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温州市艺术职业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B: 诗人匠心独运 ,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C: 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D: 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2、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迎新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B: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C: 乔布斯锐意进取,百折不挠 , 创造了“苹果神话”,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D: 日本某些政客不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使出浑身解数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麻烦,现在又搞什么募捐买岛,真是可笑之极。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看到人们在说着作风,好像把作风搞好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不二法门
B: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C: 乌拉圭姑娘不顾刺骨的寒冷跳进西湖,救上落水者,整个杭城都在传诵她英勇救人的事迹
D: 陶渊明主张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义
4、

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修改:把“及时应对”与“随时发现”对调。
B: 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依据之一。修改:在“被”前面加上“是否”,或删除“有没有”。
C: 莫言之所以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修改:删除“的原因”或“之所以”。
D: 南平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修改:把“加快”改成“加强”。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删去“通过”)
B: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秀成绩,充满了信心。(删去“否”)
C: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取得了在经济改革方面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和“在经济改革方面”互换位置)
D: 被评为“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的广东何晓顺教授,率其团队成功完成世界首创“无缺血”肝移植术,打破了移植器官缺血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删去“世界性”)
6、选出对下列名著的相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人称“豹子头”,被高俅陷害,百般无奈下,逼上梁山。有关林冲的故事: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等。
B: 鲁智深,原名鲁达,法号智深,又称鲁提辖、花和尚。《水浒》中有关他的故事: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
C: 武松,绰号“行者”。《水浒》中有关他的故事:景阳冈打虎、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
D: 李逵,小名铁牛,绰号“黑旋风”。《水浒》中有关他的故事:江州劫法场、沂岭杀四虎、火烧瓦罐寺等。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________呢?

②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__。

③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________。

④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于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________呢?

A: 要素 创意 材料 区分
B: 要素 创意 素材 区别
C: 因素 创造 素材 区分
D: 因素 创造 材料 区别
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中的“布衣”,意思都是平民,指没有功名或没有官职的人。
C: 《史记》长于记人,在本纪、世家、列传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周亚夫、唐雎等。班固赞其“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 初中阶段,我们陆续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小说《故乡》《孔乙已》,被他弃医从文人生选择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深深折服。
9、

根据文意,下面这段文字正确的顺序是()
①历史的经验证明:越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激励,越发显示出它的战斗锋芒。
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军激战于招宝山、戚家山。
③爬上招宝山,踏进威远城,站在城墙上,遥望四周,不觉中,我陷入沉思。
④在抗倭时期,名将戚继光镇守镇海,鏖战甬江南北;
⑤当年为抗击倭寇而动员军队建造城池,及在中法战争、抗日战争时的作战场面仿佛又呈现在我的眼前。
⑥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英雄林则徐与裕谦亲自督战,血战英军;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 ⑤④⑥②①
C: ③ ⑤④②⑥①
D: ③ ④⑥②⑤①
10、读高三的小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仪式,你觉得下面加点词中,与他年龄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始龀 , 跳往助之
B: 我年过不惑 , 休退诚非早
C: 既 , 益慕圣贤之道
D: 豆蔻梢头年纪,芙蓉水上精神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 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表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 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谊。
D: 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 2 )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便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巨卿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节)

(注)①馔:酒食 ②死友:指交情笃厚,至死不相负的朋友。 ③屣履:拖着鞋子走路。多形容急忙的样子。

( 1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晨夜省视

A: 何陋
B: 久 , 目似瞑
C: 以我酌油知
D: 春冬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乃共克日(________)

②元伯寝疾(________)

③式便朋友之服(________)

④巨卿至(________)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4 )殷子征说:“我和君章倾心与你结交,这不算死友,还想找谁呢?”元伯说:“你们两位,只是我的生友。山阳郡的巨卿,则是我所说的死友。”请你谈谈元伯将范巨卿视为死友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姑

