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锋拥 瞑目 捻子 斩钉接铁B: 镌刻 谨慎 荡漾 恍然大悟 C: 远遁 无银 暗淡 汗马功劳 D: 宽敞 辍学 劳碌 节衣宿舍 |
2、 | 下列各选项中,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 巨浪翻滚 花色微红 B: 爱国情怀 克服困难 C: 曲折漫长 心潮澎湃 D: 关得很紧 分外美观 |
3、 | 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是( ) B: 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 C: 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D: 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
4、 | 下列各项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抽噎(yē) 呜咽(yàn) 猝(chù)然 矗立(chù) B: 飒(shà)爽 岷山(mǐn) 蜷(juǎn)身 愠怒(yùn) C: 惶(huáng)惑 磅礴(bó) 咀嚼(jiáo) 玛(mǎ)瑙 D: 疲惫(bèi) 蹊跷(qī) 峭壁(qiào) 泥毡(zhān) |
5、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遗瞩 莫名其妙 狼狈不堪 B: 燥热 郑重奇事 置之不理 C: 潮讯 默默无闻 迟疑不决 D: 隐匿 胡说八道 断章取义 |
6、 | 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乃记之而去(然后,就,顺接关系) B: 宫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意义) C: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 D: 吏呼一何怒(副词,什么) |
7、 | 下列作品、作家、作家所处的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 ——郦道元——北魏 B: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宋朝 C: 《富贵不能淫》 ——孟子——战国时期 D: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梁 |
8、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根据某地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145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46条,重度污染的有24条。B: 城市河流的污染物主要有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汞等。 C: 他擦了擦脸上的汗,高兴地说:“我们终于到家了。” D: 伫立旷野,苍穹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流连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忧思。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最美的100首传世诗词》一书中每首诗词都配有一幅美妙的诗意图,形象阐释诗词内容,文图结合,可谓相得益彰。B: 2月16日,中国足坛的“黑哨”风波结果一出就引起了网民强烈的轩然大波 , 九层网民认为判轻了。 C: 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 D: 今天下午,南京城雨过天晴,夫子庙花灯市场人声鼎沸 , 前来赏灯、购买花灯的市民和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
10、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 做事前,要仔细想想为什么做这件事,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C: 公园的一角,几个小姑娘正在排练舞蹈,看上去都是十二三岁的样子。 D: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泰州① 文天祥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③坎窞(dàn):地底深穴。④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 ( 1 )颔联中“心在坤维外”中的“坤维”有什么象征意义?( 2 )尾联中一个“传”字用得非常传神,请作赏析。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②,与海相若。清河③张君梦得④,居齐安⑤,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张:大。②浸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处指水势浩大。③清河:县名,现河北清河。④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⑤齐安:宋代黄冈为黄州齐按郡,因称。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略无阙处阙:________ ②夏水襄陵襄:________ ③或王命急宣或:________ ④始得平地始:________ ⑤其势益张益: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 3 )【甲】【乙】两文都描述了江水,江水的共同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4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栀子
