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宁夏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你的同桌王小红总是每天晚上学习到很晚,常常到后半夜才睡。导致她白天上课精神不振,常在老师讲课期间打瞌睡。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劝她改变习惯。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你这样太影响听课了,晚上的努力不该影响白天的学习呀。你学学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吧。
B: 你这样对健康不利,也影响白天的学习,得不偿失。还是调整好作息时间吧,别睡太晚。
C: 你这是舍本逐末!学习重要还是身体重要呀?该睡觉得睡觉,不能为了学习毁了身体呀!
D: 知道你晚上睡得晚,上课的时候如果困就睡一会,没事,老师讲重要内容的时候我叫你。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B: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C: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D: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 现在很多人都患上了手机病,一旦远离了手机,往往就如坐针毡
C: 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 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 远亲不如近邻 , 很多老人与邻里结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惊慌失错 刨根问底 翻来复去 精益求精
B: 沉默寡言 人迹罕致 人声鼎沸 油然而生
C: 不求甚解 美不胜收 疲卷不堪 恍然大悟
D: 花团锦簇 混为一谈 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5、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死:同样。 秦久矣:痛苦。
B: 恨久之:失望。 乡邻之日生:窘迫。
C: 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酒临风:持,执。
D: 岁其二:征收,敛取。 今亦死:逃亡。
6、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用嘴吃东西)
B: 魏延诈败而走,操方军回战马超。(旗子)
C: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D: 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书写工具)
7、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zī)孜不倦地(jí)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 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嘲讷讷地怨(cháng),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guō)聒地搬口。
C: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qiè)你中了个(xiàng)公。
D: 面如冠玉,头戴(guān)巾,身披鹤(chǎng),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8、

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shàn)笑 蝉(tùi) 拜(yè) (dú)来踱去
B: (chì)痛 (bì)膀 阻(yì) (àn)淡无光
C: 白(xī) (yīn)红 怪(dàn) (qì)而不舍
D: 收(niǎn) (piǎo)白 (fǔ)育 人声(dǐng)沸
9、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

②在不同的情景和条件下,长与短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长的可以变短,短的可以变长。

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长处和短处并不是绝对的,没有静止不变的长,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短。

④用人的关键并不在于用这个人而不用那个人,而在于怎样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最适当的位置,发挥最大的潜能。

⑤这种长与短互换的规律,是长短辩证关系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部分。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③④②①
D: ⑤④②③①
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 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1 )解释划线的字。

①东皋暮望________

②山山落晖________

( 2 )表现作者彷徨无依的苦闷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
( 3 )哪句诗体现出作者的避世之意?
( 4 )“望”的宾语(或内容)有哪些?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於斯已办⑦。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窥谷忘反________

②蝉吟鹤唳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3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任找一例简要分析。

( 4 )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现实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听,土地深处的歌

田青

①什么是民歌?音乐学界共同承认的标准是:由人民创作的世代流传的歌曲。所以谁写的歌词、谁谱的曲都不得而知,可能是草原上挤奶的阿妈,也可能是黄土高坡上目送亲人远征的婆姨。

②民歌为什么动人?首先在于感情真挚,非唱不可。胸中有一种感情让你不得不表达,但是语言又有局限,怎么办?“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是民歌的来源。创作这首歌的人可能是普通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就是有感而发,这种真诚浓烈的感情本身最能打动人。

③民歌之美,还出自“高成本”和“精打磨”职业创作者一生可能写出成百上千首歌,田间地头的人们没有生花妙笔,只有生活,终其一生可能就唱出这一首歌。更确切地说,一个人把自己一生的爱和痛、一生割舍不掉的情,都化在一两句歌里。这样的歌能不好吗?

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多用来形容炼字之难,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歌更是经过世世代代无数人推敲。在民歌流传过程中,谁觉得这个地方表达得还不充分,就改上一个字,无数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生体会加了进去,这种程度的打磨,任何歌曲创作都无法比肩,这是民歌所以动人的另一个原因。因此,我总说民歌就像钻石,小但璀璨,短短几句话浓缩万语千言。

⑤中国民歌数量繁多,自古以来就有专人负责收集各地民歌的传统,《诗经》中“风雅颂”三部中的“风”就是民歌集萃,“采风”一词来源于此。

⑥民歌种类从不同角度切入有不同划分方式,我将民歌分为四类:号子、山歌、小调、田歌。同一类民歌风格又有不同,像山歌有信天游、花儿、吴歌,小调有秧歌调、花鼓调。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逐渐培育出这个地区独特的民歌风格。比如,内蒙古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放牧人远远见到人如何打招呼?短促的声音肯定不如悠长的蒙古长调传得远。

⑦如今,随着劳动方式改变,很多民歌比如号子和田歌渐趋消失。还能找到的民歌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其博物馆化,积极找到还会唱的人,利用多媒体技术录下来,数字化保存;一是努力传承,在四川就有一些年轻人积极和老一辈学船工号子,虽然对昔日船工生活有隔膜,但其志可嘉。

⑧民歌蕴含的艺术价值绝不低于任何一位职业作家的创作;民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些高度我们至今仍未超越。期待青年一代珍惜这份文化遗产,把中华大地上这动人的歌声一代代传下去。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日,有删改)

( 1 )从文中看民歌动人的原因有哪些?
( 2 )画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题目“听,土地深处的歌”有哪些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有删改)

( 1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请从女儿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 2 )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 3 )请品读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写出“她”的心里话。
( 4 )概括父亲的形象。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美,萦绕人间,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关注生活,你会感叹——人间何处无风景。

请以“最美丽的___________”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少于600字,书写工整、清秀;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诺安小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