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项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C: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发射出光明了吗? C: 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死神的怀抱。 D: 我陪伴他长吁短叹 , 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
3、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 ③⑤④①②B: ①②⑤④③ C: ①⑤④②③ D: ③①⑤④② |
4、 | 下列诗句符合原文的是( ) B: 海日生残夜,江月入旧年。 C: 乱花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末马蹄。 D: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5、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现是( ) A: 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笑纳了。” B: 班会上老师说:“小丽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全体同学学习,让我们为她鼓掌。” C: 一值日生看到楼梯口的垃圾,大声喊道:“谁再在这儿乱扔垃圾,谁倒八辈子霉。” D: 小陈获得书法比赛一等奖,同桌祝贺她,她说:“天道酬勤嘛,这是对我的最好回报。” |
6、 |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雪足足下了一夜,早晨推开大门,整个世界粉妆玉砌,分外妖娆。 B: 倘若让忧伤填补了生命的空白,就真的是亵渎了生命。 C: 近日来,越南的军舰在南海对中国的渔船耀武扬威 , 这一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国际法的准则。 D: 在学校“品书香润情操读书节”活动中,李老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 , 同学们受益匪浅。 |
8、 | 将文段中的①②③④句重新排序,使语序得当。排序正确的一项为( ) 从固定电话的出现,到移动电话的广泛应用,再到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手机类电子产品越来越依赖,几乎时刻也离不开,由此衍生出一个新词——屏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越来越多的人擅长人机交流,而不是人际交流 ②智能手机确实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方便,但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 ③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加强现实沟通,是新一代年轻人应遵循的生活方式 ④这使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儿逐渐变弱了。所以,我们呼吁:抵制手机诱惑,走向健康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④② C: ④①②③ D: ②④①③ |
9、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想试探一下,看看人们对我们建议的反应。 B: 对这件事情,他始终保持缄默 , 不予解释。 C: 乐山大佛的建造工艺太伟大了,令人叹为观止。 D: 妈妈的手真巧,把我的破裤子修理得天衣无缝。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确凿(zuò) 觅(mì)食 秕(bǐ)谷 人声鼎(dǐng)沸 B: 菜畦(qí) 油蛉(líng) 蝉蜕(tuō) 风流倜(tì)傥 C: 缠络(lào) 捕(bǔ)获 锡箔(bò) 人头攒(cuán)动 D: 盔(kuī)甲 宿儒(rú) 斑蝥(máo) 朝(zhāo)花夕拾 |
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B: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 “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 “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 1 )解释中文划线的词。①今齐地方千里 ________ ②乃下令 ________ ③燕、赵、韩、魏闻之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邹忌采用________的方法向齐王进谏,使齐王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
其实,是一种真相
安谅
我愈来愈喜欢“其实”这个词语。
其实,你看,我禁不住又用上了这个词。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需要依仗“其实”来巧妙过渡,和谐衔接,以至于达到某一种境界的。随着阅历增多,有许多东西越来越看明白了,也放得下,舍得多了。一些真实的面相也随之回还了,清晰了,显得更重要了。我得用几则故事来佐证这一说法,一定会更加准确而又生动的。
还是初中时,那时午间休息。我随几位同学在操场闲逛。后来又一齐扒在一楼的窗户往里看。那是紧挨着门道的一个办公室,是体育老师的办公室,一位我素来尊敬的老教师,据说当年他是一位乒乓国手,现在年纪大了,整个大腹便便的模样。此时他直躺在办公桌上睡午觉。已记不清当时是否有呼噜声响起。我们其中一位同学冷不丁说了一句:“像头猪似的。”说完,我们便嘻嘻哈哈就离开了。没过多久,那老师腆着大肚子,摇摇晃晃地走近了我们,他径直走向我们,问道:“是谁这么说的。”
他虽一脸严肃,但语气还是带着一点和气。后来,他又以长者的口吻说道:“我也不追究你们,但以后不要这样说,这是不对的。”而说此话的那位同学躲在人家背后,一付若无其事的样子。原本以为这事就过去了,谁料班主任老师在过道碰到我,扔了我一句:“你真的太不象样了。”我一楞,未及理解,也不容我分辩,老师已走了,扔给我一个冷冰冰的背影。我什么都没说,也无从述说,我此刻才知道,被冤枉原来是多么痛苦和伤悲的事!
