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 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B: 作为一种超长时间的工作制度,“996”明显违反《劳动法》,其恶果不仅影响到整个社会,而且影响到劳动者自身和家庭。 C: 珠机城轨一期(拱北珠海站到横琴长隆站)将于今年11月具备通车条件,乘坐列车往返于横琴和拱北,将缓解城市交通。 D: 翟天临被“学术打假”的事件告诉我们,毫无疑问博士帽不得不说是校园最高的荣誉,但注定越来越不好“混”,欲带冠冕,必承其重。 |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狭隘(ài) 刨根问底(páo) 附和 大相径庭 B: 禁锢(jīn) 骇人听闻(hài) 庇护 莫不关心 C: 缥缈(piāo) 杞人忧天(qǐ) 热忱 惊慌失措 D: 惩戒(chéng) 神采奕奕(yì) 滑稽 见异思迁 |
4、 | 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红岩》中是叛徒甫志高出卖了江姐,江姐被捕后关在渣滓洞里。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励志小说,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光辉形象。 C: 老舍写的《骆驼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记叙了祥子几次买车的经历,反映了旧中国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D: 《水浒传》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塑造了众多的好汉形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这部作品中的一个故事情节。 |
5、 |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鲁智深和吴用。 B: 革命烈士许云峰在英勇就义前毅然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 C: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四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俄国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
6、 |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鹏/之徙于南冥也 B: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
7、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张老师,真抱歉,路上堵车了,让您恭候了这么久! B: 谢谢您对令尊的牵挂,我回家一定转告您对他的问候。 C: 感谢惠顾我们书店,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D: 如果你们有学习需求,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吝赐教。 |
8、 | 下列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祈祷(qí) 荒谬(miào) 锐不可当(dāng)B: 追溯(sù) 诘责(jié) 相形见绌(zhuó) C: 凛冽(lǐn) 虐待(nüè) 恪尽职守(kè) D: 媲美(bì) 酬和(hè) 风雪载途(zài) |
9、 |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②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④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A: ①夸张 ②反复 ③比喻 ④比喻 B: ①比喻 ②反复 ③拟人 ④排比 C: ①比喻 ②夸张 ③拟人 ④排比 D: ①夸张 ②夸张 ③比喻 ④比喻 |
10、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 , 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 , 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C: 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 , 我行我素。 D: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 , 表示赞同。 |
(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
阅读柳宗元“永州八记”选段,完成题目。 ①蒙络摇缀 ②往来翕忽③悄怆幽邃 ④笼而有之 ⑤予怜而售之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3 )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甲文中石潭的构造特点、有活水注入、少有人来等都是潭水清澈见底的原因。 B: 甲文中“斗折”写的是静止的溪身,“蛇行”写的是流动的溪水,一动一静,各具特色;用“犬牙”形容小溪两岸的形状,突出了“岸”是石岸,特征明显。 C: 甲乙两文中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密切地交融在一起,情融景,景寓情,使这两篇游记散文具有了深沉的思想内容。 D: 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叙述发现石潭、购买小丘的事,描写石潭和小丘的美丽景色,议论石潭和小丘的遭遇,直接表达了对它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 4 )有人评论: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刻画永州山水,不是纯客观地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他笔下的小石潭和小丘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请结合以上两段选文,联系作者的遭遇,说说小石潭、小丘与作者之间的相似点。 |
盘古开天辟地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还是混沌的一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奇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大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 1 )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霹雳 | 筋脉 | 雷霆 |
①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有九万里长。________
②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________
③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________
④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________
( 4 )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解答后面问题。
谁来叫小草起床
①春天的清晨,我很不情愿地压下叮叮作响的闹钟,一天的工作生活就此展开。窗外,枝头的绿芽探出了头,小草也钻出了被春雨润湿的土层,迎春花早就迫不及待地用黄色的花瓣来迎接春天了,自然界全然没有了冬日的萧索。那又是谁把这些花花草草们唤醒,来参加这春日的聚会呢?
②都说春风吹绿了小麦,细雨唤醒了桃花,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春风细雨敲门之前,西北风和雪花已经去叫它们起床了。西北风叫早?对,没错,是西北风。
③对于像小麦、桃树这些生长在温带的植物来说,春天开花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延长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时间,在严寒到来之前,完成繁育下一代的任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大量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为其提供营养保障。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树在秋天开花,幼小的果子恐怕会被霜冻赶下枝头。
④为此,这些植物“设计”出了一个特别的开关﹣﹣ FLC基因,这一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质的任务就是阻止赤霉素的积累,而赤霉素正是促进花芽发育的关键物质。这样,基因就可以限制植物开花了。
⑤当温度降低时,植物中的某些特殊的基因苏醒过来(注意,并不是编码赤霉素基因,它们平常因为结合着甲基基团而处于休眠状态),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会“束缚”FLC基因的手脚,使 FLC 基因暂时失去对赤霉素合成途径的掌控能力,这样,赤霉素工厂开始生产了。当然,这个关闭过程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生产出足够量的赤霉素以及其他促进开花的物质,比如,冬小麦要在 0~3℃的环境里,忍受 40~45 天的冰冻,才能抽穗开花。这之后,冬天最严寒的时间也过去了,做好准备的花朵就可以在春风中绽放了。因为跟春暖花开有关,这个过程被安上了“春化作用”的名头。
⑥有读者可能会想,在漫长的冬季中,只有一个月左右的保险时间,如果在这段低温之后,突然出现“小阳春”,这些植物还不得顶着西北风开花啊,这个问题植物也想到了。
⑦除了气温一天天上升,春天的日照时间也在一天天加长。聪明的植物也懂得在白天足够长的时候才开花。对于小麦来说,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游荡超过14个小时的天数超过20天,它们才会启动开花程序。
⑧更有意思的是,“感觉”光照时间变化的并不是花芽本身,而是那些绿油油的叶片。在叶片中有一种被称为 FT 的基因,只有叶片每天享受足够时长的“日光浴”,这个基因才会开始工作,产生作为催促花芽发育信号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这些信使核糖核酸会被运送至茎尖部位,与掌管发育的 API 基因(掌控花萼和花瓣形成的基因)共同作用,进而分化出美丽的花朵。
⑨顺便说一下,信使核糖核酸通常是细胞内的通讯工具,但是很容易被降解。所以,在叶片中由 FT 基因指导合成的 mRNA 是如何被搬运到花芽中去的,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一大难题。根据最新的研究,这些信使核糖核酸从叶片进入复合体,进而在蛋白质的护卫下,顺利前往茎尖。
⑩花花草草们经历了春日的成长和开花,夏日果实的孕育,秋日的硕果累累,寒风吹起之时,它们也要结束一年的工作休息了。
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树在秋天开花,幼小的果子恐怕会被霜冻赶下枝头。
( 4 )本文说明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分析。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多样,这一切都给你诸多感受和启迪。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现在仍是传递的组织者,或是参与者。请以“传递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