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他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B: 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巨贪绳之以法。 C: 日子似乎就这样周而复始地流淌,变化的是我们的年龄和感觉。 D: 春天来了,满眼青枝绿叶,处处鸟语花香 ,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2、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B: 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C: 一个好的比喻,或形似,或神似,或形神兼似,总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D: 灵璧三中初中部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
3、 | 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 《说和做》的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运河》等。 C: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D: 《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遍的《资治通鉴》。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融洽 浩瀚 与日具增 骇人听闻B: 生涯 琐屑 韬光养晦 震耳欲聋 C: 徇职 袒露 重峦叠嶂 兵荒马乱 D: 威慑 蹲踞 纵横决荡 名付其实 |
5、 | 下列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栋梁(dòng) 干涸(gù) 坍塌(tān) B: 遮拦(zhē〕 呼啸(xiào) 缝隙(féng) C: 溜达(da) 戳坑(chuō) 微薄(báo) D: 酬劳(chóu) 乍看(zhà) 鲜嫩(nèn) |
6、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 , 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B: 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北约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辞,继而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C: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 , 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D: “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B: 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三月撄花节期间,磁湖南岸,樱花盛开,如云如霞,游人鳞次栉比。 D: 长沙以“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为契机,提质大河西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 , 不请自到。 C: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D: 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 , 他还是不情愿死。 |
9、 |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B: ④ ② ③ ① C: ② ① ④ ③ D: ① ② ③ ④ |
10、 | 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扩大)B: 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仇恨) C: 先帝不以臣卑鄙(道德低下) D: 谓为信然(动词,“是”) |
诗歌欣赏,完成小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 1 )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自序) 注释:甲午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丁酉指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 ( 1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①是日更定矣 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 ________ ③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________ (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 4 )赏析下列加线字在句中的作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5 )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他的“痴”和“梦”的理解。 |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乔诺
①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②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③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结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④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⑤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 1 )联系下文,说说第①段的画线句有哪些作用。读书的三种姿势(节选)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国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宇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作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 1 )通读全文,具体阐述文章题目中“三种姿势”的含义。材料: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存在着神出鬼没,神秘莫测的“它”。它是一个小偷,世界上最大的小偷。它就是岁月。有的人被它偷走了热情,所以变得冷淡沉默;有的人被它偷走了纯真,所以变得世故圆滑;有的人被它偷走了青春,所以早早就变得苍老。然而,并不是什么都能被它偷走。
请以“被岁月偷走的 ”或“岁月偷不走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④不得套写、抄袭;⑤文中不得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