其实,我要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出口不逊的孩子。
我不想辩解,不是我怯懦。而是,有这样一种观念,如把同学说出来,那我就是一个叛徒,是被人鄙视的。
其实,在委屈和鄙视之间,选择了委屈。
其实,还有一件事。
那年在工地学工劳动。我的脚后跟踩着了一根朝天的钉子,鲜血直流。我被打了破伤风针,并被送回了家。虽走路一瘸一拐的,但毕竟还可走动,闲不住,憋得慌,就叫了隔壁的一位同学A陪伴。又一起打了公用电话,想把另一位在工厂学工的同学叫回来。电话是那位同学的班主任老师接的,她追问找这位同学有什么事情,我们鬼使神差,竟说道:“他父亲工伤了,让他回家。”这事就有点闹大了。人家父亲好好的呢,这不是触人家霉头吗?同学气不过,料定是同学A使的招,就差点和他斗殴起来。A同学也不多解释,直到自己的父亲把他找回去,好好地教训了一顿。
我得说,其实,事情的始作俑者是我,与A同学真的无关,我也是浑浑噩噩撒了一个谎,原只想让同学捞一个假,一同玩耍,却不料惹出了这么大麻烦,冤枉了A同学。
此后,我与A同学再无交往,至今,也毫无音讯。只是,我当年留给他的是年轻的创伤吧,那伤疤完全愈合了吗?我在他和他家人的心目中,是否已确定是一个坏孩子的印象呢?
小学念书那会儿,全国都在宣传蓖麻籽的功用,也都在大量种植蓖麻籽。教室后面正巧有一片空地,老师就让我们去劳动,种植蓖麻。
我从家里拿了工具,是一把精致的小锤子。夜深了,回家后,发现丢了那把小锤子。那可是鞋匠出身的父亲的一件爱物呀。吓得不敢吭声。父亲找不见,又没见到我拿,也无法怪罪我,就嘟囔了几句:“到哪里去了呢?这么好的一件工具?”我心虚,就不敢正视父亲的眼睛。这事一晃就二十多年过去了。直至父亲全身瘫痪,被切了气管,在床上躺了三年。我每每陪伴在他身边,就想和他倾诉。那一天,我就告诉他:“还记得那把小锤子吧。爸爸,不好意思,我现在得承认,其实,是我弄丢的。我是在课余劳动时拿走了它。你能原谅我吗?”我是带着玩笑的口吻说的真相。父亲听明白了。他咧嘴笑了。我明白,父亲原谅了我。忽然,父亲又无声地哭了起来,并引发一阵剧烈的咳嗽。说了这真相,我一阵轻松。但随后,我又在父亲的眼泪和咳嗽里,感受到一种沉痛,无比强烈。是的,为何真实的话,要到了这样的时刻,才终于吐露。我给父亲带来的是轻松,还是刺激了他的烦恼?
其实,确实就是真相。尤其是随着岁月流逝,许多事情已成往事,已经丧失了还原真相的必要。因为它毕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之人的生活琐事。但我还是要说出来,其实,说出来,就是一种直面人生和剖析自我的正直和勇敢。因为,路还要走下去,我要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个警醒。你并非完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6.12)
( 1 )本文为了佐证自己对还原真相的认识写了三则故事。请分别简要概括。谁料班主任老师在过道碰到我,扔了一句:“你真的太不像话了。”我一愣,未及辩解,班主任老师已丢给我一个冷冰冰的背影。
( 3 )三件事情,三种伤害。你觉得哪一次伤害最该避免?并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理由。坑
余凯
①他下了摩托车,蹲下身子久久盯着柏油路面上的那个坑,底部残留着碎石子和前夜下的雨水,坑像被一口撕咬下来似的,他的心隐隐作痛,不觉皱缩着眉头,直到对面的村口传来“突突”的马达声,他才跨上摩托车,逃一般的飞驰而去。
②“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指望你把花生种下,天天都这样。”妻扛着锄头从暮色里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地问。
③他把摩托车上的电钻、工具包拿下,脸偏到一边去躲开妻的目光,自顾往家里走,丢下一句道:“不都到现在回,你以为打工想几点就几点?”
