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B: 完备 终止 渡过 义气 C: 完善 中止 度过 意气 D: 完善 终止 渡过 义气 |
2、 | 请选出下面短文中根据拼音填写出的汉字,书写正确的一项( ) 青春是一个令人心(chí) 神往的美丽字眼,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它的精髓?青春如一轮初升的旭日,催人奋进,青春如一杯香(chún) 的美酒,让人陶醉;青春如一缕和(xù) 的春风,令人惬意。不必(chī) 笑曾经年少轻狂,只要哭过、笑过、奋斗过,一切都会成为贮藏在内心深处最美丽的记忆。 A: 弛 醇 旭 嗤B: 弛 纯 煦 痴 C: 驰 醇 煦 嗤 D: 驰 纯 煦 痴 |
3、 | 学习了敬辞与谦辞后,小明同学特别感兴趣并尝试在发给同学的短信中使用。下面短信中画线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今天拜读了你的大作之后,我感触很多。相比我的拙作,你的文章更有真情实感。家父一直教导我要虚心学习,为了进一步向你请教,我想利用周末时间到寒舍拜访,不知道是否方便? A: 大作 B: 拙作 C: 家父 D: 寒舍 |
4、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让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 ④①②⑤③ B: ⑤③①②④ C: ⑤③④①② D: ④①⑤②③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一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斤斤计较。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 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受到群众好评。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教悔 樱花 正人君子 B: 绯红 仁慈 入目三分 C: 宛如 慰勉 为富不人 D: 黝黑 骤雨 筋疲力尽 |
7、 | 下列故事,不属于表现孩子聪慧是( ) A: 司马光砸缸 B: 曹冲称象 C: 道旁苦李 D: 刻舟求剑 |
8、 | 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它咆哮着,猛烈地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 C: 潮声先是有点含混,像孩子牙牙学语,后来特别清晰,又可辨高与低,颤与滑,无一不清亮而和谐。 D: 水波微微粼粼直卷到岸边,触着礁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鲁钝 擦脂粉 走投无路 自欺欺人 B: 端详 文曲星 思贤如渴 无拘无束 C: 延席 满堂彩 不省人事 尖嘴猴腮 D: 遁词 随大流 抽丝剥茧 自曝自弃 |
10、 | 选择填空。 ( 1 )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难气概不能不令人________。( ) A: 佩服 B: 钦佩 C: 叹服 ( 2 )________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 A: 猛烈 B: 呼啸 C: 凶猛 ( 3 )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________已久的营地了。( )A: 想念 B: 渴望 C: 神往 ( 4 )他们一连几天________,走错路。( ) A: 畏缩不前 B: 畏葸不前 C: 畏首畏尾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然后写下了这首诗。 (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要求:说明理由)( 2 )阅读划曲线诗句,发挥想象,描绘出这几句诗所构成的画面。 ( 3 )古诗词中描写“海”的诗还有很多,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江春入旧年”,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________,天涯共此时”等。(要求写出诗歌原句)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三峡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①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②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③。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④涡诡⑤,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⑥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注释:①中州:泛指今河南一带。写此文时,宋濂正在河南龙门山讲学。②杳:深邃朦胧貌。③悼栗:颤抖。④波恶:形容波涛很大很凶。⑤涡诡:指怪异的旋流。⑥糜碎:粉碎。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略无阙处 ________ 沿溯阻绝 ________ ( 2 )把语段(甲)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3 )概括三峡春冬之时的景色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描写这些特点的。( 4 )语段甲乙都是古代游记散文,都具有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结构特点,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具体分析。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小 巷
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 原住着一群瞎子。他们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这个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他们的交通工具依旧是一根竹棍。
“笃笃,笃笃”,神奇般的竹棍,再不长叶,也不生根,却是他们的神经和眼睛,在两边工厂院墙高高的相夹的几百米深的甬道里,他们步步往里走。通道永远是潮湿的,阴暗的,白日没灯,黑夜没灯,他们似乎是绝缘体,光明对于他们是不存在的。
窄窄的小巷,被人们久久的遗忘了。一年,两年,大人不到那里去,小孩也不到那里去,偶尔有三只蝴蝶形的风筝进巷子,却挂在了巷子深处的屋檐上,无人去取,就一直倒吊在那里了。巷道里草漫了上来,渐渐覆盖了那古老的四方砖块。
今年春上,城市的上空又飞起了蝴蝶形的风筝,寂寞了一个冬季的天空,显得明快了。突然,这条窄窄的小巷口,拥满了人,都在看那墙上的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盲人按摩所。
消息爆炸了整个城市,都在传说:这群瞎子并没有默默地死去,几年里默默地学成了按摩术,可以治好多好多的病症。
这个城市的病人毕竟是很多的。病急乱投医,就有人进了这窄窄的小巷。一个,两个,十个,八个……瞎子们果然在那里备有按摩室。他们一次一次按摩得满头大汗,病人一次一次感到病情减轻,终就痊愈了。于是,一群一群的病人赶来,从小巷往里走,弯腰的,弓腰的,弓背的,拐腿的,歪脖的,这些在生活中痛苦,失去了人世乐趣和理想的患者,走一步,退半步,不知道这个小巷的深处,将是一个什么世界?
