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宁夏平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哄笑扶掖竭斯底里 狼狈不堪
B: 辗转端详与日具增重蹈复辙
C: 嬉闹余晖置之不理菱角分明
D: 驱除睿智从容不迫朝气蓬勃
2、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 发闾左/谪戍渔阳。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周末晚上,漫步于美丽的橘子洲公园,皎洁的月光、悠扬的歌声和清新的花香从远处徐徐传来,沁人心脾。
B: 国家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C: 死法机关能否依法独立公正地行驶审判权和检察权,是我国司法制度公正高效的关键。
D: 新规划的长沙市望城区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适宜种果树、水稻,此外还适宜栽种柑橘。
4、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最为世人嘱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B: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坡踌躇了一会。
C: 恰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D: 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
6、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xiè) 扶(yè) 凿(nà) 然无累(kuò)
B: 灰(jìn) 油(nì) 不(xiǔ) 刻骨心(míng)
C: 庸(lù) 词(yú) 相(qiè) 重蹈覆(zhé)
D: 废(tuí) 折(cuō) 谦(bī) 涕横流(sì)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宿迁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B: 我们应当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发生交通事故,。
C: 通过这次“绿色呼吸”的活动,我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D: 是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8、

从修辞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花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谁也不能否认学习语言文字是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
B: 读完《西游记》,孙悟空勇于反抗的精神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只要了解了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内涵。
D: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宜宾市的“创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项是( )

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 更是一种文化。

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A: ⑤③⑥④①②
B: ⑤③②⑥④①
C: ⑥④②⑤①③
D: ⑥④③②①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2 )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氢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吴会:吴国。

( 1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利南海,东连吴会尽:完全
B: 信义于四海著:闻名
C: 使孙权,求援吴会身:亲自
D: 大其军,乘胜克捷破:打败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曹操袁绍耕野,不求闻达
B: 高祖因之成帝业益州既定,亮为军师将军
C: 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琮举州委质,备失势众寡
D: 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陈涉立为王,号为张楚
( 3 )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葛亮分析政治形势认为刘备不可与曹操较量,也不可谋取孙权。
B: 甲文中诸葛亮除了分析政治、军事、地理因素外,还特别强调要爱民和用贤。
C: 乙文中写诸葛亮“乃建奇策”,这里的奇策就是甲文中“外结好孙权,内此伏彼起政理”。
D: 乙文中孙权因为一向心服刘备同,又敬重诸葛亮的奇才和儒雅,所以派兵帮助刘备。
( 4 )将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将军者乎?

②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 5 )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甲乙两文刻画的诸葛亮形象的异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大米(有改动)
石毅
①一般来说,市面上所售的国产大米大体分为粳米和籼米,由于粳米多产自北方,而籼米所出南方,所以人们一般简单地以南方米和北方米概括之。
②聂凤乔所著的《中国烹饪原料大典》上提供了最基本的判别原则:粳米粒型短而宽厚,一般呈椭圆形,腹白(大米腹部不透明的白斑)、心白(白斑在米粒的中心部分则被称为心白)较小,色泽蜡白有光泽,透明或半透明;而籼米呈长椭圆形,腹白较大,色泽灰白无光,呈半透明状。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粳米口味好于籼米。我国最好的大米产区一般都在东北三省,蒸煮出来食味最佳,但籼米由于黏性较差,颗颗分明,南方的一些炒饭多用籼米来做。
③若是按照生长期长短,大米又可分为早稻、中稻、晚稻3类。早稻生长期80-120天,多在7月份收获,米粒腹白较多,米质蓬松;中稻生长期120-150天,多在初秋收获;晚稻生长期150-170天,多在11月份收获,米粒坚实,腹白少。通常说来,生长期越长,大米的食味越好。
④中国在栽培水稻方面历史悠久,各地都有许多名优品种。天津出产的“小站米”洁白半透明,做饭柔软可口;江西南城的“麻姑米”,米色如银,形似珍珠,煮粥香甜黏稠;江苏的“薄稻”,米粒扁圆,质坚硬而淀粉含量高;江西万年的“贡米”,体大粒长似梭,做饭松软香浓;四川宣汉的“桃花米”,色白泛青,做饭晶莹光亮,香糯滑润;贵州榕江的“香禾”,煮饭熬粥溢香诱人,有“一地开花香满村,一家做饭香四邻”的说法。各地的大米品种不一而足,但必须承认,大米不同品种之间差异很小, 是训练有素的美食家, 很难将它们区别开来。
⑤除了产地、品种,市面上常见的大米根据加工程度还包括糙米、非抛光米、抛光米,后两者都属于精米,抛光米的加工程度又比非抛光米更高。
⑥《中国烹饪原料大典》上载,稻米中大量的脂肪、维生素及部分矿物质主要分布于胚部和糊粉层内,粗纤维和矿物质主要分布于皮层,这些部分在研磨加工时多数或全部要碾去,所以除碳水化合物外,其他营养素几乎都随米加工精度的增高而相应减少,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说,加工精度越高的米,营养价值越低。可是在市场上,人们能买到的多是精米,尤其是精米中的抛光米。这又是为什么呢?
⑦抛光的米外形好,吃着口感也好,消费者就认这个。非抛光米的颜色不透,很多消费者不知道,以为这是米不好。至于糙米,口味差,市场需求非常小。
⑧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许多企业不得不将大米抛光加工成极为精细的米,但这么做不仅是营养成分损失了,抛光中损失掉的部分也是对粮食的浪费。

