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犷(kuàng) 修葺(qì) 歇(xiē)斯底里 孜孜(zī)不倦 B: 狡黠(xiá) 斡(wò)旋 拈(zhān)轻怕重 骇(hài)人听闻 C: 挫(cuò)折 缄(jiān)默 挑拨离间(jiàn) 锲(qiè)而不舍 D: 龟(guī)裂 蛮横(héng) 恹恹(yān)欲睡 惟妙惟肖(xiào) |
2、 |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B: 能否做好垃圾分类,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这句话有语病,双面词前后不照应) C: 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 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有“号”。如范仲淹字希文,苏轼字东坡,辛弃疾号稼轩。 |
3、 |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幸。” B: 一位同学在邀请老师来家中做客时说:“下个周末,我和父母一定在府上恭候您大驾。” C: 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十分乐意。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
4、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稍逊(xùn) 喑(yīn)哑 静谧(mì) B: 佝偻(lóu) 灵柩(jiù) 相契(xiè) C: 枘(nèi)凿 涕(tì)泗 遏(è)制 D: 蕴(yùn)涵 缟(gǎo)素 陟罚臧否(fǒu)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 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 C: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D: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
6、 | 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上自习课时,你在认真记背明天语文老师要抽背和默写的古诗词,你的同桌却戴着耳机听歌,而且音量放的很大,你对她说: A: 你语文学得那么差,不好好记背,还有时间听音乐。 B: 你烦不烦,自己不学习,也不要打扰到别人好不好。 C: 适当的娱乐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 D: 要听音乐出去听,没看见我在认真的学习吗? |
7、 |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B: 《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C: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都德,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小东西》。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帼国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唐代书法家张旭的草书,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了“草圣”的卓尔不群。 B: 自从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那些遭到伤害的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 美术馆里展出了许多别具匠心的工艺美术品,令人大饱眼福。 D: 捺山的清明前新茶配上石柱山清纯的山泉,果然相得益彰 , 不同凡响。 |
9、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拮据(jū) 掺杂(cān) 豢养(juàn) 歇斯底里(xiē) B: 桑梓(zhǐ) 愧赧(nǎn) 衣衫褴褛(lǚ) 矫揉造作(jiáo) C: 摧残(cuī) 筵席(yán) 觥筹交错(gōng) 孜孜不倦(zī) D: 诓骗(kuāng) 恣睢(zhì) 持之以恒(hén) 鸠占鹊巢(jiū)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凋谢(diāo) 洗涤(tiáo) 踌躇(chú) 旁逸斜出(yì)B: 兴味(xìng) 罕见(hǎn) 擦拭(sì) 无边无垠(yín) C: 颓唐(tuí) 牛犊(dú) 栅栏(zhà) 情郁于中(yù) D: 濒临(bīnɡ) 蹒跚(shān) 暂时(zàn) 井然有致(zhì)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什么作用?( 2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①初极狭,才通人 才:________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_______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________ ④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向: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 )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
阅读《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回答下列各题。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①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②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③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④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⑤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馑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⑥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⑦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⑧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⑨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⑩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 1 )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分条陈述。( 2 )文章所写的对象是小草,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 )作者说“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又说“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失望”“悲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最后一段的“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的含义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新年话惜时
①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衡量损益。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不可再追,更感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消费。所以,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②人们很容易忽视一天的价值。以人均预期寿命70余岁计,除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去少半。苏东坡说的“睡眠去其半”,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有的。七扣八扣,时间已屈指可数。即使如此,抖擞精神做事,时间的效益当可培增。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宫刑又坐过大牢,但他却以不舍昼夜的精神完成了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间显示出一种奇异的相对性。这里好有一比: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所以有人说,体验时光迟缓漫长,最好的办法是游手好闲;感受时光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忙忙碌碌。
③有些人虚掷光阴浑然不觉,有时还很惬意,总想着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他们以为,94岁的罗素①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中国哲学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来得及。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然而,且不说多数人是否能够寿至耄耋②之年,即使能,是否有上述诸翁超常的脑力和精力,仍大有疑问。不少朋友对未来怀抱若干大计划,只是现在还不忙着做,这些未来的计划十之八九要落空。
④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
⑤岁月流淌,年齿③又长。想想去岁还有那么多事想做还没有做完,想想来年还有那么多事应做需要挤出更多时间,不禁想到毛泽东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①[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下文中的萧伯纳是爱尔兰著名作家;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冯友兰是中国著名哲学家。
②[耄耋(mào 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③[年齿]年纪。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他失信了,你可以提醒他“言必行”。他沮丧了,你可以提醒他“不可夺其志”。他困惑了,你可以提醒他“走自己的路”。 我受挫折了,我应该提醒自己“自己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我想逃遁了,我应该提醒自己“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容易的”。我要颓废了,我应该提醒自己“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提醒”真的那么重要吗?
请以“提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