魏从枫

老姑靠捡破烂为生,住在城南郊祖上留下的三间旧瓦屋里。

老姑是个驼背,但面目姣好,和善可亲。她年轻时,也不少人来说媒,总是高不成低不就,一来二去就把婚事给耽搁了。后来,再有人劝老姑嫁人,老姑就说:“好人家嫌我是个残疾,赖人家还不是把我糟踏了,这一辈子不嫁了。谁劝我那就是害我。”人们便不再提她的婚事了。

老姑是个独苗。爹娘在世时,爹娘养她。爹娘不在了,只有靠她自己。记得爹娘刚下世时,还给她留了些积蓄。她精打细算过日子,熬了一年多,便坐吃山空了。最初的日子,她有一顿没一顿的凑合。后来断顿了,缸里连一把米面也没有了,一个人饿得在屋张着嘴哭。邻居们听到了,这家端碗饭,那家拿个馍。她忍着泪,看看这饭菜,一口也没吃。最后,她穿上娘留下的大蓝布衫,戴上爹留下的烂草帽,掂了个长虫皮袋子,锁上门走了出去。从此,小城出现了一个拾破烂的驼子。

老姑刚开始捡破烂时,脸热,怕见熟人,总到城外的垃圾堆上捡。慢慢地她胆壮了,大街小巷她都去。

有一个下雪的早晨,老姑路过县医院大门口时,见门楼下放着一个襁褓。她走近一看,是一个奄奄一息的婴儿,小脸冻得惨白。老姑没有多想,扔掉垃圾袋子,把这可怜的婴儿捂在怀里。这是个被遗弃的女婴。老姑给她起了个名叫晨雪。晨雪很弱,老姑怕养不活,就狠狠心把全部积蓄拿出来买了个奶羊。老姑不会养羊,挤的奶也少,老姑一口也舍不得喝。老姑出去捡破烂怕晨雪从床上掉下来,就弄了许多干草,铺了一个又厚又软的地铺。晚上,她让奶羊也卧在身边,一手搂着晨雪,一手揽着羊脖,象一家人一样,互相温暖着,度过了许多寒夜。

小晨雪的出现,老姑说这是上天给她的恩赐。小晨雪渐渐长大了。她会走路了……她会说话了……她会上学了。老姑的眼里经常溢满了一波一波的兴奋和幸福。吃的、穿的、用的,老姑从来不让晨雪受委屈。

上初中的时候,一天,晨雪领着一位要好的女同学来到家里。晨雪进院就喊:“妈,俺同学来了。”老姑吓坏了,躲在里屋老半天也没吭声。晨雪不见应声,便进屋找,却见老姑藏在屋门后,脸色非常难看,象是一个受惊吓的孩子。待同学玩了一会走了,老姑才从里屋出来,很生气地说:“雪,以后不许带同学到家里来,你看咱家这个样子?”晨雪委曲地噘着嘴,两天没给老姑说话。

上高中的时候,一次老师组织校外活动。晨雪和同学们叽叽喳喳地来到小河边的时候,老姑正在河边饮羊,身后放着满满的垃圾袋子。晨雪愣了一下,忙欢喜地跑过去,扶摸着白绒绒的羊毛,说:“妈,你也在这儿,让我饮羊吧……”老姑诧异地看看晨雪,笑笑说:“这丫头,尽说疯话。”然后,一手提着袋子,一手牵着羊,起身就走。待同学们赶过来,老姑已走远了。同学们问:“那是谁啊?”晨雪眼里含着泪,喃喃地说:“那是我妈。”

后来,晨雪考上了大学。起程的前一天晚上,晨雪想再睡一次地铺,她抱了许多干草,铺了被褥,打了个又厚又软的地铺。老姑说:“有床不睡,你胡捣腾个啥?”晨雪也不吱声,端一盆温水亲手给老姑洗了脚,让老姑睡在地铺的里边,牵过来奶羊让它卧在地铺的外边,自己睡在地铺的中间。