( 1 )文章第②段依次从形状、 、透明程度、 这六方面将粳米和籼米进行了比较,其中前四点的作用是

( 2 )请在第④段横线处填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 3 )阅读⑤—⑦段⑴根据下图,请写出A、B、C对应的 三种大米的名称。

( 4 )如果这三种大米都能在市场上买到,有没有一种食用方法能让人们既满足口感,又能摄入较高的营养?请概述你想到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项目每100g生米含
蛋白质6.0g
脂肪0g
碳水化合物78.6g
0mg


方法:

理由:

( 5 )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粳米是北方的米,籼米是南方的米。
B: 晚稻的食味通常要胜过早稻、中稻。
C: 划分精米和糙米的标准是外形差异。
D: 消费者的选择令企业蒙受很大损失。
( 6 )这是一张市场上某品牌大米的营养成分表,请联系文章相关内容,分析一下精细加工对这款大米营养成分可能造成的影响。

现代文阅读。

【甲】

气味的印痕

包利民

有些东西,往往会于不觉间在心上留下不可察的印痕,只是在多年以后,在某些酷似从前的情境里,蓦然触动,才唤醒了所有的昨日。比如气味,一生的记忆中,仔细回想,似乎很少有留下印象的,可是在某些时刻,一缕似曾相识的气味,便会引出难忘的人和事。

就像有的人一闻到某种气味,便会想起儿时母亲做的某种食品,便会记起那段岁月的深情。我小的时候,外公是木匠,每天都在外屋的空地上打造着各种木制品。那时一进门,便是满屋的木屑味儿,不同的木头有着不同的气味,平时闻不出来,当它们在锯子下流淌出粉屑,清新的气味便飘满了屋子。外公几乎每天都这样忙碌着,那些木头的气味伴随着我的成长。后来外公去世,那些木头便没有了,气味更是消散,而我家搬到县城后,更远离那些树。那种气味在生命中渐远渐淡,直至遗忘。

直到10多年以后,有一次我偶尔经过一个空房子,闻到了熟悉的木屑味儿。(A)那一瞬间,我忘了迈步,就像时光深处飘来的一缕水汽,让我找回曾经失去的温暖海洋。想起当年的草房,想起屋里的散乱木头,还有挥舞着斧锯的外公,他的发上沾满了细碎的木屑,仿佛只是刹那间,这一切便如轻烟飘散。原来以为淡去的,其实一直在心底。那个下午,我就站在那个门口,看着房子里的人做家具,一如看着我永不再来的童年。

与气味的重逢,有时也不必到多年以后。我家附近有个中药店,不知哪天起,下班时总能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背着一个书包坐在药店门前的台阶上发呆,不知他在想些什么。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便去问他。他说,他每天放学后来这儿坐会儿,就是为了闻药店里熬中药的味儿。从他记事起,他的妈妈就一直卧病在床,每天都喝着中药,他也每天给母亲熬中药。后来,妈妈去世,他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再后来,转到新的学校,那天放学后路过这里,他闻到了熟悉的中药味儿,一下子想起了妈妈。所以,每天放学,他都会来这里,闻闻曾经的气味,想着妈妈。

也想起曾经认识的一个人。他在一个偏远小镇的中学当教师,患了绝症,住院治疗,可依然没能留住生命。弥留之际,家人问他有什么心愿,他说他只想再闻闻粉笔的味道。家人从附近的商店买来粉笔,他就在熟悉的气味中微笑着离去。也许,那一刻,他只是想从那熟悉的气味中怀念曾经的讲台岁月,最后纪念不再重来的洁白时光。是的,悠悠的粉笔香,染白了他的发,也将他的生命染得清澈无比。

真的,就在我们的生命中,草气花香,寻常烟火,那种种不同的气味,都可能记录着曾经的感动和怀念。那些气味,总会有一种在我们心里刻下无形的印痕,盛满着眷恋,也是心灵憩息的花园,累了倦了时,或不期而遇时,为我们献上不期然的美好。

(选自包利民新浪网博客)

【乙】

好的画,通常都有气味

蒋 勋

①你知道,梵·高在阿尔勒画的画,几乎都有麦田的气味,看着看着,好像把一束麦穗放在齿间咀嚼,麦粒上还带着夏天的日光曝晒过的气味。

②我觉得,元朝的王蒙,他的画里就有牛毛的气味。有一次,在上海美术馆看他的 《青卞隐居图》,我闭着眼睛,那些停留在视觉上的毛茸茸、蜷曲躁动的细线,忽然变成一种气味。

