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书写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装素裹 油嘴滑舌 合辙押韵 引经据典
B: 一代天骄 八面玲珑 莫衷一是 众目睽睽
C: 左右逢原 言行相顾 目空一切 颤颤巍巍
D: 断章取义 逢场作戏 悠游自在 沧海桑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总是要犯错误、受挫折、伤脑筋的,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
B: 靠贬低别人、吹嘘自己来耍威风、逞能耐,已经成为一些自媒体账号招徕关注的惯用手法。
C: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地探索。
D: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3、下面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灭(jiān) 红(yīn) 阻(è) 锐不可(dāng)
B: 手(pá) 形(qí) 学(chuò) 藏污纳(gòu)
C: 息(zhì) 热(chì) 亮(zèng) 深痛疾(wù)
D: 责(jié) 熟(xián) 红(féi) 无消息(yǎo)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人的一生都是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
B: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所以,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C: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D: 在微薄、微信等新媒体盛行的当下,政务新媒体也应运而生 , 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
5、下列句子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奶奶缝纫衣服已大半辈子了,她肯定会帮你把这条小裙子做得天衣无缝的。
B: 校园歌手比赛中,我选《读你》,他也选《读你》,我们相辅相成 , 定要决一雌雄。
C: 每年钱塘江涨潮时,许多世界的冲浪高手,都选在风口浪尖上展现高超的冲浪技艺。
D: 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家喻户晓
6、“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
A: 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B: 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C: 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D: 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7、下面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见室主人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从这种既像隐士,又居于尘世的生活方式中可见其高洁傲岸的节操。
B: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可见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也无缘与后世的明君贤士相见,他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C: 从“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中可知作者虽已“游”了一天,但意犹未尽,可见其对古风犹存的山西村的热爱及与农民亲密无间的形象。
D: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形象绘制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幽静、淡雅的画像,使读诗的人感受到一种悠闲宁静,同时也写出作者对眼前景致的喜爱。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堕落 斑谰 翻来覆去 怡然自得
B: 山巅 臆测 粗制滥造 断章取义
C: 吞噬 伫立 相辅相乘 妇孺皆知
D: 驱除 葱笼 来势汹汹 大庭广众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尴尬 威摄 广袤无垠
B: 荒谬 孪生 迫不急待
C: 亵渎 真谛 恪尽职守
D: 愧作 褶皱 咫尺天涯
10、

根据语境下面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贬义褒用,聪明机灵的意思。)
B: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属国”指一个很小的国家。)
C: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 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 。(基督教徒称《新约》为福音书,这里指好消息、幸福的信息。)
D: 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里运用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 1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________;第二首:________
( 2 )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 1 )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伛偻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

②非丝非 竹:________

( 3 )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4 )甲段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________ ;乙段中有一个短语,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

( 5 )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6 )在描写的重心上,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寻找圣人

①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一下,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②贝里奇很为自己的下属公司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慰,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他帮助找到这份工作,让自己终于有了饭吃。

③贝里奇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是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我吃饱以后还有余钱,我愿去拜访他。”

④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能为人指点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20年前,我去南非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点。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个月的假。”

⑤这位年轻的黑人是个虔诚的锡克教徒,很相信神的帮助,他谢过贝里奇就上路了。30天的时间里,他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过草甸,穿森林,历尽艰辛,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克山,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

⑥黑人小伙很失望地回来了,他见到贝里奇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董事长先生,一路我处处留意,直到山顶,我发现,除了我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贝里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⑦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做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在上海召开,他作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针对他的传奇一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时候。

( 1 )第①段与第③段中划线的“圣人”分别指谁?
( 2 )第③段中划线的“笑”字反映了贝里奇怎样的心理?
( 3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与第⑦段中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 4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一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 1 )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 2 )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 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年少时的鲁迅渴望得到一本《山海经》;学生时的林海音渴望能在书店畅快地读一回书;卑微了一生的父亲渴望修一座高高的合阶……渴望是一种期待,是一种热爱,也是一种梦想。你的渴望是什么?

请以“我渴望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自定立意;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黄柯一梦,花开梦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