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萧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佛求神保佑的陋习。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文课上,王老师将《智取生辰纲》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 , 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
B: 六月的洋澜湖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跳舞,或垂钓,怡然自得 , 其乐融融。
C: 桂林的山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猛虎,山形奇特,真是巧夺天工
D: 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3、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簌簌(sù) 踌(zhú) 奔(sàng) 手可得(tuò)
B: 栏(zhà) 跚(pán) 唐(tuí) 懵懂懂(méng)
C: 笑(shàn) 盈(kuāng) 石(yǔn) 喋不休(dié)
D: 骂(chì) 口(ài) 忸(ní) 立之地(zhuī)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嫌恶 兴高彩烈 小心冀冀
B: 御骋 各得其所 水波邻邻
C: 决别 形影不离 骸人听闻
D: 葱茏 莽莽榛榛 恍然大悟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近,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H星。
B: 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C: 我校代表队在趣味运动会上,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最终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D: 一个黄昏的早晨,有一个年轻的老人,骑一匹雪白的黑马,会晤他亲爱的敌人。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嘶(yǎ) 口(ài) 踞(dūn) 荒(mǎng)
B: 山(diān) 蝉(yì) 安(wèi) 疲(juàn)
C: 望(níng) 夫(jiāo) 戏(xī) 救(zhěng)
D: 心(xián) 愚(chǔn) 闪(shuò) 树(huái)
7、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B: 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 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8、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 , 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B: 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北约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辞,继而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C: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 , 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D: “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9、下列各组中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 狂阑 塌败 鲁莽 鞠弓尽瘁
B: 孤霜 生蔬 别扭 气冲抖牛
C: 调羹 悠然 呜咽 锲而不舍
D: 涉猎 愧乍 侮辱 锋亡毕露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青年时以师礼对待庞德公,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
B: 篝火晚会上掌声雷动,笑语连连,同学们聚在一起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 多宝佛塔的设计者真是别出心裁 , 建造的格局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 自“四个襄阳”活动开展以来,古城面貌焕然一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杜甫《春望》后完成后面练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根据该诗填空。

①首联两句描写了城池________之景。

②颈联两句抒写了诗人________之情。

( 2 )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孤帆一片日边来
B: 白发三千丈
C: 感时花溅泪
D: 身世浮沉雨打萍
( 3 )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连花鸟都恨别惊心,为离愁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B: “感时”“恨别”表现了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忧困思家之情具体可感。
C: 表现了诗人为花鸟的不幸遭遇而万分悲痛、忧伤的心情。
D: 以乐景写哀,花鸟本是写春之物,诗人却对花落泪,见鸟惊心,足以体现诗人内心的忧烦与苦痛。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唐河店妪传(节选)

[宋]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呼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郡。马之介甲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吏民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注释】①妪:年老的妇女。②虏:对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辽(契丹)兵。③绠缶:绠,汲水的绳子;缶,贮水的罐子。④系绠弓杪:把绳子系在弓梢上。⑤彘首:猪头,这里指敌人的首级。⑥备塞:防守边关。

( 1 )下列对“常山吏民观而壮之”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辽兵来时,老妇人独自一人留在店中
B: 老妇人从容地替辽兵打水,称他为王
C: 老妇人机智勇敢杀掉敌人,夺其战马
D: 老妇人带着敌人的首级去州府处邀功
(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 3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一虏至________

②跨马郡________

③马之介甲焉________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

( 5 )结合原文内容,赏析老妇人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竹峰

①瓦上的乡情,是对过去岁月的迷恋。

②常常是黄昏,汽车摇晃在山路上,窗外一座座瓦屋,炊烟四起。脸贴着窗,贪婪地看着,一轮又红又大的太阳投向山尖,淡淡的霞光慷慨地从薄云中流出,夕阳所照之处像涂抹了一层金黄色的乳液。山脊上那些松树的轮廓晶莹剔透,仿佛宝石和珊瑚的雕塑。山体沐浴在一片金黄当中,山边田畈(fàn,指田地)上的人家,鱼鳞片一样的屋瓦被落日绚烂而美丽的残焰染成酡(tuó,指喝了酒脸色发红)红色,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面目。

③瓦下的日子,喝茶吃饭,拌嘴怄气,悲欢离合,生生死死,一切笼罩在瓦的青气里。

④瓦,隔开风雨,挡着夜露,也遮住霜雪,但瓦下的人还可以感受到风雨、夜露、霜雪的气息。

⑤青瓦灰色,灰是平民的颜色。灰色的瓦片是朴素的,朴素得像庄稼人。瓦又很粗粝(cūlì,意为粗糙),如粗粝的农家生活。瓦的颜色,就是千百年农耕岁月的灰暗,不见灿烂

⑥瓦上有草,比草更多的是苔。背阴处青苔或浓或淡或浅,像发霉的铜器,幽深沁人。暮春,紫甸甸的梧桐花大朵大朵地落在瓦片上,啪嗒一下,啪嗒一下。大晴天,坐在屋子里,能听见花朵与瓦片接触时的声响,那种声响,幽幽的,有股凉意。在南方,白墙青瓦围拢而成的天井无数,下雨时雨水就会从屋檐流向天井。夜里,从那方窄窄的天空仰望,感觉月亮落下天际,耳畔蛙鸣忽长忽短……

