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而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
B: 《礼记·学而》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C: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D: 始终牵挂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泥泞田埂中,他手托麦穗问收成;在大山深处,他按下电商扶贫快进键;乡间小路上,他给村民指引致富路。
2、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下定义)
B: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作比较、列数字)
C: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宜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
D: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
3、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chà) 笑(nì) 确(záo) 堂大笑(hōng)
B: 发(jì) 晕(xuàn) 临(wèi) 咄逼人(duó)
C: 女(wā) 黄(yùn) 巢(kē) 淅沥沥(xī)
D: 聚(zǎn) 红(líng) 狭(yì) 为一谈(hǔn)
4、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正诠释了“好人自有好报”的道理。
C: 《繁星》《春水》以“爱的哲学”为核心,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冰心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D: 《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李逵武松;主张招安的将领:宋江、吴用。
5、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
B: 瘫痪 尴尬 烂慢 蛛丝马迹
C: 点缀 搏学笃志 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
D: 荫蔽 岐斜 祷告 恍然大悟
6、选出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
A: 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B: 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
C: 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
D: 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7、

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鹜远。
B: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力,胸中有丘壑。
C: 微笑是一缕轻柔的春雨,可以平息肆虐的狂风;微笑是一颗闪亮的星辰,可以慰藉夜间跋涉者的心灵;微笑也是一座坚实的精神桥墩,可以承载千万吨的重负。
D: 生命就像一江春水,有时会遇到悬涯峭壁的阻拦,这时请你不要彷徨不前,勇敢地穿越它,你会收获柳暗花明的喜悦。
8、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钥匙 妇孺皆知 锋芒必露 炯炯目光
B: 懊悔 一泻万丈 深恶痛疾 历尽心血
C: 校补 言外之意 迥乎不同 目不窥圆
D: 污秽 九曲连环 刮目相待 大庭广众
9、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他说话言简意赅 , 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本质。
B: 诵读经典作品须讲究方法,如若止于浮光掠影 , 读书人怕是难以从中看到人,看不到人性,也看不到好的故事和戏剧性。
C: 他们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D: 文章的修辞应当先求准确;应当恰如其分;不要矫揉造作;以辞害意。
10、

下列有关《西游记》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的作者是清朝的吴承恩。
B: “四圣试禅心”中的四圣分别是:观音菩萨、黎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
C: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七齿钉钯、降妖宝杖。
D: 小西天黄袍怪抓唐僧师徒的目的是自己要去取经。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1 )说说“坼”、“浮”的表达作用。

( 2 )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下列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_)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

③万钟与我何加焉(________)

尔而与之(________)

( 2 )文章通过什么方法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 3 )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 4 )第二自然段作者引用“嗟来之食”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 5 )写出一个古今名人的事例来佐证孟子在这篇文章当中的观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粉丝文化”

(材料一)

什么是“粉丝”?世界上有这样一群平凡人,他们有的爱偶像胜过爱亲人、爱自己,他们有的会为了心中喜爱的明星而疯狂,花费金钱、精力,有的甚至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这些人被统称“粉丝”(英文fans音译名)。

粉丝又是什么?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对偶像的“一往情深和不计成本的付出”。现在的粉丝,多是有工作,生于70~80年代的孩子们,他们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成为当今社会粉丝的主体。2005年的超女之后,粉丝从追星族中脱胎换骨,遍布天下。让这个源于英文fans的词汇有了深广的社会含义,成为社会学家不得不去正视的庞大族群。粉丝已不仅仅是一种现象,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有着独特鲜明特色的“粉丝文化”。粉丝文化不仅可用于流行文化,也常常被人引用于需要高度理性的科学、政治、宗教等领域。粉丝文化的诞生,与理性相背离,开始了对偶像、对社会和历史的改造。

(来自“百度搜索”)

(材料二)

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现象,说到底是“多方合力”的结果,粉丝群体化、网络化、组织化催生的网络空间亚文化与新业态,都为网络失范行为提供了土壤。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从年龄看,39岁以下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9.1%,其中10至29岁网民群体占比高达41.5%。从职业看,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达26.0%。因此,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价值方向,需要合力而治、全力而为。加大监管力度,落实明星、平台、资本等多方责任更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来自“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以购买明星的专辑、代言的产品,为明星提升流量等为特征的“粉丝经济”,正在成为近年来经济生活中的新亮点。明星“带货”是商家惯用的营销手段,因为明星对某一商品有意或无意的助销,就有可能带动此商品的销售,甚至引发其大面积流行。以今年“双11”前的电商营销为例,某化妆品牌请明星代言1小时,销售额就突破4000万元;某日常用品请明星代言预售3万件产品,3分钟即告售罄;某明星代言的一款电动牙刷,3天预售额近2000万元……明星“带货”能力的背后,是粉丝们的强大消费能力。粉丝们从情感出发进行消费,通过商品购买、社群聚集、交流互动等环节,满足了自身的需求。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升级迭代、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粉丝经济”兴起的深厚土壤。对商家来说,粉丝们带来的“流量”,往往与“销量”直接挂钩。在利益的驱使下,行业内滋生了“流量至上”甚至“流量造假”等现象,亟待规范和引导。而粉丝群体中存在的“刷单”“刷票房”“刷好评”等不良行为,也为自身带来负面评价。理性对待粉丝热情、引导粉丝合理消费,同时将明星效应转化为提升商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契机,才能更好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日)

( 1 )下列对材料中的“粉丝文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粉丝文化就是指一群平凡的人爱偶像胜过爱亲人,为了心中喜爱的明星而疯狂的现象。
B: 粉丝文化有独特鲜明的特色,是出于改造偶像、社会和历史的需要而形成的流行文化。
C: 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现象,是“多方合力”的结果,需要合力而治。
D: 粉丝文化从追星族中脱胎换骨,具有深广的社会含义,成为社会学家正视的社会问题。
( 2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粉丝群体化、网络化、组织化催生的网络空间亚文化与新业态,都为网络失范行为提供了土壤。(“土壤”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明星“带货”是商家惯用的营销手段。(“带货”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 3 )结合材料三,简述应如何正确看待“粉丝经济”。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不一样的爱
须一瓜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A(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B(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主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在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会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选自《青年文摘》)
( 1 )联系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第③段和第⑥段的空白处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
( 2 )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渐渐释然

( 3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4 )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
( 5 )“不一样的爱”不光体现在作者的父母身上,还体现在很多人身上。例如: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日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豪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大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全留给自己的子女。你在生活中感受过“不一样的爱”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举国欢庆、合家团圆的节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紧急展开。

为抗击疫情,84岁的高龄钟南山院士再次挺身而出,率众多精兵强将挥师武汉,竭力挽救陷于水深火热中的无数人民;为抗击疫情,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向疫区捐款,数额多者以亿计;为抗击疫情,远在新疆的“库尔班大叔”历经6天,日夜兼程,车辆接力,行驶4000余公里,将捐赠的五吨新疆大米运抵武汉第七医院;为抗击疫情,湖北武汉一群普通的环卫工人主动申请为医院处理大量的废弃医疗品和患者用品……各行各业的人都自觉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抗敌疫情汇聚了滚滚洪流。为打贏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胜利的“基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此生不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