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温州市瓯海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ān) 补(jiào) 为人知(xiǎn) 群蚁排(yá)
B: 字(tiě) 钥(shi) 锋芒毕(lù) 气冲牛(dǒu)
C: 气(fēn) 育(bǔ) 而不舍(qiè) 深痛绝(wù)
D: 罚(chéng) 祷(qí) 然勒功(yān) 目不园(ku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座书店对于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 , 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有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B: 黄家驹1988年为曼德拉创作了一首歌曲,名叫《光辉岁月》。据说,有人曾经给曼德拉翻译歌词,他听后潸然泪下
C: 20年来,有关禁止公路“三乱”的文件政令不计其数,但现实中的“三乱”现象不仅屡见不鲜 , 甚至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为什么?
D: 东山岛,龙虾、石斑(鱼)、小管(鱿鱼)……让人大快朵颐;“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立岛礁奇”海湾风情更让人流连忘返
3、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 陈胜者,阳城人也。
B: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白磴 蛾眉 无可奈何
B: 附丽 河伯 目不忍堵
C: 尽致 伫立 雕粱画栋
D: 探视 雷霆 株两悉称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借误的是( )
A: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B: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C: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D: 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6、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谦虚 鞠躬 朦胧 妥贴
B: 包揽 循环 累赘 繁简
C: 监督 卸却 尊嘱 生疏
D: 修葺 感概 暮色 零碎
7、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文字填入划线部分,排列顺序最佳的是( )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然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经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A: ④③②①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④②①
8、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工程是一辆双刃剑:①__________________。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②__________________。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

A: 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
B: 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
C: 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
D: 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
9、下列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B: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荡胸生云,决眦入归鸟。
D: 老翁逾墙 , 老妇出门看。
10、

《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嫂是怎样死的?( )

A: 难产死的
B: 气死的
C: 饿死的
D: 被强子踹死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

( 1 )本诗第2句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 2 )赏析诗歌第3,4句。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芙蕖”“水芙蕖”是“莲”的别称;“玉兔”“婵娟”是“月”的别称。
B: 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
C: 古时“加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是指“男子四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
D: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这首诗是为了表达对朋友王昌龄的关心而写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屠自后断其________

野有麦场________

③其一坐于前________

④一狼其中________

( 3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目似瞑,意暇甚。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4 )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5 )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柳静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

( 1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鲨鱼身体庞大,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但它历来也被称为海洋中的“整容师”。
B: 在海洋系统中,许多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鯊鱼的攻击与吞食。
C: 鲨鱼是海洋系统中的“清道夫”,它能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D: 文章认为随着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对整个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优化性,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 2 )鲨鱼为什么被称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请简要概括。
( 3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师!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 1 )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

( 2 )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 3 )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 4 )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 5 )从文中任意选择一处比喻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切皆有可能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不得使用本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微笑德背后、掩饰着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