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东莞市光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关于《蒹葭》有误的一项是( )

A: 《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 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 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下面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的头部比例整齐,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B: 老师每年都举办一次班级元旦晚会,和我们共享天伦之乐
C: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代表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这个骇人听闻的消息让全世界沸腾了。
D: 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我真是获益匪浅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战国策》,它以记述纵横家策士等人物的言论和行动为主要内容,以人为中心来组织材料、描述事件。
B: 讽刺小说的特征是用嘲讽的表现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极落后和腐朽反动的事物,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他一生的创作大多能显示其独有的讽刺性幽默和诙谐。
C: 《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是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
D: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是指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间,“己”属于“地支”,“亥”属于“天干”。
4、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中,“我”讨厌阿长的絮叨和繁琐规矩,但她对“我”讲述 “长毛”的故事让“我”也对她产生过空前的敬意。
B: 《简・爱》中,简・爱正沉浸在筹备自己婚礼的喜悦中,梅森突然出现了,他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丹特上校的妻子还活着!
C: 《水浒传》中,林冲不满王伦的做法,在宋江等人智激与协力下,一举杀死了王伦。这一精彩的情节,突出了王伦的小肚鸡肠和宋江的老谋深算。
D: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为而治”,兵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法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结合句意解释画线词语不正确的是( )
A: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B: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 , 胸中有丘壑。阅历:由经历而得来的知识,即经验。
C: 随着世代的推移,那些模样最像武士脸形的蟹就得天独厚地生存下来。得天独厚:独自具有天然的优厚条件。
D: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巧妙绝伦:非常巧妙,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6、

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 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 士卒,楚人之 怜:爱戴。
D: 天下 , 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7、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幕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B: 谣言 妇儒皆知 鞠躬尽瘁
C: 奠基 锋芒必露 当之无愧
D: 选聘 层出不穷 至死不懈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未来,我们还将从“双脚丈量”到“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拥抱星辰宇宙!

①让出行体验更方便、快捷、舒适、温暖,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仅“说走就走”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话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

③而且“走得舒适优雅惬意”,真正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长,我们不仅有意愿更有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

⑤而“美好出行”作为“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也应是话中之意


A: ④①③⑤②
B: ②④①③⑤
C: ⑤②④③①
D: ②⑤④①③
9、“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 )
A: 朋友
B: 孩子
C: 病人
D: 学生
10、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植物是能“说话”的。有时像久病的老妇人,发出断续的喘息声。而一旦获得 的阳光,或者接受 的水分,声音就会变得婉转悠扬。当变天刮风,它们就会轻轻地呻吟,似乎正在忍受某种痛苦。面对人类的侵扰,那些植物就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呐喊,或者通过 的年轮、 的树叶,以及时刻准备倒下的躯干,表达它们的抗议。

A: 适量 充分 干巴 枯槁
B: 适度 充裕 干枯 枯竭
C: 适当 充沛 干涸 枯黄
D: 适宜 充足 干瘪 枯萎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月螺川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 1 )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

( 2 )“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3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 4 )诸葛亮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 1 )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2 )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A: 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 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 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 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 3 )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

( 4 )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 5 )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 6 )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爸爸在部里工作……

【苏】佚名

一位姑娘在挂着“考试委员会主席”牌子的门上轻轻地敲着。“可以进来吗?”姑娘哽咽着。

“行,行,进来。您有啥事?”

“我……我迟到了。“

“什么事迟到了?”

“考试迟到了。”

“九点钟考试,现在十一点。您想干什么呢?”

“考——试。”

“考试?太好了!请您回去,准备它一年,明年不要再迟到了。”他转向秘书,“把证件还给这位公民,您叫什么?”

“米柳金娜……”

“交给米柳金娜……对不起,您叫什么?”

“米柳金娜。”

“米——柳——金——娜?……对不起,您爸爸在哪儿工作?”

“在部里工作……”

“在部里?…… 干嘛那么激动,姑娘?您放心。迟到一两个小时,谁都可能会有的……而且。”他看了看手表,“看来,考试开始得早了点……岂有此理!”他转向秘书,“这样,您去查一查,现在谁可以接受米柳金娜考试……或者改为明天?今天您累了……”

“到明天我会全部忘光的……”

“那好,您别激动,就今天考。”他要求秘书,“去准备一下。”

“谢谢。能让我给爸爸打个电话吗?他很着急。”

“好。我给您拨号码……”

“谢谢。电话号码133,不请您拨……”

“您父亲的电话我很清楚……您爸爸是谁?他在什么部工作?”

“在地方工业部,当会计。”

“会计?……嗯,您知道,米柳金娜公民,迟到……迟到当然可以,但是您迟到了两个小时! 这您明白吗……这掉眼泪呢!您明白考试迟到意味着什么?制度是必须坚持的。”

秘书很快地走进来。

“一切准备就绪,可以考试了。”

“考什么?考谁?…我叫您把证件还给这位公民。证件在哪儿?立刻去拿来……我给您爸爸打电话,我要告诉他,下次要早点提醒您考试的时间……您说什么?不用打133,还有什么电话号码吗?”

“他此刻在我叔叔那里。”

“没有关系,我给您叔叔打电话,电话号码是……”

“295-18-11。”

“好吧!叫您叔叔也要多多关心侄女的考试时间……(对话筒)喂,您是谁?……什么秘书? 哪个部?哟!您的叔叔是谁?”

“副部长。”姑娘哭了……

( 1 )阅读上文,请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 2 )“把证件还给这位公民”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请你想象一下“主席”说这两句话的态度如何?
( 3 )“考试委员会主席”对姑娘米柳金娜的态度变化既快又大,他态度变化如此的原因是什么呢?
( 4 )你认为米柳金娜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吗?请说出你的依据。(用自己的话或用文中语句均可)
( 5 )当知道米柳金娜的叔叔是副部长之后,“主席”又会说些什么呢?(50字左右)
( 6 )请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主席”这个人?
四、写作(分值:60分)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梦,并为它努力,为它奋斗。走在追梦的路上,或彷徨,或悲伤,但总会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屡败,屡战,体验着酸甜苦辣,收获着幸福快乐。

请以“追梦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对你痴痴醉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