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目的的读书是最有效率的,是最能看得见效果的读书, △ , △ 。 △ , △ 。 △ 。所以,我们确定一个读书的目的,并不是叫我们局限在小范围之中,而是叫我们做集中的研究而已。 ①我们的阅读范围越广,触类旁通的机会越多,我们读书的效果也就越大 ②但是无目的的读书也不是全无效果 ③但是我们不能囿于自己研究的范围,其它的书一概不看 ④为了使读书容易见效并且发生兴趣,最好是采取有目的的读书方法 ⑤不过效果是间接而微小的,甚至不易被发现罢了 A: ⑤④③①② B: ④②③⑤① C: ③⑤④②① D: ②⑤④③① |
2、 |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得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④③② C: ②④③① D: ②④①③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使我们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塑造精神。 B: 学习成绩的优劣,关键在于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C: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 D: 今年端午三天假期,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车辆超过600万辆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妄自菲薄 ,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丽水景宁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当地老百姓热情好客,我们在这里有宾至如归的感觉。B: 果然是到了敦煌了,我对敦煌真可以说是“久仰大名,如雷灌耳”了。 C: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巧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D: 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披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恶恶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 |
6、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形容李白和杜甫的诗各有各的长处)B: 小平总是把老师的叮嘱当作是强聒不舍的空话。(形容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C: 这个人偏执得很,不管怎样劝说都不听,真是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那个人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 D: 19世纪中期,化学元素已发现了63种,这已发现的63种元素,把化学家们搞得眼花缭乱。(化学家们因元素太多而杂乱就感到眼睛都看花了。) |
7、 | 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冬却玩得痛快。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真是自作自受。B: 这一伙人,狼狈为奸 , 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C: 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 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
8、 | 下列词语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犷(guǎng) 静谧 水波粼粼(líng) 截然不同 B: 抖擞(sǒu) 高邈 莅(lì)临人间 花枝招展 C: 一霎(chà) 黄晕 咄咄(duò)逼人 恍然大悟 D: 着(zhuó)落 匿笑 絮絮(xù)叨叨 翻来复去 |
9、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颁发(bān) 愚沌 屏息敛声(pǐng) 惊涛澎湃 B: 翘首(qiào) 统率 悄然不惊(qiǎo) 摧古拉朽 C: 娴熟(xián) 凌空 殚精竭虑(tàn) 精通时是 D: 镌刻(juān) 泄气 锐不可当(dāng) 入木三分 |
10、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本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都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都是共中的作品。 B: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叙了作者高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 《散步》一文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是能够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幸福感的,在家庭矛盾中,长辈一定要谦让小輩。 D: 《杞人忧天》讽剌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抑或是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 |
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鲁山山行 |
古文阅读 苦斋记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①。室有二间,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崖皆苍石,岸外而臼中②。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山中植物,族布而罗生焉,其味皆苦,多可入药,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③。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④,安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⑤,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⑥,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⑦,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屈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吾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有删改) 【注释】①章溢:字三益,浙江龙泉人。元末不受官,隐居匡山。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②岸外而臼中:谓其山四边高中间低。③这句的意思是:扫除落下的笋壳,种植小米大豆,吃草木的嫩芽果实。④膏粱之子:指富家子弟。⑤舆隶:这里指仆役。⑥艾:尽,停止。⑦疏粝:指粗劣的饭食。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覆之以茅(________) ②其槚茶亦苦于常茶(________) ③是人之所谓乐也(________) ④名其室曰苦斋(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 3 )苦能励志,苦生芳华,苦尽甘来,世间事总是充满辩证法。本文深刻阐明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道理。若为本文补充几条道理论据,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D: 苦言能益,苦味能养,苦钱能久,苦工能恒。 ( 4 )结合整篇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文的写作特色。 |
圆明园祭
冯峥
①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②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③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④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⑤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⑥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⑦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⑧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⑨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⑩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⑪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⑫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⑬这是历史的悲哀!
⑬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⑮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⑯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⑰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⑱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阅读《海燕》的节选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请以“ 初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许抄袭套写。(4)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