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成都双语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C: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2、

下面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 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 新疆启动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以来,各族人民群众同仇敌忾 , 踊跃参与和主动配合严打专项行动。
D: 高考刚刚结束,考生们就开始了估分择校的工作,这个学校也好,那个学校也不错,大家见异思迁 , 都拿不定主意了。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A: 元旦放假期间,前往世博园的游客络绎不绝
B: 人们听了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后,不由得触目伤怀
C: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D: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是满族作家舒庆春,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C: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它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宋代把《论语》《春秋》《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
5、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国家疫苗监管有6项职能:上市许可、上市后监管、批签发、实验室管理、监管检查和临床试验监管,这些监管覆盖了从疫苗研麦到使用的各个环节。
B: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
C: 在旅游网上,吉花村前被冠以“酒都”二字。对于该地的介绍,网上是如此表述的: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成为千古绝唱。
D: 美国、欧盟和日本于1990年启动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简称ICH),目在促进新药的同步自报、审批和上市。
6、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B: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 《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 《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7、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昧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有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世上只有一样东西,能始终经受住生活的冲击,那便是一颗有静气的心。静心,不是远离红尘,而是于灵魂深处修篱种菊,在心中寻求淡泊宁静的人生________,悄然________生命的力量。静下心来默默耕耘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方向不回头,总有一天,你会激发生命________,用缤纷鲜艳的生命之花,芬芳自己的岁月。


A: 境界 积蓄 潜能
B: 境界 积累 潜质
C: 境况 积蓄 潜质
D: 境况 积累 潜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B: 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 , 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 自大唐开国以来,几任明君殚精竭虑,无数贤臣兢兢业业,造就了史所未有的煌煌盛世。
10、

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面对这让人( )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剩宴”。近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了( )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广大学生纷纷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合理消费的做法( )。

A: 瞠目结舌 波澜壮阔 蔚然成风
B: 触目惊心 来势汹汹 风起云涌
C: 骇人听闻 声势浩大 家喻户晓
D: 触目惊心 声势浩大 蔚然成风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陆游的《幽居初夏》,回答问题。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tuò)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 1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录、走送之/众妙
B: 经扣问/策而临之
C: 未尝稍降色/不而别
D: 同舍生皆绮绣/聪明反聪明误
( 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才能够看遍了当时的书。 理解:因为我能做到“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所以藏书之家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才得以“遍观群书。”
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理解:我曾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这才使我最终得到不少教益。
C: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翻译: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理解:我心中有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并不觉得吃穿不如人家,一点儿也不羡慕那些“烨然若神人”的同学。
( 3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是荀子的名言,请结合上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一)(链接材料二),说说宋濂、杨时、魏昭是如何“尊师”的。

(链接材料一)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 ,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链接材料二)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属:撰写。②见:开见。③暝坐:打瞌睡。④游酢:建州建阳(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法字、理学家。⑤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⑥泰:郭泰,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3题。
【材料一】
太阳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据推测,太阳的寿命至少还有几十亿年。因此,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
日前,世界上太阳能利用的常见方式是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光热转换是指将太阳辐射能(收集 收敛)起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热能加以利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太阳能电池的发明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重要的利用形式之一。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广泛应用在交通、航天、建筑等领域。
尽管太阳能利用会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太阳能取之不竭,又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材料二】
风能就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据计算,全球风能约为2.74×10︿12千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约为2×10︿10千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大10倍。
目前,风力发电已经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能源消耗的持续上升,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持续恶化。由此,各国都高度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能是近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
2016年,世界风能协会发布全球风电发展报告,用详细数据阐说了近年来风电在全球的显著增长情况。我国风电事业虽起步较晚,但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已在河北张家口、新建达坂城、广东南澳等地建成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划在江苏南通、盐城等地兴建10亿瓦特级风电场。

【材料三】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这个涨落过程不断重复,永不停歇,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海水的潮汐运动有着巨大的能量。
潮汐能的利用和太阳能、风能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于是,在水力发电的基础上,人们又将潮汐能用于发电。据初步统计,全球海洋中可开采利用的潮汐能约为6.4×10︿7千瓦。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濒临太平洋,海岸线长且港湾交错,(蕴含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潮汐能源。据普查,如果我国沿海可开发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的话,年发电量将达到600亿—800亿千瓦时,相当于现在全国发电总量的7%—8%。
我国潮汐能资源丰富的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省,都拥有建万千瓦级以上潮汐电站的良好条件,如杭州湾潮汐电站方案,计划装机容量4.72×10︿6千瓦,年发电量130亿千瓦时以上。此外,英国、美国、阿根廷、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都有各自的潮汐发电计划。
( 1 )三则材料中两个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在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chăn) 临(pín) ①收集 ② 蕴含
B: 说(chăn) 临(bīn) ①收集 ② 蕴藏
C: 说(shàn) 临(bīn) ①收敛 ② 蕴含
D: 说(shàn) 临(pín) ①收敛 ② 蕴藏
( 2 )相对于石油、煤炭这些常规能源而言,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被称为新能源。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解释什么是“新能源”。

