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旁鹜 辗转 走投无路 B: 天骄 隔膜 断章取意 C: 箴言 菜畦 与日俱增 D: 游弋 星宿 李代挑僵 |
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香菱、杨修这两个人物分别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B: 《陈涉世家》、《曹刿论战》、《隆中对》这三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司马光、左丘明和陈寿,他们创作或编撰了著名的历史典籍《资治通鉴》、《左传》和《三国志》。 C: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孔乙己》、《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D: 奥楚蔑洛夫和菲利普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出自短篇小说《变色龙》和《我的叔叔于勒》,他们的作者分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和法国作家莫泊桑,他们均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
3、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迢迢牵牛星》一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 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受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B: 陶渊明,晋代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C: 老舍笔下《白鹅》中的白鹅曾给他的家人带来财富和精神慰藉,让他始终“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D: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作者满怀思乡之情写了《海燕》这篇文章,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 |
4、 |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C: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D: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的天安门广场汇演中,张艺谋导演携手“中国现代焰火艺术家”蔡国强合作打造了一场绚丽绝美的焰火表演。 B: 在日本举行的女排世锦赛中,中国女排的各场比赛上座率极高,显示出人们对中国女排的喜爱可见一斑。 C: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 国庆七十周年振奋人心的阅兵式,极大地促进了百姓对祖国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
6、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藏的帽子。现在竞赛中保住上次的冠军称为"卫冕”。中国女排正在全力备战,力争奥运会卫冕。 B: 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案牍”指代书信,此外“尺牍”“鸿雁”"双鲤”"彩笺”也是书信的别称。 C: “盂夏草木长”,“梦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 D: 梧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时承载者悲凉寂寞如“梧桐更兼细雨”;有时象征高洁品格。如“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古琴常为桐木所制。“临歧理桐丝”中“桐丝”指琴弦。 |
7、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倔强juè 濒临bīn 洗涤tiáo 坦荡如砥dǐ B: 胆怯què 秀颀qí 黝黑yǒu 不折不挠ráo C: 辍学chuò 绯红fēi 横蛮hèng 屏息敛声bǐng D: 悄然qiāo 炽热chì 篡改chuàn 潜滋暗长qián |
8、 | 下面对句子中划线的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骇人听闻”的“骇”字与“骸骨”的“骇”都读hài;“骇”意思是使人惊惧、害怕。“骸”意思是骨头。 B: “惭愧”和“惊愕”都是“忄”旁,根据形声字的形旁通常表意来推断,这四个字的意思都跟心理活动有关。 C: “应和”与“随声附和”中的“和”都读“hè”,意思都是跟着说、跟着唱。 D: “隐”“藏”都有掩盖之意,“伫”“立”都有站立之意,根据同义词并列使用的现象,可以推断“藏匿”的“匿”也有“藏”的意思。 |
9、 | 鲁迅先生书房墙壁上挂着的是________的画像?( ) A: 藤野先生 B: 寿镜吾老先生 C: 父亲 D: 长妈妈 |
10、 | 下列对《骆驼祥子》人物关系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祥子和虎妞——夫妻关系 B: 祥子和老马——主雇关系 C: 刘四爷和虎妞——父女关系 D: 曹先生、曹太太和阮明——师生关系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 1 )题目是“观祈雨”,但写祈雨情景的只有一句:________ 。诗人用________ 的手法,写乡民与朱门对天气的担忧。( 2 )你觉得此诗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A: 还反涉江:同“返” B: 余奚爱焉:疑问词 C: 杀之而复上船: 再,又 D: 舟中之人皆得活:发现 ( 2 )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有两蛟夹绕其船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 ②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4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
磨
①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包块。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
②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圆润;我们随着生命的洪流追逐,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
③磨,缔造辉煌。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扬州八怪”之首席。
④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世事也会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由此看来,“胜不骄”也是一种磨。
⑤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的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人类正是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⑥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沙砾的磨蚀。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折,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青年文摘》2018第11期,有删改)
( 1 )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墙洞”实验
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的首席科学家苏伽特·米特拉博士,因“墙洞”实验而声名远扬。早在1982年,他就萌发了关于没有监督的学习电脑的想法。最终在1999年,米特拉博士的团队在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与毗邻的新德里贫民窟之间的隔墙上挖了一个“墙洞”。通过这个洞,他们放置了一台供任意使用的电脑。
这台电脑很快在贫民窟的居民、特别是儿童当中引起了轰动。事先毫无经验的儿童自己学会了如何使用电脑。米特拉博士由此得出如下假设:任何一组儿童的基本电脑技能的习得,都可以通过偶发性学习来实现,前提是为学习者创造机会,使其能够用上适当的电脑设备,并且在设备上配备娱乐内容和激励内容,以及某些最基本的人为指导。
受到实验成功的鼓舞,他们又在中央城镇和北方村庄安放了可供任意使用的电脑。这些实验后来被称为“墙洞”实验。中央城镇和北方村庄两地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墙洞”实验结果,这两个地方的儿童自己学会了电脑操作技能。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后来被称“最低干预式教育”。
移动扫盲
教科文组织的移动扫盲项目利用移动电话,来补充和支持为生活在巴基斯坦偏远地区的250位少女开办的传统面授扫盲课程。巴基斯坦的文盲问题很严重,对于妇女和女童的影响尤其严重。全国男性成人识字率为69%,而女性仅为40%。教育研究显示,刚刚掌握不久的识字能力如果没有坚持练习,很快就会丧失,项目规划者希望在女童完成课程之后通过某种方式为她们提供远程支持。
参与这个项目的学生所在的村庄没有电脑,或是没有可靠的固定线路互联网连接,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唯一途径是借助移动电话。方案教员向学生发送短信,提醒她们练习书写技能或复读作业本上的某些段落。教员还向学生提出问题,女童通过短信方式作答。所有这些活动和交流都旨在巩固女童在面授课程中学到的读写技能。
在这个项目使用移动设备之前,在完成扫盲课程的女童当中只有28%能够在后续测验中得到“A”级成绩。但有了移动支持以后,超过60%的女童得到了“A”。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目前正在扩大项目的覆盖范围,涵盖了2500多名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仝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 1 )什么是“墙洞”实验?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解释。在这个项目使用移动设备之前,在完成扫盲课程的女童当中只有28%能够在后续测验中得到“A”级成绩。但有了移动支持以后,超过60%的女童得到了“A”。
( 3 )下列对两则材料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9年,“劳动”一词被频繁提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中他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2019年新年贺词中也说:“这个时候,……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初三(12)班准备召开一次以“劳动”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以劳动委员的身份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演讲稿。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