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淄博市博山区石门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B: 桂林名扬天下的原因,不仅在于秀美绝伦的自然景观,还在于当中蕴含的丰富文化。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 , 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 桂林生活网发起“寻找桂林工业记忆”征集活动,收藏家纷至沓来
2、

下列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 格物致知 唯唯连声 地灵人杰 一杯黄土
B: 味同嚼腊 歇斯底里 宏鹄之志 红妆素裹
C: 化为乌有 恪尽职守 妄自非薄 兼而有之
D: 断章取意 言行相顾 无与纶比 一代天骄
3、口语交际。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父母经常给在外求学的小亮打电话,反复叮嘱他注意安全。下列回复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们放心,我会时刻注意安全的。
B: 怎么这么啰嗦啊?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C: 放心,我死不了,别总是杞人忧天。
D: 死有什么可怕的?那是每个人最后的归宿。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幸运之神固然常常造访天资聪慧的人,但对于勤奋者他也决不会拒绝降临。
B: 寒假回老家过春节,爷爷奶奶为我准备了簇新的棉被。
C: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肆虐,各行各业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业更是惨淡经营 , 纷纷暂停营业。
D: 期末考小明为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懊悔自责,父母却认为踏实努力的他此次成绩还是差强人意的。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条件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后才获得成功的。
B: 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更可贵。
C: 他不仅能够吃透“三个代表”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还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
D: 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以及油画般的景致,把游人带入迷人的天地。
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加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
B: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大会。
C: 我问那个卖水果的人:“应该给您多少钱?叔叔。”
D: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7、

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 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 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 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 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 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8、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B: 一个同学一下课就追问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C: 7.1级强震让玉树县结古镇成为重灾区,那里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少数站立的楼房也都有明显的裂横,所见一片狼藉,让初到当地的专家叹为观止
D: 看到电影《可可西里》中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 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10、下面是歌词《说唱脸谱》中的节选部分。横线处所填的内容与人物脸谱,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a________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b________的曹操,c________的张飞叫喳喳……


A: a处应填脸谱(2),此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关羽的形象。
B: b处应填脸谱(1),此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曹操的形象。
C: c处应填脸谱(3),此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张飞的形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1 )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 2 )“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乱耳 花隐逸者也
B: 濯清涟不妖 与人期行,相委
C: 可调素琴 刀劈狼首
D: 同予何人 晓之亦舍然大喜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3 )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 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 4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刘禹锡、周敦颐这样安贫乐道的人,请你再举出—例并概述其事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活的诗意

①也许很多人觉得“诗意”是个高雅的词,大抵是文人雅士们喜欢追求的东西。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琴棋书画诗酒花”,是“门前有溪流,房后有竹林”,是阳台上,一把摇椅、一本书、一杯茶的惬意时光。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诗意的全部,未免有 之嫌。在我看来,诗意包含的东西要广泛得多,也丰富得多。

②看电影《饮食男女》,对影片开头朱老爷子做饭那一段如痴如醉。片鱼、去辣椒耔、双刀剁肉、炸鱼、捏汤包、吹烤鸭……在有限的时间内,煎炒烹炸,把所有的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简直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个退了休的老人,尽管他知道女儿们其实吃不了多少,但依然会花费大量心思和精力去准备一桌华丽的饭菜。朱老爷子对生活的用心和热爱令人佩服。这样讲究生活情趣的人,生活自然不会亏待他。

讲究生活情趣,说起来似乎很书面,仿佛给人一种天生的距离感其实,它并非阳春白雪,它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不受贫富、贵贱等各种外力条件的约束。电影《传奇的诞生》讲述的是球王贝利的成功之路,但最打动我的地方不是贝利努力拼搏最终功成名就的时刻,而是他和父亲在医院打工,短暂的休息之余,把长在后院的芒果当作足球来练习。没有足球场和足球,也没有充裕的时间,但这一切都不影响他们练球的心情,他们兴致勃勃,在简陋的条件中收获了无尽的乐趣。

④林语堂在《人生不过如此》中写道:“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在匆忙疾驰的都市生活中,拥有了这份生活的诗意,你所拥有的每一个平凡普通的日子也会散发出光彩。

(材料二)

有人在看了深圳卫视的《诗意中国》节目后,发表了下面的一段评论:

《诗意中国》节目从日常生活中出发,选择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饮食、服饰、音乐等普通生活元素为载体,从流行的古风歌曲、汉服等生活细节入手,慢慢为观众揭开我们平日生活中忽略的诗意,激活我们融入骨血的诗意气质。

(材料三)

你的生活富有诗意吗?为什么?某老师就此在网上发帖对本校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下面是部分同学的跟帖回答。

不富有诗意,因为我除了上学、做作业就是吃饭睡觉。——霸都小鹏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一朵棉花糖

我生活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我能感受到许多美好的事物,我的生活充满诗意。——幻影少年

我的生活没有诗意,学习压力太大。——素面赤心

没有诗意,因为每天都重复做一些事情,没有新鲜感。——知时好雨

可能有吧,只是我们为其他的事忙碌太多,没有留心。——月下轻吟

( 1 )(材料一)第①段划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
A: 一叶知秋
B: 管中窥豹
C: 目无全牛
D: 本末倒置
( 2 )(材料一)中的论述语句内涵很丰富。请结合上下文,写出对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讲究生活情趣,说起来似乎很书面 , 仿佛给人一种天生的距离感

( 3 )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两种论证方法。请任举一例,指明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 4 )上面三则材料中,对“生活的诗意”有着相同的认识,请你加以概括。
( 5 )怎样才能拥有“生活的诗意”?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给“霸都小鹏”“素面赤心”“知时好雨”等同学提几条建议。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读书是改善碎片化思维的良药

①如今,在人人都离不开网络的社会中,手机似乎成了人们的必需品。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习惯于抓住一切空当刷刷手机,以为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知晓天下事。

②可惜的是,由于手机上接收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很多人没有时间去仔细探究信息的内涵,甚至连辨别真假的功夫都没有,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渐渐地,有些人发觉自己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陷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

③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或许,读书能够破解。

④读书使人专注。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沉醉其中,在他结婚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花轿快到家时,忽然发现新郎不见踪影,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早已忘却了今日是自己的大喜之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可见,读书能够培养一个人的专注力。当你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时,你的思绪也将安定下来,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眼下的文字在这安定思绪的作用下与记忆中的事物结合碰撞,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思维之路上畅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开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此时、此刻、此地,只有你与书。

⑤读书促人思考。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谈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相对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视觉性强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来说,书籍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了使整个故事脉络变得清晰,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寻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溯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着下一情景的出现。读者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锻炼。

⑥耐心的思索、独立的思考、清晰的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是一种情怀,更是这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尤其对于长期居于网络世界中的年轻人而言,十分需要读书这一份情怀,这一剂良药。

(选自2018年9月4日《人民日报》)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文章第①—③段有什么作用?
( 3 )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4 )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两个分论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你以“不负最美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风记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