( 3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统计图,结合这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你对“新能源”的利用做出的判断是________(用一个四字词语表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微笑

(法)哈诺·麦卡锡

①西班牙内战时,我参加了国际纵队,到西班牙参战。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我不幸被俘,被投进了单间监牢。

②对方那轻蔑的眼神和恶劣的待遇,使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只将被宰杀的羔羊。我从狱卒口中得知,明天我将被处死。我的精神立刻垮了下来,恐惧占据了我全部身心。我双手不住地颤抖着伸向上衣口袋,想摸出一支香烟来。因为手抖不止,我试了几次才把它送到几乎没有知觉的嘴上。接着,我又去摸火柴,但是没有一一都被搜走了。

③透过牢房的铁窗,借着昏暗的光线,我看见一个士兵。他没有看见我,当然,他用不着看我,我不过是一件无足轻重的破东西,而且马上就会成为一具让人恶心的尸体。但我已顾不得他会怎么想我了,我用尽量平静的、沙哑的嗓音一字一顿地对他说:“对不起,有火柴吗?”

④他慢慢扭过头来,用冷冰冰的、不屑一顾的眼神扫了我一眼,接着又闭了一下眼,深吸了一口气,慢吞吞地踱了过来。他脸上毫无表情,但还是掏出火柴,划着火,送到我嘴边。

⑤那一刻,在黑暗的牢房中,在那微小但又明亮的火柴光下,他的目光和我的目光撞到了一起,我不由自主地咧开嘴,对他微笑了一下。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对他笑,也许是因为两个人离得太近了,一般在这样面对面的情况下,人不大可能不微笑。不管怎么说,我是对他笑了。我知道他一定不会有什么反应,他一定不会对一个敌人微笑。但是,如同在两个冰冷的心间,两个人的灵魂撞出了火花,我的微笑对他产生了影响,在愣了几秒钟后,他的嘴角开始不大自然地往上翘。点着烟后,他并不走开,他直直地看着我的眼睛,露出了微笑。

⑥我一直保持着微笑,此时我意识到他不是一个士兵,一个敌人,而是一个人!这时,他也好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我。他的眼中流露出人性的光彩,他探过头来轻声问:“你有孩子吗?”

⑦“有,有,在这儿呢!”我用颤抖的双手从衣袋里掏出皮夹,拿出我与妻子和孩子的合影给他看。他也赶紧掏出他和家人的照片给我看,并告诉我说:“出来当兵一年多了,想孩子想得要命,要再熬几个月,才能回一趟家。”

⑧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我对他说:“你的命可真好,愿上帝保佑你平安回家。可我再也不能见到我的家人了,再也不能亲吻我的孩子了……”我边说边用脏兮兮的衣袖擦眼泪、鼻涕。他的眼中也充满了同情的泪水。

⑨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用食指贴在嘴唇上,示意我不要出声。他机警地、轻轻地在过道巡视了一圈,又踮着脚尖小跑过来。他掏出钥匙打开了我的牢门。我的心情万分紧张,紧紧地跟着他贴着墙走,他带我走出监狱的后门,一直走出了城。之后,他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往回走了。

⑩我的生命就这样被一个微笑挽救了……

( 1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微笑”为线索,叙述了本已是死囚的“我”因微笑感染了一个士兵,最终挽救了自己生命的故事。
B: “他慢慢扭过头来,用冷冰冰的、不屑一顾的眼神扫了我一眼,接着又闭了一下眼,深吸了一口气,慢吞吞地踱了过来”一句生动地表现了牢房里的士兵对“我”冷漠、不屑一顾,又有点同情的心理。
C: “你的命可真好,愿上帝保佑你平安回家。可我再也不能见到我的家人了,再也不能亲吻我的孩子了……”这时的“我”对他产生了一种命运不公的嫉恨之情。
D: 文中士兵的眼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这正源于“我”的微笑对他产生的深刻影响。
( 2 )请比较品味文中画线的两句话,分别写出“我”“颤抖”的原因。

①我双手不住地颤抖着伸向上衣口袋,想摸出一支香烟来。

②我用颤抖的双手从衣袋里掏出皮夹,拿出我与妻子和孩子的合影给他看。

( 3 )“他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往回走了。”接下来他将会怎么做?请你设想一下。
( 4 )最后一段写道:“我的生命就这样被一个微笑挽救了……”请你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写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要为你唱首歌
(2)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为了我们坚定的信念,你在乎什么,又不在乎什么?请以“ 我不在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假如选第二个题目,先把题目补完整,然后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向日葵ヽ挚爱阳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