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北京市延庆县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是满族作家舒庆春,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C: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它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宋代把《论语》《春秋》《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
2、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zhì)热 洗(dí) 不能自(jǐ) 深(wù)痛疾
B: (pīn)临 交(xiè) 毛骨(sǒnɡ)然 不折不(rǎo)
C: 禁(gù) (jī)形 藏污纳(gòu) 东(nuó)西借
D: (mán)跚 (xiá)持 坦荡如(dǐ) 俯(kàn)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名作,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我们从中不仅能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 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 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 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 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谣言 抱歉 悠然 目不窥圆
B: 绞肉 梳头 奠基 沥尽心血
C: 迭起 深霄 草率 层出不穷
D: 卓越 背诵 昼夜 迥迥目光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不属于名词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中国的北方 , 有广袤的草原,更有着成片成片的原始森林。
C: 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是哪里?
D: 有的人刻意去批判传统 , 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6、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炫耀 真挚 撰文 崭露头角
B: 憧憬 落漠 悬念 指高气扬
C: 执著 潦亮 温馨 消声匿迹
D: 宽怒 憔悴 寂寥 言简意该
7、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代价”“出现”“清澈”“美丽”这四个词语词性相同。
B: “险象迭生”“独立思考”“沧海桑田”“大名鼎鼎”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鲁迅从年轻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鲁迅立下志向”。
D: “只有每一个扬州人都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才能将扬州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市’,扬州也才能真正彰显它迷人的魅力。”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8、

译字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州城西南(角落)
B: 遂以(名字)楼
C: 坐窥井邑(城乡)
D: 亦荆吴形胜(山川胜迹)之最也
9、下面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出,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未雨绸缪 , 妥善应对。
B: 我静静地欣赏着蓝天白云、高山大川,从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彻底解脱出来。
C: 在第六届“乡村好校长论坛”研讨会上,12年未见面的老同学王峰和刘华兴萍水相逢 , 感慨良多。
D: 岳云鹏的表演幽默搞笑,大人忍俊不禁 , 孩子们更上笑得前俯后仰。
10、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 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 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 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 1 )从诗中的“ ________ ”、 “ ________ ”、“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 2 )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蒲松龄,世称________,清代文学家。
( 2 )与“屠乃奔倚其下”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恐前后受
B: 场主积薪
C: 一狼洞
D: 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 3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意思。
( 4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5 )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至少说出三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的一次旅行。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

③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还以为是棵枯树,但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的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很少说话,但我感觉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这是他一点一点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来的,屋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浪花冲到岸边拍打海岸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他极其认真地把饱满、无裂缝、个头大的橡树种子挑拣出来,十颗一堆地放好,全部弄好后,我们就去睡了。

④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其实再待一天并非必要,只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想要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一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就这样一颗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不是。”“那么这是谁的土地呢”“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他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实都种了下去。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实。这其中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力泽·布菲,以前在平地有一个自己的农庄,不幸的是他先失去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决定搬到高地。“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就显得没有生机。反正他没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好给大地上带来些生气。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 1 )结合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2 )“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 3 )选文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现代文阅读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陈柏清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淤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恨使我的心呼评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裸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裸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辫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冀冀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真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中,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 2 )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 3 )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①分析句子“他如释重负地说……”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 4 )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 5 )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题目:行走在路上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忘不下那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