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恣睢 恻隐 青霉素 见风驶舵 锲而不舍 B: 带挈 骈进 金刚钻 针砭时弊 人情炼达 C: 鄙夷 拮据 普洱茶 羊肠小道 厉兵秣马 D: 旷野 纯粹 恰谈会 吹毛求疵 根深蒂固 |
2、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他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A: “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B: “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 “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中的“是”充当此句谓语成分。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静谧 流淌 惊慌失错 B: 高邈 坍塌 疲倦不堪 C: 莅临 狭隘 喜出忘外 D: 鄙薄 废墟 麻木不人 |
4、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你枯燥烦闷时,________;当你迷茫惆怅时,________;当你心情愉快时,________;读书让你更加享受生活。 ①读书能帮你看清前方的路 ②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 ③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事物 A: ③①②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①③② |
5、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时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 ④⑤②①③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②③⑤④ D: ①③④②⑤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宽宥 法琅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B: 亵渎 旁骛 不可明状 俯拾既是 C: 佝偻 天骄 红装素裹 理至易明 D: 劫掠 摇曳 断章取意 坦荡如砥 |
7、 |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生的主流应该是百折不挠的执著。 ②不因暂时的成功而骄傲不前,也不因暂时的逆境而轻言放弃。 ③一旦目标确定,就应义无反顾毫不迟疑地勇往直前。 ④只有抱定一颗恒心,努力不辍,这样的人生才会诞生大河奔流的气度与风范。 A: ①③②④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④②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与教材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我只是伫立遥望 ,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B: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C: 然后他站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D: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 |
9、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幌子(huǎnɡ) 怯懦(qiè) 雕梁画栋(dònɡ) B: 忌讳(huì) 拾掇(duo) 骂骂咧咧(liě) C: 侦缉(jī) 捣蛋(dǎo) 咬牙跺脚(duò) D: 凄惨(cǎn) 耷拉(dā) 另请高明(mínɡ) |
10、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突兀(wù) 寒噤(jìn) 缅怀(miàn) 怒不可遏(è) B: 翌合(yì) 骈死(pián) 斡旋(wò) 拾级而上(shí) C: 好逑(qiú) 寤寐(mèi) 箬篷(ruò) 夹牙差乎(chāi) D: 俨然(yǎn) 腈纶(jīng) 蓦然(mò) 面面相觑(qù)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乙】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①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③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④,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①贷:借。②波臣:海神的儿子。③激:引。④常与:常在一起的,指水。 A: 庄周忿然作色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B: 周顾视车辙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年且九十 D: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余因得遍观群书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 3 )庄周给监河侯讲的故事,也许你听说过吧,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一个成语是涸辙之鲋,这个成语比喻________。就全文而言,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 |
①寒冬腊月不畏天寒地冻 暖春年头只见春暖花开
②白雪才铺黄土上 春风又到柳梢头
③杏花初落疏疏雨 杨柳轻摇淡淡风
( 3 )英才中学初三年级正在举办拔河比赛,一班与三班僵持很久不分上下之时,观赛的同学有感而发,编了一幅对联的上联:神龙一条忽东忽西不见首和尾。请你补充下联。下联:天兵两路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和父亲坐一条板凳
孙道荣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印象里,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也是父亲第一次喊我坐到他的身边,与他坐同一条板凳。
第一次坐在父亲身边,其实挺别扭。不过,从那以后,只要我们父子一起坐下来,父亲就会让我坐在他身边。如果是我先坐在板凳上,他就会主动坐到我身边,而我也会像父亲那样,往一边挪一挪。
工作之后,我学会了抽烟。有一次回家,与父亲坐在板凳上,闲聊,父亲掏出烟,自己点了一根。忽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把烟盒递到我面前说,你也抽一根吧。那是父亲第一次递烟给我。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漂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算是村里见多识广的人了。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母亲就会适时走过来喊他们,吃饭,喝酒。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母亲惴惴不安地站在父亲身后。父亲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惟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说田里还有很多农活。后来有了大房子,也买了三人坐的长沙发,可是,父亲却再也没有机会来了。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淘淘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任时光穿梭。
(说明以上内容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8期上,有增删)
( 1 )请结合全文来说说“和父亲坐一条板凳”时发生哪几件事?请分点加以概括。( 2 )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或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①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②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
( 3 )第④段中提到父亲年轻时的事件,有什么作用?(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我对父亲的感情。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