④“咦!你长脾气了!”妻在身后盯着他说,他的后背冷飕飕的。
⑤“酒也不喝了,变了你!”吃晚饭的时候,妻把一口饭塞到嘴里,怀疑地盯着桌上的一瓶啤酒,还是忍不住说。头顶上是一只晕黄的白炽灯,他把自己的脸藏在碗里,__a__道:“饭都堵不住嘴吗?吃饭。”
⑥“肯定有问题!”妻断言道,像一个义正言辞的法官。
⑦他哆嗦了一下,把饭碗往桌上一顿,额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__b__道:“烦不烦?吃个饭也不安神,你到底想怎样?”
⑧如果妻再逼问,他恐怕就会完全交代了,可是妻没有,客厅里传来碗筷碰触的拾掇声,他把自己隐匿在了卧室的黑影里,一动不动,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⑨昨晚,他帮一个住户安装好最后的一盏电灯后,天已经黑了。住户热情地邀他喝一杯,他也只喝了一杯啤酒,就往回赶。他的家在农村,距离城里有十多公里路,每天他都这样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城里和农村。天上下着小雨,当路过有坑的那条路时,他心里清楚,刻意避让着,但还是碾了进去,车轮一偏,自己就被摔了出去,也带倒了路旁的一个黑影,黑影倒在地上“哎哟!哎哟!”呻吟着,他魂都散了,跌跌撞撞地爬起来,扶起车子,就一路急驶而去。
⑩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他咬牙一动不敢动,担心眼睛轻微地眨动,秘密就会炸开,被暴露在灯光下,又喷泉般涌了出来。
⑪第二天清早,他红肿着眼骑车出门了,在小店门口买了营养品,骑到了那个坑的路口,他没有再笔直往城里的方向骑,拐向了村口的路。一家小超市坐落在村路上,一个老太太正端着一碗稀饭坐在门前喝着,他径直走了进去,掏钱买了一包烟,问:“老板,前天这前面的省道上是不是发生了一起事故?”店主摇摇头说:“没听讲啊!”“前天晚上,八点多。”他提示道。店主就朝外叫道:“李婶,你听没听说前天晚上前面发生了一起事故?”
⑫李婶进来说:“什么?——哦!好像张木匠前天夜里被人撞了一下,那人跑了——”“张木匠人呢?严不严重?”他_____________问。“那我就不知道了,老头子昨天才被儿子接走了,好像到武汉儿子那去了——”
⑬他眼神垂到脚面上,半天抬起说:“你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是水电工,他要我昨天过来修电路的,拜托——”害怕他们怀疑,又补充。店主犹疑地还是瞄了他一眼,拿出手机,翻看着报了一组号码。
⑭他走了出来,面前是一大片广阔绿油油的田地,有暖风拂动,他拨通了张木匠的电话:“喂!您好!你是张木匠吗?”一个苍老的声音说:“你是谁?”
⑮“我是——”他试探地说。
⑯突然电话里就传出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是谁?爸,陌生号码,骗子,挂了!”
⑰电话就响起了一连串“嘟嘟”声,像是水煮沸,他被热水煎熬着,脸寡白着。他痛恨自己,鼓起勇气再拨通电话,一连串说:“我就是前天晚上撞了你的人——”
⑱“什么?没事,只是破了一点皮。”对方哈哈一笑。“嗯!”就像是一块石头掉进水里,他喃喃道。
⑲他买了水泥,骑着车带了黄沙,停在了坑旁,拌好,就填在了坑里,等坑被磨平,他才直起腰,撕裂的伤口也被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将下面短语填入文中a、b、c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涨红着脸 ②瓮声瓮气 ③梗着脖子
A: ①②③(一)题目: 的目光(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或短语,然后作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
②于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二)人生是一个不断“寻”的过程,也许你寻觅过自然的美景,寻找过逝去的美好,探寻过科学的奥秘,追寻过伟人的足迹……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
②于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