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 B: 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C: 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D: 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还是参加美容美发培训班呢?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读书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重要的书籍,他总是正襟危坐地去阅读。B: 博物馆通过一个个古老的文物,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展现在观众面前。 C: 真让人难以置信,这位老英雄几十年来居然像普通百姓一样在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生活,即便在采访的记者面前也无动于衷。 D: 任何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没有人可以为所欲为。 |
3、 | 下面哪个情节与大闹天宫无关?( ) A: 大战巨灵神 B: 蹬倒八卦炉 C: 降服红孩儿 D: 搅乱蟠桃会 |
4、 |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是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C: 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如“汉阴”指汉水北岸。 D: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
5、 |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他克尽职守,默默奉献三十年。 B: 海鲜夜宵大排档,恭候光临! C: 本店有凉绊黄瓜、香菇青菜、蒜泥菠菜等菜肴。 D: 最后的拼搏阶段就是要像篮球冲满气、汽车加满油一样。 |
6、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各个时期“创美、立美、感美"的审美教育应该相互结合,目的指向培育和提高少年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B: 每年有超过100颗以上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C: 创造科技术平××提高××意识。 D: 为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各班都召开了交通安全主题班会。 |
7、 |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纤细(xiān) 寒噤(jīn) 虬枝(qiú) 信手拈来(niān) B: 镂空(lòu) 翌日(lì) 诧异(chà ) 玲珑剔透(tì) C: 隽永(juàn) 忸怩(ní) 恐吓(hè) 虚与委蛇(wēi) D: 诘难(jié) 攒聚(cuán) 蹊跷(xī) 言简意赅(gāi) |
8、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 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 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 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
9、 | 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寒噤(jìn) 愧怍(zuò) 瓦砾(lì) 风雪载途(zài) B: 两栖(qī) 飞漱(shù) 粗拙(zhuō) 惟妙惟肖(xiāo) C: 轩榭(xuān) 额枋(fāng) 蹒跚(pán) 五彩斑斓(nán) D: 老妪(yù) 脊椎(jǐ) 作坊(zuò) 销声匿迹(nì) |
10、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鳞鳞的鱼塘。 B: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C: 一点点黄晕的光,哄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D: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①,披襟②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我。 ②披襟:敞开衣襟。 ( 1 )全诗写作者傍晚游玩的情景,诗人描写了“________”、“ ________”、“荷花”等鲜明的意象,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表达出诗人________之情。( 2 )请发挥联想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两句展现的画面。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①州里:乡里。②惟:思,考虑。③疾;奋力,用力。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齐人有好猎者________ ②狗良则数得善矣________ ( 2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 3 )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
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
①在古代,炼金术士声称他们能将铅之类的金属变成贵重的黄金,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数据科学家正在将大量数据变成信息,这些信息虽然不是黄金,但价值胜似黄金。数据科学家可以说是现代的“炼金术士”。
②英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著作《大数据》中指出,今天全世界存储的信息中,书和磁带只占不到两成,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全世界产生的数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近两年的数据产生量就占到总数据量的90%。一家互联网研究公司预测,人类产生的数据还将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③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这些信息来自于他们对大量事实的研究,而对这些事实的记录就是数据。例如,生物学家测量了成千上万个细胞,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天文学家观测了恒星、星系和太空中的各种能量活动,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地球科学家收集到世界各地的有关水、风和气流的资料,从而也形成了大量数据。
④数据经过分析和归纳会形成有用的信息,于是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用于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人们利用数据做各种各样的事。在美国,人们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到,每当飓风来袭前,超市中的草莓糖霜果塔饼干便特别抢手,这时的销售量会比平时增加7倍,而在暴风雨天气来临前,啤酒的销售也特别好,于是超市便知道在这种时候及时补充货源,从而令销量大增。数据还给警察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在那些犯罪率高的城市,以前积累下来的犯罪数据可以派上用场,警察们使用这些数据预测犯罪的高发时间和地区,从而合理地调配警力,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
⑤数据之所以能发挥上述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帮助我们预测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然而在有些领域,知道为什么会有某种事情发生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有可能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
⑥科学家们还期待有一天数据能使各行各业变得更加高效和更具“个性化”。例如,当一个病人向医生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医生便可以将这些数据和其他病人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依据这个病人的生活方式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同样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利用平板电脑或者阅读器进行阅读练习。数据传到老师那里,如阅读用了多长时间,某个词语被学生标注了多少次等。分析这些数据,老师便可以发现读物的难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还可以对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数据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
⑦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假若你成了一个数据科学家,你便拥有了神奇的魔力,就好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所声称的那样。
(选自《百科知识》,略有删改)
( 1 )请说说本文题目的作用。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岁。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②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5期)
( 1 )请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在“我”与孙犁先生的三次见面。
孙犁先生正在做的事 |
我对先生的的印象(感受) |
|
第一次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第二次 |
③________ |
干练,有活力 |
第三次 |
写作 |
④________ |
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 4 )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一首歌中写道:不管大花小花,我们都是世界上唯一仅有的花,每朵花都拥有自己的精彩,为了让那朵花盛开,努力着就好……
请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