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讯(实习记者唐剑)端午节当日,记着在西宁市街头看到,各种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香包,颇受市民的青睐。

30日上午八点,记着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早市看到,许多市民围着一个老奶奶的香包摊,争相购买各色香包,元宝、口袋、莲花等多种造型的香包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这种是‘元宝香包’,有招财的意思,这是‘福袋香包’,有带福的意思!”在老奶奶的讲解宣传下,一位中年女性一下就买了10个。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虽然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慢慢变淡。,但我们西宁人的端午节依然要过得古色古香:粽子要吃,尤其手工香包一定要戴。所以,端午节这天老奶奶手工香包的生意格外好。

(《西宁晚报》2017年5月31日,有改动)

A: 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西宁人青睐
B: 手工香包颇受市民青睐
C: 西宁手工香包颇受青睐
D: 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青睐
2、下列各项中的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作家
B: 撒盐空中差可拟——刘义庆——《世说新语》——宋朝
C: 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朝
D: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诗人
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hé) 溅(bìng) 倜(tǎng) 恹欲睡(yān)
B: 丽(qí) 阴(huì) 围(fēn) 自怨自(yì)
C: 跌(dàng) 精(suǐ) 当(gōu) 玲珑透(tī)
D: 古(chà) 徘(huái) 蹿出(cuān) 级而上(shè)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能最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
B: 梦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浇灌,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双手创造。
C: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
D: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海军成立、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
5、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本句运用想象的手法,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写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一联是写景致的缺感: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本句中“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A: ①⑦⑤②④③⑥
B: ①⑦②⑤④③⑥
C: ③①⑦⑤④②⑥
D: ③①⑦④⑤⑥②
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比赛
B: 选取伴侣
C: 通报消息
D: 娱乐健身
8、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B: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剩下您一个人是我的亲人了。’……”
C: 爷爷“噗”一声把火吹燃,然后“咕噜噜,咕噜噜”抽上几口,深深吸进一口气,又长长地吐出来,好像美得不行。
D: 她因为要备课,先到办公室去了,说一会儿再来“过关”。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按照《规划》,各县都要修建文化广场,建成以后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 近年来非洲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汉语作为到中国寻找梦想的工具。
C: 受新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使各省市学校春季开学时间一再延迟。
D: 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10、

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 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首联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2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_______;“风正”,________。
(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 4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 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 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马说

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

②一食尽粟一石________

③执策而之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千里马比喻人才,用伯乐比喻懂得赏识人才的人,用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B: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明有才之士受到不公正待遇和其不幸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不平和悲愤之情。
C: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通篇在写马,实际是感慨人才的遭遇,委婉地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
D: 本文论述结构精巧,先从反面提出问题,然后从正面展开议论,再写到千里马的遭遇及其原因,最后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

( 1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

( 2 )第②段划线句子起什么作用?

( 3 )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

( 4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责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责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含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贵,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表、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搞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国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7日)

( 1 )根据选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 2 )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的事例,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和前文形成了对比论证。
( 3 )文章第⑥段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补充完题目后作文。

结茧成蝶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中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做着这样那样的梦,诸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强国梦……

请以《我的______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为记叙文;③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现在的我,只是暂时很想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