③绘画并不只是依靠视觉吧。莫奈晚年,因为白内障失明,失去了精准的视觉。但是那一时期,他作画没有中断,好像依凭着嗅觉与触觉的记忆在画画。一张一张的画,一朵一朵的莲花,从水里生长起来,含苞的蓓蕾,倒映水中,柳梢触碰水面,漾起一圈圈涟漪。

④我在那画里听到水声,触摸到饱满的花苞,我嗅到气味,水塘里清凉的气味,莫奈并不只是用视觉在画画。

⑤视觉只是画家所有感官的窗口吧。开启这扇窗,你就开启了眼、耳、鼻、舌、身;你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也都一起活跃了起来。

⑥我去普罗旺斯的时候,是为了感觉塞尚画里的气味。那条通往维克多的山路,塞尚为了写生,走了二十年。我走进那一条山路,远远可以听到海风,海风里有海的气味。和故乡潮湿咸腥的海不同,那里的海,气味比较干燥清爽,比较安静,是地中海的气味。我一路走下去,空气里有松树皮辛香的气味,有一点橄榄树木的青涩气味。

⑦许多艺术工作者,是带着气味的记忆,去写诗,去跳舞,去画画,去作曲,去拍摄电影的。没有生命的气味,其实很难有真正动人的作品。你记得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吗?我读他的诗,总觉得有浓郁的南方豆蔻或榴楗的气味,有热带女人浓密头发里郁闷的气息,有吗啡或海洛因一类毒品慢慢燃烧渗入肉体的气息。

⑧德彪西的音乐,总是有非常慵懒的海风和云的气味,有希腊午后阳光的气味,有遥远的古老岁月神话的气味。拉威尔就好像多了一点鲜浓的番红花与茴香的气味。如果没有这些气味,艺术便不像“母亲”、“童年”或“故乡”了。我们说过,“母亲”、“童年”和“故乡”都充满了气味。

⑨像你在南方,闭着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把整个海洋的气味吸到身体里了。海在你的肺叶里,海在你的皮肤上,海充盈了你身体每一个细胞的空隙。(B)海占领了你的视觉、听觉,海包围着你,海从心里压迫着你,使你心里哽咽着。有一天,你要写诗,你要画画,你要歌唱或舞蹈起来,那海,就在你心里澎湃回荡起来,不是你去寻找它,是它铺天盖地而来,包围着你,渗透着你,无以自拔。

⑩你要走向那感官的国度,去经历比生死更大的冒险吗?我不是在说写诗、画画、作曲、舞蹈,我不是在说一切与艺术有关的形式。我说的是“感官”,是打开你的视觉,开启你的听觉,用全部的身体去感觉气味、重量、质地、形状、色彩;是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先为自己准备丰富的人的感觉。那些真实的感觉,真实到没有好坏,没有美丑,没有善恶,它们只是真实的存在。像一只蜜蜂寻找花蜜,它专注于那一点蜜的存在,没有旁骛,没有妄想。

⑪气味,如此挥之不去的记忆!

(摘自《读者》2016年第1期 ,有删改)

( 1 )甲乙两文都围绕“气味”来写:甲文写了“我”闻到木头的气味,想起外公和童年;一位身患绝症的老师想闻粉笔的气味,怀念曾经的讲台岁月;还写了。乙文写了梵·高在阿尔勒画的画中有麦田的气味,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里有浓郁的南方豆蔻或榴楗的气味,还写了。(各填一例即可)

( 2 )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

A.那一瞬间,我忘了迈步,就像时光深处飘来的一缕水汽,让我找回曾经失去的温暖海洋。

B.海占领了你的视觉、听觉,海包围着你,海从心里压迫着你,使你心里哽咽着。

( 3 )甲文中说:“有些东西,往往会于不觉间在心上留下不可察的印痕,只是在多年以后,在某些酷似从前的情境里,蓦然触动,才唤醒了所有的昨日。”乙文中能用来阐释“唤醒”一词内涵的语句是:________。

( 4 )“诗,竟也是一种气味吗?那么音乐呢?”这句话是从乙文中抽取出来的,应插到第________段和第________段之间,理由是:________

( 5 )甲文中身患绝症的老师,弥留之际想再闻闻粉笔的味道,最后在熟悉的气味中微笑离去。从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老师?

( 6 )乙文的文末写到:“气味,如此挥之不去的记忆!”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说说气味的记忆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第一棵树:长在乱石堆,树根粗大有力,深深扎进石缝里。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一个劲向上长,枝繁叶茂。

第二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撑起一大片绿荫,烈日下,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

第三棵树:长在公园里,歪斜难看。从来无人理,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这三棵树,哪一棵树最能触动你的心灵?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习惯了没色彩的生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