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望》——杜甫——唐代 B: 《赤壁》——杜牧——唐代 C: 《雁门太守行》——李贺——宋代 D: 《渔家傲》——李清照——宋代 |
2、 | 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莲心茶必须在春天,气侯晴和的早上去采,这时茶树吸收了昨晚的雾气,茶芽初发,一芽一芽地拈下来。 ②经营茶园的朋友,嫌现在的茶做得太粗,于是用手工采茶,用手工制茶,做出一种最好的茶,取名为“莲心茶”。 ③以茶芽制茶古己有之。《贡茶录》说:“茶芽有数品,最上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挺拔,故号芽茶。” ④朋友说,现在的农夫觉得这样采茶芽太费工了,不符合成本的效益,使得雀舌鹰爪徒留其名,早已成为传说了。 ⑤“莲心茶”只取茶最嫩的茶芽制成,一芽帮两叶,卷曲有如莲子的心。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⑤③①④ C: ②③①⑤④ D: ①④⑤②③ |
3、 | 下面的诗句、谚语、典故在文中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B: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瞿塘峡的雄伟、壮丽。 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赴”字运用巧妙,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D: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
4、 |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B: “巩固胜利”和“身材高大”是一组动宾短语。 C: “五月端阳节,家家粽子香。”端午节吃粽子,是民间最为普遍的习俗。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没有问题。 D: 盛夏的中午,树上的蝉儿烦躁地声嘶力竭地鸣叫着。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5、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州国际灯光节以“光影”为设计主题,面向全球征集,并给设计者自由的创作空间。(在“征集”后加上“作品”) B: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行动。(把“联合”调到“行动”前面) C: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把“广泛”调到“关注”前面) D: 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删去“避免”或“不”)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亵渎(xiè) 怂恿(cóng) 梦寐以求(mèi)B: 哂笑(xī) 收敛(liǎn) 怏怏不乐(yàng) C: 苋菜(xiàn) 涟漪(yī) 五行缺土(háng) D: 吊唁(yàn) 畚箕(jī) 颔首低眉(hàn) |
7、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笨拙 悖谬 不言而喻 一劳永逸B: 愤慨 隘口 痛心疾首 稍纵即逝 C: 眷顾 蹒跚 兴致勃勃 无动于衷 D: 鳞峋 谩骂 死心塌地 水泄不通 |
8、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 ③①②⑤④⑥ B: ②⑤④⑥①③ C: ①②⑤⑥④③ D: ①③②⑤④⑥ |
9、 | 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是的,__________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_________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A: 只要 就B: 既然 就 C: 无论 也 D: 如果 仍 |
10、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B: 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 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 D: 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①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________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3 )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所谓的“________、________”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句话?________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________。 |
①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的目标。(“围猎”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入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脸”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 3 )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他消除顾虑。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 2 )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3 )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4 )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①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②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 5 )阅读第六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上帝这天兴致不错,他想了解一下现在世界上的万物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他立刻展开行动,做了一张调查表,让大家回答: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什么?
大家都认真作答。上帝看了答卷,睁大了眼睛……
猪:“我想做牛,能获得人们世代的尊敬……”牛:“我想做猪,不用干活,吃喝有人送,自己只要睡觉就好......”鹰:“我想做鸡,有主人保护,还不愁吃喝……”鸡:“我想做鹰,可以笑傲天空,自由捕食……”男人:“我想做女人,可以打扮的漂漂亮亮,等着男人养……”女人:“我想做男人,可以自由自在在外面闯荡,回家还有女人伺候……”上帝看完,好心情全被破坏了,怒喝一声:“贪心的东西,别想改变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按要求作文。
①根据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