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曾经在华语歌坛风靡一时。B: 星期五晚上,在附近镇上上学的儿子回家了,李阿姨忙了几道菜,为儿子接风洗尘。 C: 近几年来,开发区建设突飞猛进,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投资者。 D: 哪怕是一星废纸,也会被人捡起,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已是司空见惯。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暑假期间,琴台音乐厅将推出多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 B: 荣获“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 C: 作家曹文轩获得“安徒生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人们对此评头论足 , 大加赞赏。 D: 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 |
3、 |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部分字音、字形均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骄(jiāo) 冠冕(guān) 游弋(yì) 自吹自擂(léi) B: 旁骛(wù) 亵渎(xiè) 怯懦(qiè) 前仆后继(fū) C: 恪守(kè) 宽宥(yòu) 单薄(báo) 天仑之乐(lún) D: 豢养(huàn) 瞥见(piē) 默守(mò) 振聋发聩(kuì) |
4、 | 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纵情欢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 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B: 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 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 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5、 |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C: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公园草地上“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 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
6、 | 依据所给出的解释,判断画线词语意思不正确的是() A: 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解释:“凌”有“高出”的意思。判断:“凌驾”指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B: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解释:“诩”有“说大话”的意思。判断:“自诩”指自夸。 C: 以前,人类登月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解释:“异”有“不相同”的意思。判断:“异想天开”形容想法与众不同。 D: 这个小岛传统渔村风情和现代渔业景观兼而有之 , 对游客极具吸引力。 |
7、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饮品,中国的茶叶很早就走出了国门,销售到海外,然而在资本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国内的几万个茶企却抵不住“立顿”“雀巢”等几个洋品牌的冲击,谁能否认这不是国人的悲哀呢? B: 老百姓评价一个政党的好坏,最大的衡量因素就是腐败。腐败就像是恶性肿瘤,对于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就保不住性命;对于政党来说,治不了腐败可能就保不住政权。 C: 尽管西方节日对中国现代节日的多样化产生了影响,但中国传统节日的民族特性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它的基本内容、样式还是保留下来了。 D: 新华中学“尖尖角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之后,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里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
8、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 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宽甸河口的上万株桃树,妖娆多姿,栩栩如生。B: 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作辅导。 C: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D: 2013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
9、 |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在于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 ③①⑥④②⑤B: ④②⑥①③⑤ C: ⑤③①④⑥② D: ⑤①③④②⑥ |
10、 | 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改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 B: 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改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 C: 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D: 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改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满庭芳•失鸡 [明]王磐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①.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炰。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②;穿③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高。 【注释】①休焦:不要着急。②火烧:一种圆形的面食。③穿:通“汆”,一种烹调方法。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饮 酒 人 之 常 情 欺 君 臣 子 之 大 罪 也(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B: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 ①第以实言之②闻之,欣然规往 D: ①帝诘之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以光先帝遗德 光: ②尝微行就饮肆中 尝: ③使者及门 及: (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5 )乙文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 |
母亲的事与儿子的事
阿青
“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季节,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老家县城一位老朋友邀请我下个双休日带上全家到他那儿去做客。我的小家庭都住在市里,到这位同学家途中要经过我的乡下老家,因为自己有车,我准备到时候顺便“拐”一下,看看独身寡居的老母亲。
当天晚上,我预先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牵挂我,在电话里问我要不要地菜,我说“有就挖点吧”。她又问要多少,我就随口用家乡话说了一句:“就一半斤吧!”母亲犹豫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
地菜,是我最爱吃的天然食品之一。可在滴水成冰的季节,就不易采到了。我要求母亲采一半斤,不过是图个新鲜。
又一个周六说到就到。好久没回老家了,总得给老母亲带点好吃的。妻子提醒我说:“女儿前天过生日,朋友们送了很多奶油蛋糕,提上两大盒就是。”
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回到了农村老家,母亲居住的老屋却是锁着的。一位邻居分明是听过母亲的交代,对我们说:“你妈一大早就去后山沟里挖地菜去了,她说今天再挖一点儿,就够十八斤了。”
“什么,十八斤?可我只说要一半斤呵!”我不由心里暗暗叫苦:母亲近年来的确耳背了,我当时怎么就忘了把挖地菜的事多重复几遍呢?要知道,在这样的时节,那些寥如晨星的地菜,都是从野草避风的根部和长势最好的麦苗的缝隙中一小朵一小朵“剔”出来的。山野里的风是那样的寒冷刺骨,我的母亲居然一朵一朵积累了十八斤——这分明是,她在接我电话的一星期里,每天都泡在冬野里东挖西采,紧张忙碌……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母亲从野外回来了,头上围着一条旧围巾,不住地咳嗽,满手都是冻裂的口子,浸着鲜血,但见了我和妻子就极开心地笑了起来,掂掂臂弯里的菜篮,说:“总算挖够了……”
儿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母亲总会十分郑重地挂在心上。我直觉鼻子猛地一阵发酸,好久没有说出话来。
母亲看到了我们给她带来的食品,顿时激动得跟什么似的。她把邻居们招了来,炫耀地说:“你们都看看,明天是我生日,我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提前给我送蛋糕来了。两个蛋糕都这么大,我哪里吃得完,今天就请你们先尝尝。”说着,母亲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我一下子愣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好。
母亲的生日,每年只有一次,于她的儿子而言,应是一件大事啊!可多少年来,我居住在并不遥远的城市,却几乎常常把母亲的生日忘得干干净净。
我为自己的不孝愧疚不已,决定和妻子儿女留在母亲家里,好好地给她老人家过个生日。
第二天下午,临走的时候,我掏出自己兜里所有的钱,放到母亲床头。母亲却怎么也不肯收下,临了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在箱子底里摸出一沓钱,与我给她的那些钱加在一起,硬塞进我的兜里,她说:“我好像听你说过,你不是想花两三千元买台跑步机嘛,妈已经给你凑够了,你明天就去买吧,锻炼身体要紧啊!”
