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五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择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恣睢(zìsuī)面(xiá)带(qì)白(xī)
B: 耶(sū)滑(jì)桑(xīn)(tiǎn)
C: 发(wǎn)夷(bǐ)抽(yē)元(jiè)
D: 道(zhàn)谷(bǐ)瓦(lèng)蓬(xì)
2、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 冰心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它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 善于说故事,善于塑造人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三大成功之处。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3、“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这句话中“人”加引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着重指出
D: 表示讽刺或否定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qiǎo) 持(xiá) 锐不可(dāng) 笔耕不(chuò)
B: 热(chì) 轻(yíng) 首以待(qiáo) 藏污纳(gòu)
C: 吹(xǖ) 粗(cāo) 惨绝人(huán) 然长逝(cù)
D: 留(zhì) 禁(gù) 屏息声(niǎn) 精竭虑(dān)
5、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都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B: 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C: 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D: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6、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做什么?不包括下列那个选项( )
A: 替国王递送信件
B: 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
C: 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
D: 参加战斗摧毁敌人
7、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道题在老师指导后,我忽然恍然大悟
B: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 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D: 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解决“不学习”的问题。
8、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景慕 钦佩 忧柔寡断 叹为观止
B: 黝黑 克制 人溺已溺 疼失良机
C: 盘缠 馄饨 死心塌地 无精打采
D: 同缭 届时 黯然失色 洗耳恭听
9、根据所学的语文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B: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
C: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多年的中国,经受了检验和洗礼,谱写了一曲精神文明的赞歌。
B: 他是班长,有工作经验,也乐意为同学们服务,担任这项工作是相宜的。
C: 小明同学遇到了难题,思考很久没有解答出来,只好礼贤下士请教同学。
D: “广东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 , 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清平乐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 1 )前人在评价“连云松竹”时说“景中寓情”,请你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2 )下片写儿童偷梨枣的情景,“莫遣”和“闲看”表现词人对此怎样的态度?反映词人怎样的心态?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1 )原文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出文段中所缺的句子。

( 2 )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非不深 而去之 ③亲戚 ④寡助之

( 3 )翻译。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均用原文回答)

( 5 )文段中采用什么论据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作者选材精当,精于裁剪,有繁有简,如作为“学者的方面”,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就写得比较简略。
B: 文章结构精致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在“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这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 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D: 本文的语言平实,精炼含蓄,但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B: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C: 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多年如一日,目的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D: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 3 )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即使是从没到过扬州的人,他们的脑子里总会有一些关于扬州的唐诗宋词或八怪名句,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对扬州先入为主的心驰神往。而一提到扬州,能立刻令人想起的恐怕非瘦西湖莫属了。
无论是不是诗人,等到您荡漾于瘦西湖水面之上,等到您亲自置身于长堤春柳、二十四桥烟雨之中,等到您陶醉于琼花盛开游人欢笑之时,您就仿佛是在阅读一轴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长卷
在那瘦西湖边的长堤春柳之上,粉红的桃花一枝连一枝地开放,枝枝蓬蓬地一束连着一束,一片姹紫嫣红,把蓝空也映衬得粉莹莹、红晕晕的。此时此刻,画入人眼,人在画中。游客忽而登岸游息于台阁园林,忽而下船饱览这画外美景,脚步固然悠闲,眼睛却分外繁忙。“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两三个小时在飘飘欲仙的幻觉中度过。
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的美称。而观月最好的地方莫过于瘦西湖之中了。中秋之夜,当您在五亭桥观赏洞下秋水的月亮,在二十四桥吟诵古人咏月的篇章,你必会像诗人一样发出一声感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其实,皓皓明月,无私地普照九州,怎么会独宠扬州?那是因为在瘦西湖,多碧水,多杨柳,多芳树,多园林。水波清澄,柳烟迷蒙,芳林璀璨,楼阁精巧,如此典雅清丽的环境,自然是美月寻到最合适的舞台,将她的天资丽质一泻无余。而一旦离开衬托“映日荷花”的“接天莲叶”,二分明月也会黯然失色的
在我看来瘦西湖就像是一幅艺术盆景画,又仿佛是一座城市山林。她是大自然的展览馆。瘦西湖,她不像避暑山庄皇家宫殿那样宏伟,也不像寺庙道观宗教名山那样出世,更没有北京的故宫长城那样游客如织的拥挤。瘦西湖的山水,虽非天造地设,但在这里,您可以尽情地游乐赏玩。
曾几何时,在梦里,一人独坐二十四桥边,仰望明月,猜想那月宫中美丽的嫦娥是否也在与我共享美景。

( 1 )请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线词语“先入为主”的含义。

( 2 )联系全文,请回答文章中划线句子“您就仿佛是在阅读一轴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长卷”,“水墨山水长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每点不超过4字)

( 3 )“而一旦离开衬托‘映日荷花’的‘接天莲叶’,二分明月也会黯然失色的”一句中“映日荷花”“接天莲叶”分别指什么?

( 4 )请参考本文,为扬州瘦西湖拟两条旅游宣传语。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你,助力我成长”为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痛彻心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