①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接母亲来北京同住。她带着放暑假的19岁的弟弟一起来,他们是我生命中所剩余的最重要的两个人。
②那是炎热的下午,母亲乘坐的高速大巴刚刚抵达。她穿着碎花的细软棉布裤子,白色钩针短袖上衣。身边一大堆的行李。弟弟抱怨,买着那么多的海鲜干货,怕你在北京吃不到。还带了很多零食,仿佛要去春游。母亲在旁边略带天真地笑。
③穿过车流疾驶的马路上,我紧紧攥住她的手。她的手温软而干燥。
④父亲走后,母亲的身体开始一蹶不振,失眠,头晕,眼睛流了太多泪,看书要开始戴眼镜,也害怕坐飞机。
⑤童年的时候,她总是独自带着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曾经她是这样聪慧丰盛的女子。明眸皓齿,漆黑发丝,以及近乎残酷的倔强,这些她后来都给了我。父亲和她之间的感情,始终很淡。他们像大部分的中国夫妻,在责任感和彼此依赖的惯性中共同生活了30年。30年后的母亲,在开始苍老的时候,却突然孤独。
⑥有时候我会觉得你父亲还是在。不能相信他就这样丢下我不再管。母亲轻声地对我说。我点头。深夜母亲独自一人,躺在充满了回忆的空落落的房间里,总是听到父亲用钥匙开门的声音。很多往事只属于她自己。身边的人可以有陪伴,却不会得到任何安慰。
⑦这样的孤独我能够感知。但什么都不能够为她做。
⑧母亲随手拎着的小包里插着一朵洁白的栀子,带着清脆的绿叶。这是母亲最喜欢的花。夏天盛开的时候,有馥郁芬芳的芳香。乡下外婆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很大的栀子树。母亲倒空了一个矿泉水瓶子,让我去灌自来水,把花朵插起来。花瓣已经有点蔫黄,但芳香依然充盈了整个狭小的房间。
⑨这是难得的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唯独缺少了父亲。心里温暖而又黯然。
⑩一整夜的黑暗中,栀子花都在吐露着芬芳。
⑪母亲在16年前曾来过北京。这次来,只因为她的女儿客居在此。我带她去故宫,给她拍照片。透过镜头看到母亲,面容里有憔悴的优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身体微微有些僵硬。照相机后面的我眼含热泪。
⑫我不能解释这种感觉。仿佛每一个时刻都会成为最后。就像父亲在机场等待我晚点了的飞机。我拎着包走到出口处,看到他的笑容。
⑬我们又坐在广场上看孩子们放风筝。暮色的天空一片金红。我把手搭在母亲的后背上,偶尔轻轻地抚摸她。母亲一直淡淡地笑,让我知道她有我和弟弟在身边,这一刻她很好。她也曾对我说,想起父亲来心里疼痛难受。我却不愿意告诉她,深夜失眠的时候,想起父亲的脸,去卫生间用冷水洗澡,对着镜子泪流满面。
⑭这样的想念。只因为心里的爱。
⑮15岁的时候,在整个动荡不安、桀骜不驯的青春里,一直对家庭和父母充满叛逆和反感。10多年之后,在时光中辗转反侧,经历了诸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逐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唯一不会有条件和计较的感情。但他们却已经苍老,并开始离去。
⑯我一直都在想,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获得,一种最为持续和长久的温暖。
⑰深夜和母亲睡在我北京的公寓里的大床上,看到母亲变胖的身体。她年轻时曾这样苗条结实。美丽的躯体蜕变出两条生命。这是不惜代价的彻底的感情。
⑱每一个做女人都会这样做。这是她们共同的幸福和痛苦。而我亦同样渴望。
⑲世间如此寂静而漠然。而我们却要获取深爱。
⑳陪母亲散步,北京明亮干燥的阳光和绿树阴中清脆的鸟鸣让人觉得舒服。母亲说,如果每个星期天你都能陪我就好了。我说,会的。我要照顾你,到老。
带她去最好的餐馆吃饭。母亲不管到哪里都只爱吃清淡简单的食物。带她去百货公司,给她买昂贵的护肤品,买她喜欢的绣花鞋和真丝裙。母亲都收下了。回到家里,却硬要塞给我两千块钱。我们差一点又吵起来。一直是彼此相爱的,但因为个性太相似,比如总是不愿意麻烦别人,总是不让自己亏欠别人哪怕一点点,总是倔强,总是太过为别人考虑……所以,在太长久的时间里,我们总是分开的,不在一起。
因为弟弟要提前补习,他们很快要回去。终于说服母亲坐飞机。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家。路上一直劝慰她,坐飞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到了更年期的母亲,有时候是会像孩子一样天真而唠叨。母亲穿着碎花真丝连身裙,拎着随身小包,戴着耳环。入了安检之后,在那里抬起头寻找登机口的指示牌。我踮着脚一直张望,看到她沿着正确的方向去了,放下心来。母亲在转弯处又回头来寻找我。我们彼此挥了挥手,母亲笑,然后离开。我往回走,穿越喧嚣嘈杂的机场人群,终于难过地流下泪来。
我们只在一起共度了7天。她回家的时候,父亲离开,刚好两个月。
登庐山(有改动)
季羡林
①苍松翠柏,层层叠叠,从山麓向上猛奔,气势磅礴,压山欲倒,整个宇宙仿佛沉浸在一片浓绿之中。原来这就是庐山啊!
