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重庆市第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老李对儿子的书法老师说:“令郎能在这次书法大赛上获奖,全仗您教导有方,我们全家感激不尽。”
B: 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 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D: 杨绛先生独自居住在西城区一个普通的小区,幸好有众多学子的垂爱,老人的晚年才不会太寂寞。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丰(rùn) 绿(cháo) 翅(yì) 吹(xī)
B: 忧(qī) 望(níng) 然(wǎng) 祖(jí)
C: 红(yūn) 荡(tǎn) 发(bó) 飞(bēn)
D: 沉(zuì) 飘(yì) 摇(yè) 咏(zàn)
3、

这首诗从形式到内容上应属于( )

A: 叙事诗 送别诗
B: 写景诗 叙事诗​
C: 边塞诗 自由诗​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今年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将目光聚焦传统文化教育,并就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课堂、进校园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B: 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 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C: 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D: 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5、下列有关语文要素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过程中,实施全面的心理测试相应的精神心理干预意义非常重大。”这句话中加点的“在”是介词,“和”是连词,“非常”是副词。
B: “乡愁就是一个电话,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就是十五的月亮,每逢佳佳节备思亲;乡愁就是一张机票。归心似箭。”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C: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杨振宁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曾和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6、某展室的墙壁上贴有不同书体书写的“科学”一词,按书体演变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⑤③②④①
B: ⑤②①④③
C: ③⑤②④①
D: ③②⑤①④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开展“爱我鄂州,传诵经典”端午诗文诵读活动,旨在以端午节为载体,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鄂州人民的文化素质。
B: 人们乱砍滥伐、毁林造田、过度放牧,造成水土严重流失,使土地荒漠化情况日趋严重。
C: 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
D: 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饮食卫生工作是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
8、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了路。(比喻)
B: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比喻)
C: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 裤腰里,出去了。(借代)
D: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排比)
9、

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

A: 《顺生论》
B: 《倪焕之》
C: 《流年碎影》
D: 《佛教与中国文学》
10、

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
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②金钱的多少③表示着人情的轻重④礼品的贵贱⑤显示出关系的亲疏⑥
①②③④⑤⑥

A: :“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别薛华

[唐] 王 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乙]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

( 1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都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意,深情溢于言表。
B: 两首诗最后一句“俱是梦中人”和“相思愁白 ”,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对朋友的牵挂。
C: 甲诗首句“送送多穷路”描写了诗人送别朋友一程又一程,最后还是无奈分手的情形。
D: 乙诗首联,诗人从朋友王十一的视角,写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中的景色。
( 2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诗中的“送送”和“遑遑”两个叠词,很好地渲染了诗人的离情别绪。
B: 甲诗基本上是直抒胸臆,语言简练直白,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C: 乙诗既有对送别场景的描写,又有对别后生涯的展望,可谓虚实结合。
D: 乙诗中“长江一帆远”的画面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略无处________ 沿阻绝________ 清荣茂________

凄异________ 相步于中庭____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 )甲文从哪几方面描绘三峡的景色的?各有什么特点?

( 4 )乙文表现了作者什么复杂的思想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找到自己的“燃”点

宋威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讲,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国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有删改)

( 1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怎样做才能找到自己的“燃”点。
( 2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老王》片段,完成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没再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个不幸者的愧怍。

( 1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 2 )找出选段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 3 )“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 4 )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四、写作(分值:60分)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请以“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请以“ 在心间流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亲情、快乐、泪水等),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600字,严禁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言以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