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社会发展到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 ①③⑤②④ B: ③①⑤④② C: ②①③⑤④ D: ③①②④⑤ |
2、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使我市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B: 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步。 C: 如今,我国科学家已经吹响向以人工智能20为标志的前沿挺进。 D: 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组共进驻了16个省份。大约近2/3省份的督察意见涉及水源保护问题。 |
3、 | 下列叙述或理解与原著相符的一项是( ) A: 读《无常》,我们看到“小鲁迅”对活无常的喜爱,又发现“大鲁迅”对“正人君子”的嘲讽。 B: 《五猖会》中鲁迅对东关五猖会的盛况进行详细描绘,印象深刻。 C: 陈玄奘是观音菩萨二弟子金蝉子转世的,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赐号为“三藏”。 D: 虎力大仙登坛弄法,被悟空使法力阻住,无雨降下。悟空登坛,风雷大作,暴雨倾盆。鹿力大仙与悟空赌砍头,由于悟空使计,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只白毛角鹿。 |
4、 |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辛弃疾的词何以以豪放著称?②它不是用墨写就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③辛弃疾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④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⑤有人说他的豪放继承了苏东坡。⑥但苏东坡正当盛世,其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而辛弃疾呢,胡尘飞、金戈鸣壮就了其词威,民族仇、复国志炼就了其词魂。⑦辛词的豪放,是政治之风鼓荡下的飞翔,是政治之风鼓荡下的燃烧,是政治之风鼓荡下的炸响! A: 文段①②句运用设问手法,对辛弃疾词以豪放著称的原因发问,并自问自答,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引发共鸣。B: 文段④句“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辛弃疾政治命运的跌宕起伏及其倍受煎熬的境况。 C: 文段⑥句中“胡尘飞、金戈鸣壮就了其词威,民族仇、复国志炼就了其词魂”,运用对偶,集中表现了辛词的内容和精神,体现了辛词有别于苏词的豪放。 D: 文段⑦句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辛弃疾的得意与自满,也突出政治经历对辛弃疾创作的重大影响。 |
5、 |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云山有“川中小青城”之称,由108个山头组成,峰峦叠障 , 连绵起伏,上下森林密布,林海茫茫,幽谷深壑(hè)纵横交错,悬崖绝壁随处可见。 B: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报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报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qū)折。 C: 生命是那草原上的马,在纵横驰骋(pīn)中彰显英姿;生命是那峡谷中的河,在川流不息中见证顽强。 D: 风靡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 , 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乱停乱放,已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 B: 一个人能否成为正真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D: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
7、 | 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F· B: 与罪恶。 C: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 《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老师的指引下,使我们意识到亲近文学对于我们一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B: 能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是提升我们学习成绩的关键。 C: 灯月交映、水波粼粼,油田乐园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D: 秋天的野人谷,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
9、 | 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 。 ②谁如果要 我们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他再三 茶房,甚是仔细。 ④赵州桥 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A: 怀疑 欣赏 嘱咐 雄跨 B: 怀疑 欣赏 叮嘱 横跨 C: 疑惑 鉴赏 嘱咐 横跨 D: 疑惑 鉴赏 叮嘱 雄跨 |
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地方真是荒凉啊,人迹罕至的,寸草不生呢。 B: 2019缘来新昌氧气音乐节时,新昌十九峰景区人声鼎沸 , 前来参加活动的人络绎不绝。 C: 我们在学习中,不能不求甚解 , 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D: 校园艺术节开始了,舞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们尽展青春风采。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乙)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美足以识之?”筒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 ③孔子犹江海也:________ ④赐不能识也: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 3 )(甲)文中第(3)则主要阐述了什么方面的问题?第(6)则主阐述了什么方面的问题?( 4 )任选甲文中的一则写在横线上,再谈谈你的体会。 ( 5 )下列对(乙)文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 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 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 阐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
①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②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③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 2 )说说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拾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选自《小品文选刊》,作者杨进,有改动)
①句中“消瘦”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老人的生命里流淌着的是“朴实的爱的血脉”?
( 2 )文章开头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请问“我”为什么而“困扰”?“我”找到了什么“答案”?( 3 )文章前面部分多次写“我”对拾垃圾老头的“不屑”,后面却说“我”对老头的行为感到“惊讶”、“震撼”,并产生了“敬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 )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 5 )有人常常抱怨这个世道的势利和冷漠,但人性的光辉却在汶川大地震中熠熠闪耀,每时每刻都有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发生。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爱,从来不卑微”的理解。【链接】
材料一:报道称:企业家们一掷千金,出资亿元,为灾区孩子建“震不垮的学校”;明星大腕成龙、李连杰慷慨解囊,捐赠千万,并亲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
材料二:爱心传递中的感人画面:一位残疾姑娘坐在轮椅上高举善款投向捐款箱;一个头发花白的乞丐将讨来的零钞换成大票捐给灾区。
【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