不久,一群一群的人从小巷深处走出来,他们都好了。那里是一个修理师就是一群黑暗中的精灵。小巷里的草一在天踏下去了,又露出了那古老的四方砖块。但是,他们都在奇怪:这巷里,那病房里,全挂满了电灯,黑夜里在亮着,白日里也在亮着?
“黑夜和白天于我们都是一样的。”瞎子们说。
“那怎会一样呢?”
“过去是一样的黑暗,现在是一样的要光明。”
“那你们能看见吗?”
瞎子们却笑了:“请问,你的眼睛能看见你的眼睛吗?”
“不能。”
“是的,眼睛是看别人的,灯是我们的眼,所以我们看不见,但它却看见了别人,别人也看见了它呢。”
这灯就一直这么日日夜夜地亮着。
日日夜夜,患者从这个窄窄的小巷往里走,黑暗里,灯在照着,灯给了希望,他们一直走,走向生活的深处。
信任的距离最短
樊富庄
①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带我去看马戏,看见那些在高空中飞来飞去的人抓住对方送过来的秋千,万无一失,我真是佩服极了。“他们不害怕吗?”我问父亲,“他们不害怕,因为他们知道对方靠得住。”最疼爱我的父亲转过头来轻声说。
②是的,生命中不容出错,彼此都必须顾及对方的安全。我们生活也是如此。人活在世上需要信任别人,犹如需要空气和水。我们如果不信任别人,对人便无法诚恳;我们如果戴着面具,不能真诚对人,试想那会有多么拘束和难受。一天到晚都提防着别人,会害得我们心神疲惫。要想受人尊敬和爱戴,你就得先信任别人。有了信任,才会有爱。信任是爱的前提。
③心理学家说:我们不但可以防护别人,而且在许多方面也会影响别人。信任或防范,能铸就别人的性格。如果和信任我们的人相处,我们会放心自在。
④记得有个故事,英国南部有一监狱,狱长的太太差不多每天都到监狱里去。犯人活动的时候,她的孩子往往和他们一起玩,她也和犯人交谈。别人总是提醒她提防点儿,她说她并不怕,也不担心。
⑤因为她信任那些犯人,她所表现出的一切言行都是真诚而又善意的,犯人们喜欢她,他们可以与她平等地交谈、说笑,心与心是畅通的,没有什么隔膜,他们相处得很好。当有一天她突然病故后,消息立即传遍了监狱,犯人们都聚集在大门口表示哀悼。看守长看见那些犯人默默无语难过的样子,便把狱门敞开。从早到晚,犯人们都排着长队到停放遗体的地方去向她作最后的告别。他们的四周并无高墙、电网,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逃跑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告别之后,他们都回到了监狱里。这就是犯人们对这位老太太表示出的敬爱,因为她在世时曾经信任他们。时至今日想起这个故事,我依然被这个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也是信任的魅力所在。
⑥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的信任,而彼此相处得融洽与否,全靠信任的程度。老师要是能使落后的学生相信他对他们满怀好意,那么,他的教育就成功了。精神病专家往往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劝导精神错乱的病人信任他们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动手治疗。人对人必须怀有好感,彼此信任,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才不至于过得缺少生机和快乐。信任是快乐的源泉。
⑦那么。我们为什么这样难以互相信任呢?这是因为我们害怕,害怕上当受骗、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或嘲笑,于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在交往中戴着面具,虚假的亲热、用心的设防、无缘的猜疑、盲目的算计、糊涂的封闭。
⑧信任别人的人,日常待人接物是与众不同的。有一次我听到一个人形容他所认识的一个女人:“她见到人便伸出两只手来迎接,仿佛是在说:‘我从内心深处信任你!和你在一起,我就觉得非常高兴!’而当你离开她的时候,也会感到心里非常愉快,甚至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⑨不相信别人,就很难做成大事。你发出了怎样的信息,就得到怎样的回报。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真情付出,心灵交会。所以,心与心之间最短的距离就是信任。换言之,心与心之间最大的距离就是不信任。
( 1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心论点.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