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贮运(zhù) 华裔(yì) 涉及(shè) 赠送(zènɡ)B: 乙烯(xī) 康乃馨(xīnɡ) 枯萎(wěi) 描绘(huì) C: 天竺(zhú) 花卉(bēn) 柠檬(ménɡ) 玫瑰(méi) D: 一抹(muǒ) 凋零(diāo) 黄晕(yún) 卷帙(zhì) | |||
2、 | 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 , 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同;赏识不是谀辞满口的鄙俗奉承,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认可。 B: 为了驱除小儿病痛,她积极引进新技术治疗小儿肺炎等疾病,疗效显著。 C: 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 , 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D: 目前看来,普京连任总统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 |||
3、 | 学校文学社要从历代文人中为“花中四君子”寻找代言人,已经选定品质如兰花般芬芳的屈原作为“兰”的代言人,请你按顺序,再给“梅”“竹”“菊”匹配最合适的代言人:( )
梅 兰(屈原) 竹 菊 A: 李白 苏东坡 陶渊明 B: 林逋 苏东坡 周敦颐 C: 王冕 郑板桥 周敦颐 D: 陆游 郑板桥 陶渊明 | |||
4、 | 选出赏析《夜雨寄北》有误的一项:( )。 B: 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 “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 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 |||
5、 | 阅读 材料二 《千里江山图》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此卷作者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 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①在构图上,画面内容丰富: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 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 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②在用色上,作者于单 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 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③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又更趋细腻 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 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全图呈现壮阔、细腻又层次分明的特点,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 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取材自“墨客人文书画”栏目“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千里江山图》) 文中①②③三处的正确语序是( ) A: ③②① 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B: 刘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建议 C: 此次旅游曲终幕落,我们虽已身在回程,但对喀纳斯湖那不可名状的美仍然神驰心往 D: 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 , 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 |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给予汶川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巨大帮助。B: 战士们冒着因余震而房屋随时垮塌,再次进人废墟,搜寻幸存者。 C: 能否努力拼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D: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请民间爱心人士不要私自驾车前往地震灾区。 |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这段时间的温度是否适宜,是茶叶能否丰产的关键。 D: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 |||
9、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讲述的是以什么为题材的故事?( ) A: 官场 B: 温室效应 C: 克隆 D: 神怪 | |||
10、 |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 “一箪食,一豆羹”中的“箪”“豆”是古代盛饭的器物,“觥筹交错"中的"觥”“筹”是指酒杯。 C: 《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史书。 D: 小说中的少年形象往往让我们难忘。如:《驿路梨花》中的哈尼小姑娘、《社戏》中的双喜、《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 1 )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補、允等之慢,以彰其谷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逄知已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徵传》) (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躬耕于南阳 躬:亲身,亲自 B: 后值倾覆 值:遇,遇到 C: 夙夜忧叹 夙:早,早晨 D: 至于斟酌损益 益:益处,好处 ( 2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3 )语段【甲】中,作者为什么要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 4 )结合语段【甲】和语段【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的诸葛亮、魏徵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
浙江的感兴
王佐良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有时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段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虽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白色而顿时感到清爽。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是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
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描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那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
(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
【美】劳拉·伊丽莎白·理查兹 陈荣生 译
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的叶子。
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话”。
③“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④“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
⑤“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⑥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我敢肯定。”
⑦“感谢上帝!”母亲说。
⑧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弯了腰。树叶在风的吹拂下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⑨“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
⑩“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⑪“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
⑫“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⑬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⑭“感谢上帝!”母亲说。
⑮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一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⑯“现在你明白了!” 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
⑰“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⑱“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西,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
⑲“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⑳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夏天已经结束了。看啊!我那棵可爱的树掉叶了,那些光秃秃的树枝拍打着我们的窗口,似乎在提醒着我,那棵树该安静休息了,我想我也要睡觉了。亲爱的妈妈,请您帮我拾几片树叶,我要好好珍藏,因为它们一直是我快乐的源泉。”
说完,她转身面对着墙,慢慢地入睡了。
“感谢上帝!”母亲说。
——选自《美文》(有删改)
⑴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⑵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张栻)
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②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