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赣州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海面上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矾,______________ 。

①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人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有时像森林呼啸


A: ②⑤①④③
B: ④⑤①③②
C: ①⑤③④②
D: ⑤①③②④
2、

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

A: 《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
B: 《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
C: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
D: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
3、

下列各句中不是比拟句的一项是( )

A: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入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所撰,该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习惯上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C: “山中宰相”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抓住景物的灵魂,通过远近、高低、动静的变化传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D: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写的。文章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5、下列对陆游的《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 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 “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 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让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好。
B: 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 为了4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7、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熟悉了工作流程,掌握了工作技能,并不意味着做起事来能一蹴而就
B: 牛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建议。
C: 十八九岁的高三同学正值豆蔻年华 , 风华正茂。
D: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8、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制(shè) 罚(chénɡ) 逐(jué) 人不倦(huì)
B: 气(fèn) 澎(pài) 窗(xián) 悲天人(mǐn)
C: 头(zhěn) 流(cuān) 可(hán) 忍俊不(jīn)
D: 热(chì) 悔(chàn) 恶(zènɡ) 忧心忡(chōnɡ)
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孩子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B: 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 , 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
C: 虽然窗外风雨交加,但劳累了一天的他还是酣然入梦地睡着了。
D: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 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sāo) (dīng)兰 (jié) (gōng)耕
B: 摇(yè) 阴(huì) (yū)回 桑(zǐ)
C: (shè)免 泥(nìng) 不(xiǔ) (zhuō)病
D: 游(yì) (gōng)筹 鹤(cháng) (chēng)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2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理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项为之________ ②正浓________ ③数十________ ④喷以烟________

( 2 )本文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____ 、白鹤青云图、________ 、虾蟆吞虫图。

( 3 )翻译句子下面两个句子。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4 )作者对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够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请说说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语段,问答问题。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 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1 )找出父亲引导“我”走下悬崖的关键的语句。

( 2 )“我”是如何树立信心,产生了成就感的?

( 3 )这次经历,使“我”悟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 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的中心。

( 5 )结尾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又为什么说“前途茫茫”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垃圾分类要来了,听听上海“过来人”怎么说

近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正式在首都之窗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11月13日。根据送审稿的规定,个人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元罚款。

(借鉴经验,广泛吸取民意)

北京的垃圾分类终于要来了。细看之下,针对个人的处罚标准是200元,这和目前已经施行条例的城市差不多。如上海规定,个人的处罚标准是50元以上200元以下,杭州的是最高可罚200元;广州的是200元以下。在具体分类方面,送审稿提出,应当设置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

从具体内容来看,北京此次送审稿也凸显出天然的优势。

无论是具体分类要求,“快递应使用环保包装”、“饭馆酒店拟不得主动提供餐具等一次性用品”,还是“拟设垃圾减量分类指导员”,送审稿借鉴了其他大城市已出台并施行的成熟经验,这样也更能扬长避短。

而除此之外,北京此次还广泛吸取了民意。与民众的互动,也让内容更为灵活务实。

以送审稿提出的“推行净菜上市” 为例,就源于部分居民的意见。“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菜,择了半天,扔掉的烂菜叶,比剩下的好菜叶还多”,这一措施积极推行后,从源头就可以减轻居民垃圾分类的工作量,显然是事半功倍之举。

(身为上海“过来人”的亲身体验)

面对垃圾分类,民众最关心的大概有两点:一是,处罚金额会不会很高?二是,会不会很折腾,给生活带来不便?

作为生活在上海的“过来人”,吴阿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亲身体验。

吴阿姨:我和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人被处罚过。我相信,将来也不会,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了分类习惯,甚至形成了垃圾投放的生物钟。

我所在的上海某小区,垃圾分类刚开始强制执行时,投放点总是站着居委会大妈、小区物管或者穿着制服的城管人员,渐渐的,一些不良习惯被纠正,一些冒出来的新问题被解决。而如今,只有一位清洁工在现场整理,大家都有序、精准了。

我的一个观察总结是:有些问题是能够提前预判并预先解决的;而有些问题,是在执行过程中,才慢慢显现出来,这就需要针对性的解决。

(推行垃圾分类的关键)

一是,细节决定成败,正如上面所讲,一个水龙头体现出服务意识。二是,避免一刀切,给小区、公司或单位留出一定的发挥空间。比如在投放时间上,就要根据不同区域居民的作息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最为契合的投放时间表。

街道办、居委会也好,城管执法部门也好,其实在垃圾分类的推行中,更应该扮演的是服务者,而不是只下命令的管理者。把握住这个定位,就有了做成的前提和底气。

在个人体验方面,可能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我真的没觉得有多麻烦。而且,做好了,对个人生活也是一种改善。比如,干垃圾篓你可以放在卧室、客厅,湿垃圾娄你可以放在厨房、卫生间。如此,自家不也更加干净整洁“不串味”吗?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场心理战,熬过心中的那个坎,就会豁然开朗,遇见碧水蓝天。垃圾分类,也不仅是一项卫生环保工程,更是一项品质生活工程,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其中,获得的不仅是美丽清新的生活环境,还有渗入习惯和思想的文明。

(本文有删改)

(百度百科)

垃圾分类(英文名为Garbage 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 1 )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 )
A: “快递应使用环保包装”“饭馆酒店拟不得主动提供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等送审稿借鉴了其他大城市已出台并施行的成熟经验。
B: 街道办、居委会、城管执法部门等在垃圾分类的推行中,更应该扮演的是下达命令的管理者。
C: 在垃圾分类推行的过程中,市民的一些不良习惯被纠正,但是在这过程中,有一些新问题正在凸显。
D: 据上海热心市民介绍,没有一人因垃圾分类而被处罚。她表示上海地区的人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 2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从三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关的意见建议。
( 3 )我校与社区正在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请你向本社区的老人们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以及劝导。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孤独寂寞时,温馨的问候最难得;失意悲伤时,忠诚的守护最难得;得意忘形时,冷峻的警示最难得;尴尬懊丧时,宽容的勉励最难得……

请以“最难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上你的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