 一返既往 正襟危坐B: 苍桑 宽恕 名门望族 冥思遐想 C: 荒僻 潦草 张皇失措 迫不及待 D: 要诀 陷阱 不容置疑 物竟天择 |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B: 我含着泪,欢欣鼓舞,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心中的喜悦不可名状。 C: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级很是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D: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
7、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艺晚会上,学生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绘声绘色 , 街舞、相声、小品等都赢得了阵阵掌声。 B: 上海迪斯尼公司认为经济放缓不会阻止游客蜂拥而至 , 因为它注入了鲜明的中国元素。 C: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杭州西湖湖畔萍水相逢 , 别提有多高兴了。 D: 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癣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 |
8、 | 下列加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遏(è)维幕(wéi)眼花缭乱(liáo) 巧妙绝伦(lún)B: 瞥见(piē)迫击炮(pǎi) 因地制宜(zhì) 张皇失措(huáng) C: 强劲(jìn)荒谬(miù) 重峦叠障(zhàng) 独占鳌头(áo) D: 瓦砾(lì)脏物(zāng)锐不可当(dāng) 高屋建瓴(líng) |
9、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 B: 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皇帝的新装》。 C: 《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 D: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法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的作品,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少年时的一次经历,揭示了丰富的生活哲理。 |
10、 | 中国古代诗人常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B: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1 )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 2 )下面白居易的诗中也含有“可怜”这个词,试比较两首诗中的“可怜”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 ③不若手足之贵也________ ④予子冠履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B: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事莫贵于义 C: 故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故?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 4 )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
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
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或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曲艺艺术》,有删改)
( 1 )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________的许多曲调,用________来说唱,以________为伴奏乐器。
(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戴车匠
汪曾祺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秋天的陀螺,夏天的水枪,春天的竹蜻蜒,过年的兔儿灯。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节选自汪曾祺的《戴车匠》,有删改。)
( 1 )小说开头写道:“戴车匠是东街一景”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有关戴车匠的哪些往事?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 3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有什么作用?写作: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将题目“给自己一个 ”(希望、微笑、机会……)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数在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