我连忙把钱又塞给母亲,说那些钱是让你添置过冬衣物的,你穿的、盖的也太薄太旧了。母亲笑笑说:“这些事用不着你操心,妈这一辈子都这样过来了,习惯了!”
我真的弄不明白了:母亲她挨冻受苦的事小,而儿子买那可有可无的跑步机,竟成了她牢记在心的大事!但不管我怎么坚持,最终还是没能说服母亲。
车子启动缓缓离去,在反光镜中看着站在村口寒风中仍向我们频频招手的老母亲,我禁不住在心底喊了一声:“母亲啊,我的生身亲娘!”眼泪滚滚而下……
(选自《散文》)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犹豫 |
炫耀 |
一沓 |
愧疚 |
①我准备到时候顺便“拐”一下,看看独身寡居的老母亲。
②母亲犹豫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
( 3 )“母亲的事”和“儿子的事”在文中分别指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剃头阿六
凌鼎年
①常言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这不,剃头阿六依然挑着剃头担走街串乡。是年民国三十一年。
②那天,田爷突然想起明儿是自己六十大寿的日子,虽说年景不好,兵荒马乱的,但人生满一花甲毕竟是大事。祝寿是谈不上了,拾掇拾掇头发,光光表表,也算自己对得起自己。于是,田爷决定剃头修面。
③正在这时,剃头阿六走进了这篇故事。
④田爷对这位剃头匠的手艺打着问号。他试探性地问:“师傅会哪几种发式?”
⑤剃头阿六一指剃头担,但见一方泛黄的白布上书有“童叟无欺,保君满意。”并自言自语云:“虽云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
⑥嗬,口气倒不小。田爷插上了一句:“倘若不满意呢?”
⑦“砸我担!”剃头阿六干脆得一刮两响。
⑧这年月,剃头的能混个肚子圆就上上大吉了。一个乡下剃头佬,如此大言不惭,莫非真有本事,能使人耳目一新?
⑨剃头阿六很快进入角色,真正是一丝不苟。正理着,突然“嘡、嘡、嘡”——的大锣声急骤响起。不好,小日本鬼子的飞机来了。不一会,哭爷的喊娘的,鸡飞狗跳,猪嚎驴叫,逃的逃躲的躲,整个村庄乱了套。
⑩田爷急煞,顾不得半截子阴阳头,起身欲走。剃头阿六不由分说,一把按住,说:“慌啥,还没完。这模样,算出你自己丑还算出我的丑?”
⑪天哪!炸弹跟屁股就来了,性命保不保都天知道,还剃甚么头,真是的。田爷死活不肯再剃,再三表示剃头钱决不少一个子。
⑫剃头阿六仿佛受了极大侮辱似的,拿起一把磨得锃光锃亮的剃须刀在田爷面前晃了晃说:“莫动,莫嚷。割了喉咙莫怨我手艺不精!”
⑬由于那把明晃晃的剃须刀,令田爷不敢再动弹,只是浑身上下筛糠般抖个不停。“轰!轰……”日本人的炸弹在村头炸响了。
⑭田爷吓出一身冷汗,头皮也湿得有水淌下。剃头阿六顾自剃头,一点不在乎可能出现的危险,仿佛压根儿没听见炸弹的爆炸声,没看见村庄里乱糟糟一片逃难景象。
⑮终于,剃头阿六收起了剃须刀,取出一面破旧的镜子给田爷照看,嘴里说:“满意不满意在你,手艺绝不马虎在我。”
⑯田爷哪有心思照看镜子,急欲付钱开溜。就在这当儿,飞机的呼啸声近了,炸弹从天而降。弹片击中剃头佬后背,血染红了他整个背脊。田爷抱着血人般的剃头佬不知所措。
⑰剃头阿六死死盯着田爷,断断续续地说:“如、如不满、满意,可以不、不给钱。”
⑱田爷连连说道:“满意,真的很满意……。”
⑲可惜剃头佬永远听不见了。
( 1 )通读全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①开端:________
②发展:________
③高潮:________
④结局:炸弹击中,阿六被炸,田爷信服。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①剃头阿六死死盯着田爷,断断续续地说:“如、如不满、满意,可以不、不给钱。”(从人物描写角度加以赏析。)
②嗬,口气倒不小。田爷插上了一句:“倘若不满意呢?”(请揣摩当时田爷的心理活动,要求用第一人称表述。)
( 3 )评论家认为凌鼎年善于将人物安放在精心设计的反常环境之中,从而揭示人物行为和人物性格的深层内容。请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加以分析。(两处即可)(链接材料)
专注、热爱、全心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爱默生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梁启超
作文:
有人说:“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是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走在路上,我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我们辨别美丑;走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我们抒发喜怒哀乐……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戏剧外)②不得照搬所提供的作文材料。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