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画线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出发病年龄早、进展快、 程度深。 ②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少及电子产品等是少数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③一方面要努力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治疗、正确诊断。我们要从多方面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营造 “ 政府主导、专家指导, 学校教育、家庭重视” 的良好氛围。④社会要通过广泛健康的用眼知识,组织医疗机构定期为青少年做视力监测等方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近视防控体系。学校要切实减轻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家长要引导孩子少看电视、少用手机,培养孩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A: 第①句:在“ 程度深” 后面加上“ 的趋势” 。 B: 第②句:在“ 电子产品” 前面加“ 过度使用" 。 C: 第③句“合理治疗”与“正确诊断”位置互换。 D: 第④句:去掉 “ 通过”。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走进滨州玫瑰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B: 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C: 在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 D: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
3、 |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B: 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诗文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洒脱,比如《沁园春·雪》。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陈涉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D: 莫泊桑是英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我的叔叔于勒》是其中篇小说的代表作。 |
4、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 ②③④①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
5、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萦带(yíng) 亘古(gèn) 燕然勒功(yàn) B: 元勋(xūn) 炽痛(zhì) 敻不见人(xiòng) C: 震悚(sǒng) 秩序(zhì) 仰之弥高(mí) D: 昼夜(zhòu) 哺育(pǔ) 目不窥园(kuī) |
6、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翘首(qiáo) 悄然(qiǎo) 桅杆(wěi) 深恶痛疾(wù) B: 不辍(chuò) 黝黑(yōu) 侏儒(zhú) 筋疲力尽(jīn) C: 樱花(yīn) 锃亮(zēng) 虬枝(qíu) 恹恹欲睡(yān) D: 秀颀(qī) 教诲(huì) 倔强(jué) 殚精竭虑(dān) |
7、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阴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①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②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③摄魂夺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④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A: ③④①②B: ④②①③ C: ①④③② D: ②④①③ |
8、 | 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是( );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是( );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是( )。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A: 微风拂面,萤火流逝,屋檐滴水 B: 萤火流逝,屋檐滴水,微风拂面 C: 微风拂面,屋檐滴水,萤火流逝 D: 萤火流逝,微风拂面,屋檐滴水 |
9、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泻气 娴熟 仲载 催枯拉朽 B: 业已 绯红 不逊 眼花瞭乱 C: 紧绷 浩瀚 遗嘱 锐不可当 D: 萧洒 敛声 教诲 查无消息 |
10、 |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凌乱 蹒跚 热忱 随声附和 B: 怂勇 伫蓄 袍子 骇人听闻 C: 派遣 抽壹 确凿 刨根问底 D: 倘若 搓捻 分岐 神采弈弈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①,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竹帘与窗户,或窗户上的竹帘。②飞红:落花。 ( 1 )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林道人诣谢 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 ”指此事。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发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传信的人。⑤恨:遗憾。⑥朝士:朝廷官员。 ( 1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林公讲论 B: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流涕抱儿以归 C: 左将军王凝之妻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 D: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吾日三省吾身 ( 2 )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 4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即《林道人诣谢公》中的“东阳”。 B: 《咏雪》文末的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是对谢道韫的赞赏。 C: 《林道人诣谢公》文末谢公所说的话,是对王夫人的赞颂。 D: 从选文可见,《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人物言谈轶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传神。 ( 5 )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结合(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人人皆可为国王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阅读北齐的《回家的日子》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回故乡的路再短,感觉也很长,是如潮水般的思念拉长了回家的路。从定好日子回家开始,心灵已经上路。从这一刻起,想家的心绪如同进入汛期的河水,每时每刻都在上涨,一次比一次强劲地撞击胸膛。但是很奇怪,每次见到母亲之前,我总觉得自己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定会情感决堤。可每当看见母亲,我情感的浪潮就一下子变成了舒缓的河水。
②听父亲说,从得到我要回家的信儿开始,母亲的话明显多了,一天不知道要念叨多少回:“儿子要回来了,儿子要回来了。”父亲常开玩笑说,你妈把见到你当做上场比赛了﹣﹣越临近越兴奋。可母亲每次见到我,都很淡定,就好像我是这天上午刚出门似的。人说母子连心,看来这话多少有点道理,要不然,我的情感变化怎么与母亲一样呢!
③只要我提前打电话告诉母亲到家的时间,我到家时总是见到母亲在院门边择菜。每回母亲总是以这种方式等待她的儿子。如果实在等得太着急了,她也不会到路口去张望,就是想出去看看,也一定找个由头。有次我比预计时间晚到家七八个钟头,母亲往路口的小店跑了好几趟,不是买袋盐就是买瓶酱油。来回十来分钟的路,母亲都要走上半个多小时。
④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问声“回来了”,语气很平常。我发现,即使我离家再久,母亲也不会像别的母亲见到孩子那样拉着我的手左看看右瞧瞧,她好像从不细细打量我。就是近几年她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了,也从不会离我很近,我也没发现她特意看看我。可我身上的一点点变化,母亲总能看得出。
⑤母亲笑得很甜,皱纹爬满了脸,如风吹过水面。没等我走近,母亲就先进了屋去了厨房,忙着为我做吃的。
⑥我站在母亲身后,发现母亲的白发又多了,个头好像又矮了些。我想抱住母亲,可抬起的手却是在抹眼角。我心里酸酸的,眼眶里湿湿的。我对母亲说,妈,别忙活,说说话吧。母亲说,没什么忙的,不耽搁说话的。每到这时候,都是我先说离家这些日子的事,然后母亲会说家里的事。这些话,平常电话里都是说过的,可我们还是像第一次说那样津津有味。母亲几乎没有闲的时候,手里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我每次回家与母亲的交流,多半是这样进行的。有时我在看书或写作,母亲会坐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或择菜,或叠衣服,我不说话,她就静静地坐着。有时我想和她说话,她会说,你忙你的,我坐在这儿就好。我知道,母亲只要我在她的目光里,她就很知足。而每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就会特别空灵安详。
⑦我为母亲梳头、剪指甲、洗脚捏脚和按摩,让她试穿我给她买的新衣,帮着她提提肩拽拽衣角。这时,母亲会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动作也有些笨拙。对我而言,这与其说是为母亲做点事,还不如说是我在借以品味当年母亲为我做这些事时的感受。
⑧每次回家,看我带着东西,见我帮着做这做那,母亲都会说,人回来了比什么都好。儿子长大了,母亲不图别的,只希望儿子平平安安,能回到她身边看看、说说话。母亲没想过回报,当然,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母亲那醇厚的爱。
⑨无论离家多长时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回家的日子总是这么平常,在家里的生活,是最没有故事的。可在家里,回到母亲身边的日子,因为平淡而可亲。
⑩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从这一刻起,念家的种子就落入心田,每天都会生长。
(有删改)
( 1 )文中多处写到“母子连心”的默契,请一一概括出来。( 2 )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①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
②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
( 3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链接】我背向着父亲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有改动)
本文和上面的链接材料都以歌颂母爱为主题,有人认为可以删除其中有关父亲的文字,你不赞同这种观点,请分别陈述理由。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字迹清晰,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