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 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队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C: 针对“假羊肉”事件,全是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D: 晚年的他,仍然经历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2、

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甜甜的泥土》的结尾是一个诗化的结尾,意蕴丰富,大大地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B: 《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这种写法都为截取法。
C: 俄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小小说《父母之心》,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实在催人泪下。
D: 《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以及生平经历的哀乐。
3、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王同学接到学校通知:“定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你代表文学社邀请市电台的金明老师来被指导,并请他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王同学转述:


A: “金老师,您好!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万望勿辞!”
B: “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C: “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杜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杜邀请您前来指导,您可不能不来啊!”
D: “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4、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奥楚蔑洛夫、夏洛克、斯科特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俄国莫泊桑的《变色龙》、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奥地利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
B: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先后流落到飞岛国、大人国、慧骃(马)国、小人国等地的经历
C: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是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外表印象
D: 简•爱在罗切斯特双目失明,失去了一只手臂,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的情况下,回到了他身边,并与他结婚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②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各类人物,遇到的各种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材料。

③因为我们对它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写起来能得心应手。

④“语文即生活”,所以写作的材料源自生活。

⑤读过的书籍、文章等,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间接材料。


A: ②③⑤①④
B: ④①⑤③②
C: ④②⑤①③
D: ②④⑤①③
6、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退/湖/促/枯拉朽
B: 签/涩/后 气/一千里
C: 灭/港/立/今为止
D: 红/切 要/边 真/锐不可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唤(zhāo) 咽(gěng) 女(gōng) 越(zhuó)
B: 空(lòu) 踌(chú) 切(yīn) 靡(mǐ)
C: 山(mín) 望(qiào) 琐(xuè) 晕(xuàn)
D: 逶(yí) 编(zuàn) 怒(yùn) 曲(quán)
8、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祥子病倒了,在家小店住了三天,说梦话时道出了他与三只骆驼的关系。因此得到了“骆驼祥子”的绰号。这个绰号也表现了祥子像骆驼一样的积极坚韧。
B: 林冲面对迫害,从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先是委曲求全,妥协退让,最后奋起抗争,很好的体现了“逼上梁山”的主题。
C: “风骚”来源于《诗经》《楚辞》,后来泛指文章辞藻。“风”指《诗经》中的国风,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是《楚辞》中的《离骚》,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D: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冬妮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的道路。
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D: 叙利亚的孩子在废墟中唱着:“在战火和摧毁中,我们的伤口很深”。
10、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
B: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 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重视对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D: 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已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倒影。③水蘋:水上浮萍。④不道:不是说。

( 1 )诗歌前三联展现了一幅明媚动人的南湖早春图,请你描绘出颔联中美丽的画面。
( 2 )诗人刻画景物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说说“翅低白雁飞仍重”中“重”字的妙处。
( 3 )此诗与《钱塘湖春行》都写的是早春之景,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②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 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 不 使 高 强 争 无 益 故 守 困 厄 为 当 然。

( 2 )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其行原如是也(________) 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

②乃黄杨不天地(________)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 4 )(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②“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③“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④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⑤“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⑥“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⑦“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⑧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⑨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⑩“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⑪“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⑫“他并没有穿他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⑬“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 1 )请概括选文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①—⑧:________。

⑨—⑬:皇帝穿新衣游行,小孩揭穿骗局。

( 2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 , 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 , 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句子中划线词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内臣们怎样的心理?)

( 3 )试比较下面两句话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②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 4 )作者让一个小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宗月大师

老舍

小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母亲有时候想让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一直到九岁才入学。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私塾入了学。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因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庙的方丈。可是没有多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的,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的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不知道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
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 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在“读美文•悟生活”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这篇美文,并发放了阅读任务卡,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阅读记录。





阅读策略

阅读任务

阅读记录

略读浏览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

精读品味

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你都怕,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时间糖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