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A: 王:为王B: 罾:鱼网 C: 间:暗中 D: 篝火:用笼子罩 |
2、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他潜心研究,对这项工作的掌握已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B: 开幕式差强人意 , 说明主办方还是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C: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D: 由于在伦敦奥运会表现出色,林丹一下飞机就受到记者们的围追堵截,真可谓炙手可热。 |
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厂这次的技术革新措施效果明显,不但降低了一倍成本,而且提高了百分之三十的收益。B: 老师常常说:“同学们,学习是否取得进步,关键是你必须要努力学习。” C: 小林找我诉苦说:“为了避免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再用手机作弊,学校居然安装了信号屏蔽设施!这下我可怎么办啊?” D: 韩国执意部署萨德系统的行为,不但遭到了全世界维护正义人们的谴责,而且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 |
4、 | 下面句子大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佳肴》) 翻译: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B: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翻译:当它发怒起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在天边的云。 C: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翻译: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一定的了。 D: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翻译:那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
5、 | 下列词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B: 喑(yīn)哑 拮据(jū) 恣睢(suī) 恪(kè)尽职守 C: 勾(gòu)当 狡黠(jié) 桑梓(zǐ) 媚(mèi)上欺下 D: 霹雳(lì) 抽噎(yē) 襁(qiáng)褓 断壁残垣(yuán) |
6、 | 与下列课文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全唐文》﹣﹣刘禹锡﹣﹣唐代B: 《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C: 《再塑生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 D: 《敬业与乐业》﹣﹣《且介亭杂文》﹣﹣梁启超﹣﹣中国近代 |
7、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糙(cāo) 酒肆(sì) 黝黑(yǒu) 广袤无垠(máo) B: 匿名(nì) 禁锢(kù) 畸形(jī) 杳无消息(yǎo) C: 吹嘘(xū) 佃农(diàn) 戾天(nì) 深恶痛疾(è) D: 诘责(jié) 滞留(zhì) 锃亮(zèng) 颔首低眉(hàn) |
8、 |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门,是一道清晰的界线,跨出意味着离开,_________;走进意味着归来,________。不是所有开着的门都是一种迎接,不是所有闭着的门都是一种拒绝;门,有时不该打开,有时不该关闭,或许,________,________。 A: 无论甜蜜还是苦涩 无论咫尺还是天涯 打开是一种后悔 关闭是一种遗憾 B: 无论咫尺还是天涯 无论甜蜜还是苦涩 关闭是一种遗憾 打开是一种后悔 C: 无论甜蜜还是苦涩 无论咫尺还是天涯 关闭是一种遗憾 打开是一种后悔 D: 无论咫尺还是天涯 无论甜蜜还是苦涩 打开是一种后悔 关闭是一种遗憾 |
9、 |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左右流之 道阻且右 |
10、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正考虑在最近的20至30年内建造5条跨海隧道。 B: 大汽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育、收获。 C: 在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D: 连战、宋楚瑜对大陆的访问,在台湾引起了巨大反响。 |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 )诗人借“鹤________楼________”来抒发怅然若失的感慨。(从诗中选取两字填入空格)( 2 )与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最相似的一项是( ) A: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B: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C: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塞翁失马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________ ) (2)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 ) (3)人皆吊之(________ ) (4)此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近塞上之人 人皆贺之 B: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骑 C: 堕而折其髀 人不知而不愠 D: 此独以跛之 故以丛草为林 ( 3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近塞之人,死者十九”翻译成现代汉语。( 4 )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也表明,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55年里,除了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的钱伟长,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研究。终于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获得重要成就,被人称为“万能科学家”。屠呦呦、钱伟长的事业轨迹似乎在提醒人们:获得成功的途径,唯有专一。
反之,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一治国,痴迷木匠,虽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位著名的骨科专家,担任医院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不专一于“正业”,热衷搞房地产开发,虽然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地盘不断拓展,但诊断、医疗的服务质量却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医疗事故频发,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专一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追逐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步入歧途。
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据2月20日《新京报》)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足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另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绝不会再恩赐第二次。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一团火焰熄了,另一团火焰燃起。
——罗曼•罗兰《名人传》
经典名著中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话语总能激发读者思维的火花。以上两句话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建议)①你可以选择两句话中的一句,也可以兼顾两句,确定立意。②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结合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可以结合以上名著,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