②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在万绿丛中盘旋而上。我一边仿佛为这神奇的绿色所制服,一边嘴里哼着苏东坡那一 kuài zhì人口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我很后悔,在读小学的时候,学习马虎,对岭与峰的细微区别没有弄清楚。到了此时,悔之晚矣。无论横看,还是侧看,我都弄不明白苏东坡用意之所在。我只觉得,苏东坡没有搔着痒处,没有真正抓住庐山的神韵,没有抓住庐山的灵魂,空留下这一首传诵古今的名篇。
④到了我们的住处以后,天色已经黄昏。窗外松涛澎湃,山风猎猎,鸟鸣在耳,蝉声响彻,九奇峰朦胧耸立,天上有一弯新月。我耳朵里听到的是松声,眼睛仿佛看到了绿色。我在庐山的第一夜,做了一个绿色的梦。
⑤中国的名山胜境,我游得不多。五十年前,我在大学毕业后,当了高中的国文教员。虽然为人师表, 却只有二十三岁。我当时童心未泯,颇好游玩。曾同几个同事登泰山,没费吹灰之力就登上了南天门。在一个鸡毛小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凌晨攀登玉皇顶,想看日出。适逢浮云蔽天,等看到太阳时,它已经升得老高了。我们从后山黑龙潭下山,一路饱览山色,颇有一点“一览众山小”的情趣。泰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审美的角度上来评断,我想用两个字来概括泰山,这就是:(甲)。
⑥六年以前,我游了黄山。那一次游黄山,日子过得不细致,有点马马虎虎,颇有一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味道。我从前山温泉向上攀,经过了许多名胜古迹,什么一线天、蓬莱三岛等,下午三时到了玉屏楼。回望天都峰鲫鱼背,如悬天半。在玉屏楼住了一夜,第二天再向北海前进。一路上又饱览了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在北海住了两夜,看到了著名的黄山云海和奇峰怪石。世之论者认为黄山以古松胜,以云海胜,以奇峰胜,
以怪石胜。古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话。从审美的角度来评断,我也想用这两个字来概括黄山,这就是:(乙)。
⑦今天我来到了庐山,下定决心,在庐山,日子一定要仔仔细细地过,认真在意地过,把每一个细微末节,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要仔细玩味,决不能马马虎虎,免得再像游黄山那样,日后追悔不及。我也确实这样做了。几天以来,我几乎游遍整个庐山。mào 林 xiū 竹,大陵深涧,岩洞石穴,飞瀑名泉。我觉得,这一次确实是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一点也没有敢疏忽大意。对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变幻莫测的白云,流动不息的飞瀑,我都全心全意地把整个灵魂都放在上面。我只希望,到得庐山之游成为回忆时,我不再追悔。
⑧庐山千姿百态,很难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来概括。但是,总起来说,庐山给我的印象同泰山和黄山迥乎不同。在这里,不管是远山,还是近岭,无不长满了松柏。杉树更是特别郁郁葱葱,尖尖的树顶直刺云天。目光所到之处,总是绿,绿,绿,几乎看不到任何别的颜色,是一片浓绿的天地,一片浓绿的大洋。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我也想用两个字来概括庐山,这就是:(丙)。
⑨我觉得,绿是庐山的精神,绿是庐山的灵魂,没有绿就没有庐山。绿是有层次的。有时候蓦地白云从谷中升起,把苍松翠柏都笼罩起来,笼罩得迷蒙一片,此时浓绿就转成了青色,更给人以秀润之感,可惜东坡翁当年没能抓住庐山这个特点,因而没有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成为千古憾事。我曾在含鄱口远眺时信口写一七绝:近浓远淡绿重重,
峰横岭斜青蒙蒙,识得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kuài(________)zhì(________)人口 mào(________)林 xiū(________)竹
( 2 )请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①结合全文内容,将“诡奇”、“秀润”、“雄伟”三个词语选填在文中(甲)、(乙)、(丙)三处的横线上,分别概括泰山、黄山、庐山的特点。)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②本文名为“登庐山”,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登泰山、黄山的经历?
________
( 4 )下列选项中对于文中出现的苏轼和季羡林的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作文纸上。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