⑦瓦最早在西周初年出现,到了春秋时期,板瓦、筒瓦、瓦当,名目繁多,并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那时候,人造房子屋面也开始覆瓦。屋面覆瓦的房子到底不多见,以致《春秋》里将宋公、齐侯、卫侯会盟的地方写成“瓦屋”,大概那样的建筑,具有地标性意义吧。直到战国,一般富户盖房子才用得起瓦。

⑧秦汉时形成了制陶业,并在工艺上做了许多改进,如改用瓦榫头(sǔn·tou,指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使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瓦钉和瓦鼻。西汉制瓦工艺又取得明显的进步,使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从此汉瓦独霸天下。在汉朝,瓦开始全面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⑨在乡村,没有不认识窑匠的人,谁家屋顶的瓦片都留有窑匠的气息,留有窑匠的指纹。他制瓦的转轮,就是这个乡村的历史与细节。青色的民谣,灰色的民谣,褐色的民谣,细雨沥沥的民谣,风吹屋顶的民谣,交织成了遮风挡雨的温暖与素朴。

⑩做瓦的地方在大屋场的稻床上,不远处的小山坡则是窑场所在。新窑棚建成,冷冷清清长满野草的山坡一下子就有了生气,成为村人们一年的圣地。挑瓦泥,踩泥,制坯、脱坯、晒坯,干瓦乃成。

⑪瓦进窑了。

⑫钢钎叉着大捆的柴火,塞进火红的窑洞。烈烈熊火噼里啪啦,半干的松枝被大火吞噬,发出哔哔剥剥的声音。窑匠已经很累了,躺在窑洞下的草丛里,闭着眼睛,偶尔爬起来看看火势。一夜没睡,眼睛里布满血丝,胡须仿佛一夜之间变长的,凌乱且肮脏。火候够了,在窑口围一个小水池,让清水慢慢渗入窑内,瓦慢慢从火红色变成了青灰。

⑬终于出窑了。打开窑口,淡淡的热气扑面而来,入眼是干净的瓦灰色。一块块瓦仰在地上,也有一块块瓦俯卧着弓起身体,像劳作时的农人。

⑭不过这些都是旧事了,手艺也是旧事。制瓦者手艺还在,已无用地,空有一身手艺的手艺人,还算手艺人吗?窑洞多年前就废弃了,一场雨后坍塌了,长满野草。

⑮窑匠郁郁寡欢,在乡村的太阳底下。

⑯瓦紧密有序地排在屋顶,最后的收梢是云头纹的瓦当,探出半个身子,立在风中。

⑰祖母在世的时候,将青瓦称为烟瓦,说是在柴窑里用烟呛出来的,所以才永远保留着青烟的颜色。可以推想,中国古代以木柴为主要燃料,青灰色便成了汉代的颜色、唐宋的颜色、元明清的颜色,成了中国水墨的颜色。这种颜色锁定了后人的审美趣味,预制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似乎只有在青瓦的房子下,白墙之白才白得好看,黄墙之黄才熨帖,木桌子竹椅子陶壶瓷盅才得以与瓦安妥意合,一册诗词、一轴书画、一部经传才有风致。

⑱瓦的古色古香,现在渐渐退隐了,隐到时间的深处,缩到岁月的背后。瓦的衰落,从一个侧面告诉我:那些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又能息息相关多少年呢?

⑲一块瓦,带着匠心,也带着对岁月安详的期盼。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金瓦银瓦,不如自家的泥瓦。这样的民谚里有一份百姓人家的满足与不争,乡村是生活在瓦片下的。这几年回乡,瓦迹稀落,旧日岁月散落如一地碎砾,再也拾不回来了。

(选自《2019年散文·长短句子》,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为文章拟标题,并从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两方面简要阐述理由。(标题7字以内)
( 2 )联系上下文,对文中划线句子“瓦的颜色,就是千百年农耕岁月的灰暗,不见灿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瓦覆盖下的乡村生活富有诗意、令人满足。
B: 农耕岁月的老百姓生活平凡、朴素,艰苦。
C: 在诞生、发展与逐渐消亡的历史中,凝结着普通劳动者智慧与辛劳的瓦,曾被诸侯富户率先享用。
D: 乡村窑匠虽然不顾制瓦程序繁琐,用自己的劳动为老百姓遮挡住了风雨,但这项职业仍然在时代发展中消亡。
( 3 )本文文化、民俗意味浓郁,结合相关段落,为初一年级同学简要讲述这类散文的主要特点。(字数70~120字)

讲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注意讲述的对象和场合;②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可适当运用叙事技巧,增强讲述的效果;③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避免过于书面化的表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 1 )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

②________

③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 2 )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①④段画线的句。

①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 3 )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青蛙和雄鸡比赛歌喉,由村民们当评委。青蛙鼓着腮帮子,唱了一整夜;雄鸡在快天亮时,伸长脖子,唱了一遍。评委一致判定雄鸡胜出。对青蛙的评语是:“聒噪,非时。”对雄鸡的评语是:“动听,知时。”

要求:(1)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能引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和年级。

(二)题目:________其实很快乐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空格”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