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温州市第十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研究”“了解”互换位置)
B: 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删掉“随着”)
C: 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切实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做到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把“避免”改为“防止”)
D: 近一两个月来,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在“乱穿马路”后加“的行人”)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正襟危坐 粗制烂造 众目睽睽 顾名思义
B: 深恶痛绝 冥思遐想 孤陋寡闻 相形见绌
C: 黯然失色 大发雷霆 引经据点 世外桃源
D: 鹤立鸡群 无可质疑 海誓山盟 莫衷一是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到新发试卷上一个大大的红叉,我马上冲入办公室诘问老师:“老师,这题我还不是很明白,您能给我讲解一下吗?谢谢。”
B: 民政部依法取缔了打着推广国学幌子骗钱敛财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院”等非法组织。
C: 我们为人处世,应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与时俱进,不可锲而不舍、执着顽固。
D: 近期流感爆发,倘若学校不以为然 , 认为顺其自然即可,那就很可能出现大面积疫情。
4、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油光可鉴 长呼短叹 黯然失色 磨磨蹭蹭
B: 正襟危座 抑扬顿挫 颔首低眉 粗制滥造
C: 广袤无垠 深恶痛急 无可置疑 诚惶诚恐
D: 孤苦伶仃 冥思遐想 浑浑噩噩 盛气凌人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茶(zhōng) 对(jiào) 惴不安(zhuì)
B: 秀(qí) 脱(jiù) 而不舍(qì)
C: 狡(xiá) 干(biě) 光彩熠(yì)
D: 谬(bèi) 熟(rěn) 毋庸言(zhuì)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上,贺兰山一直是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融合、交流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有着重要的战略和文化价值。
B: 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产生氧气,给炎热的夏季带来清凉。
C: 充满民族特色的“包头创梦号”全彩绘飞机飞行国内外400多条航线,将包头之美、草原之美展现给了全世界。
D: 通过对古典诗文的诵读及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和艺术创作的经典美。
7、

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何建设“生态乡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生态乡村”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的乡村。

①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

②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

③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④依照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阴、处处美景”的现代化新农村。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8、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拄着拐杖赶来看我,握手、拍照、要求签字……
B: 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
C: 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
D: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9、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C: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D: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朗读时,要用舒缓的语速、亲切的语气,读出喜爱的感情。
10、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老李的才干在公司里可说是鹤立鸡群 , 但经理却不重用他,实在可惜。
B: 那位作家把笔下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
C: 以前的人照相,一定正襟危坐 , 哪像现在花样百出。
D: 小明的书桌里物品摆放不整齐,可真是藏污纳垢啊。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孔尚任的《甲午元旦》,完成后面小题。

萧疏白发不盈颠②,守岁围炉竟废眠③。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④。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⑤。

鼓角梅花添一部⑥ ,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孔尚任,山东曲阜人。写这首诗时诗人已六十六岁,辞官在家乡闲居。 ②颠,头顶。③废眠,整夜未眠。④买春钱,过新年给亲属分赠喜钱,示庆贺新春。⑤偏,不尽。⑥鼓角,泛指乐器。梅花《梅花落》,乐曲名。一部,一曲。

( 1 )《甲午元旦》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 )

A: 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
B: 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C: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D: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2 )请赏析“守岁围炉竟废眠”中“竟”字的妙处。

( 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乙)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雅阴侯,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上自军________

介胄之士不拜________

③何为为我________

④如我能几何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 4 )请结合(乙)文内容具体分析韩信的主要性格特征。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电话

①父亲真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

②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听听村子里的大小事情。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一声狗叫,他都能分清是谁家的狗。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好像谁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世界对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

③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

④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他声音洪亮。母亲比画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别操心。有空了再回来看看。”

⑤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很少和他说话了。不是我们不想和他说话,而是他再也听不清楚我们说什么了。他又不会唇语。许多时候,他总是答非所问。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索性就不说了。

⑥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整天就跟只麻雀似的叽叽喳喳个没完”。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所以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

⑦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⑧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

⑨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蒙对的。

⑩春天的时候,母亲病了,中风,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切都来得很突然。

⑪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耽误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

⑫听了父亲翻译过来的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

⑬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你们也别担心,你娘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⑭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然后挂了电话。

⑮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⑯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 1 )初读全文,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父亲

母亲

父亲和母亲关系

家里氛围

年轻时

脾气不怎么好

母亲爱唠叨

①________

吵闹

耳聋后

索性就不说话

②________

母亲言听计从

③________

母亲病后

④________

说话口齿不清用肢体动作传递信息

合起来接听电话

牵挂


( 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好像谁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

( 3 )综观全文,谈谈你对“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的理解和感受。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弦,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令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 2 )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 3 )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 4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

( 5 )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请你想像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随着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会让你有怎样的奇遇与惊喜。请你展开想象,以“已遇未来”为题,写一篇故事。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眼泪是回忆唯一的言语≈”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