灯熄了。晨雪一手揽着老姑,一手搂着羊脖,谁也不说话。许久,老姑说:“雪,妈想说说你是怎么来的?”她说:“我记事时,就知道了。”老姑说:“在大学别太节省,妈有钱。”她说:“我到校申请救济金,假期就当家教打工,妈,您老了,别太累了。”老姑说:“妈是个残疾,让你跟妈受委屈了。”她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娘丑。”沉默了一会儿,雪又说:“妈,在这个世界上,我是最幸福的孩子,我有两个妈,你是我的亲妈,咱的羊是我的奶妈……”

说完,雪哭了,老姑也哭了。初秋的风从窗口吹进来,凉凉的;深夜的月,斜照进来,照着母女俩满脸的泪……

( 1 )请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着嘴


( 2 )老姑为什么不嫁人?
( 3 )同学来家里做客,老姑为什么躲起来?
(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晨雪是个怎样的孩子?
( 5 )怎样理解“妈,在这个世界上,我是最幸福的孩子,我有两个妈,你是我的亲妈,咱的羊是我的奶妈……”这句话?
( 6 )说说结尾一段描写的作用
( 7 )请分析一下文中老姑的形象。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知足常乐
①“知乐者常足”与“知足者常乐”,虽然只是两个字互换,内涵却大相径庭。
②“知足者常乐”,这句话多用在自我安慰和劝勉他人的时候,相比别人,自己没有得到更多,或者生活中有了这样那样的缺憾时,一句“知足者常乐”挂在嘴边或响在耳边,的确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平衡很多,轻松许多。但这样的平衡、轻松,多缘于“木已成舟”的现实和无奈。本来是“不足”,却要强迫自己“知足”,就算你自欺欺人地咧开嘴一笑,也只能算是苦笑或者皮笑肉不笑,至少是,笑的不真实吧。
③“知足者常乐”却不一样。知足者常足的程序是“乐”在前,“足”字在后。这其中,既暗含了生活的秩序,也揭示了人生的意义。“乐本应是一种生活态度、生存手段;“足”是人生的远景,是“乐”的结果。人生路长,“乐”是向导,“足”是我们要去的景点。因为心中有快乐,远方有目标,“足”的愿景自然不难实现。
④实际上,“乐”是人生的一种主动选择和智慧。如果一个人一生态度乐观,心胸豁达,目标高远,那么,对于哭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而言,最终得到的东西是“足”还是“不足”。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他走过了一个完美的过程。倘若倒过来,每个人都要等心圆意满了,也就是说“足”了才会“乐”,才能“乐”,那么,一个人要等到何时才能“乐”起来?对照古人“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概算,这世上,又有几人能乐起来?
⑤“乐”和“不乐”,心态不一,结果也就迥异。现实的教科书告诉我们:快乐的笑脸,可以春风化的,可以广结人缘,可以事半功倍。成功的过来人告诉我们,快乐的心态,能够逢凶化吉,能够奠定胜局。心里贮满快乐的人,常常比眼里流着忧伤的人获得更多的机缘,产生更高的效率。在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学习快乐应当是我们的必修课程。
⑥如果说生活的种种“满足”是点点铁屑散落于我们的人生旅途,那么,“快乐”便是我们身上用不失去磁性的大磁铁。人生有了“快乐”的磁性,“满足”才容易被吸收。
⑦如同“知足者常乐”曾为古人津津乐道,“知乐者常足”理应成为我们现代人立身处世的格言。

( 1 )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⑤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 3 )选文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知足者常乐”和“知乐者常足”是两种人生态度,你会选择哪一种?请谈谈你的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半命题作文。
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请以“__________就在身边”为题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写一篇文章。
(2)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才有了“风雨同舟”“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

请以“风雨”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③中心明确,感情真实,600字以上,书写工整;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 不能抄袭或套用!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遗失的温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