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沈星舍己救人的高风亮节 , 既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风采,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 B: 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 C: 雅安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十分关注灾情,全力援助灾区,众志成城 , 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D: 磁湖沿岸,繁花似锦,绿柳如烟,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算她被悔愧驱遣着将花送回原处,那花也义无反顾地用凋残抗议她的劫掠。 B: 很不习惯那样的他,明明是个性很内敛的人,忽然就变得絮叨起来。 C: 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 , 流连忘返。 D: 父母发愁、焦虑时,不要掉以轻心 , 要仔细询问,看看自己能否替他们排忧解难。 |
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湖不在小,有景则灵。大纵湖自有其壮丽的景色,波光云影,汇于一湖,四季而不同。 。 ①烈日炎炎,湖堤杨柳如烟,莺啼蝶舞。接天莲叶,千顷一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艳。 ②三九寒天,湖中苇白如雪,游鱼潜底;来自北国的越冬鸟,不时在湖面出现。 ③至若清明,湖水清澈,湖田泛青,和风吹拂,碧浪翻滚。 ④待到金菊飘香,藕壮菱饱,稻香蟹肥,湖中月满平湖,光耀千里。 A: ①③②④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③①④② |
4、 |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 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B: “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 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
5、 | 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④①③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④②①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美丽遂宁,梦幻圣莲岛,来到这里我不由得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 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新冠的第一线,她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全国人民心中传扬。 C: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 D: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
7、 | 下列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巅狂 逞能(chěng) 眼花缭乱 迥乎不同(jǒng)B: 怂勇 校补(jiào) 萎缩不前 锲而不舍(qiè) C: 惩诫 机杼(zhù) 义愤填赝 秩序井然(zhì) D: 恍惚 旋舞(xuán) 低回婉转 九曲连环(qū) |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B: 一辆高速行驶的货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C: 认真学习并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 通过举办地震知识讲座,使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科学防震的方法。 |
9、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B: 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 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 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
10、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_______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_______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_______给你。 A: 浇灌 传递 呈现B: 浇灌 呈现 传递 C: 呈现 浇灌 传递 D: 传递 浇灌 呈现 |
诗歌鉴赏 |
文言文阅读 高凤痴迷诵读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①流麦。妻还怪向,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于西唐山中。 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作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建初中,任隗举凤直言,到公车,托病逃归。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隐身渔钓,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有删改) [注] ① 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 ( 1 )下列各项中,画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昼夜不息/望峰息心 B: 妻尝之田/辍耕之垄上 C: 风方悟之/乃悟前狼假寐 D: 悉与孤兄子/悉如外人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 ( 3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高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
①她低着头,正在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②“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她,我想推开这沉重地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③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地。”
④“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地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地花,盖上了这位平常地、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 1 )选文第2段连续三个“我想”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我”的什么感情?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 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都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之《无敌铁金刚》的旋律。于是,我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去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交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我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 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①学三年级时,________;
②十多年后,________。
( 2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3 )第⑭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4 )请说说读了本文之后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5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父母的爱,用象征手法进行描写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