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昆明市第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静谧 劫难 竟折腰 驻米虫
B: 妖娆 田圃 禁锢 原驰蜡象
C: 喧嚷 旁鹜 睿智 涕泗横流
D: 发窘 陨落 弥留 根深帝固
2、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③④②①
D: ⑤④②③①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B: 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这段文字中被吴用施计骗到的“员外”是卢俊义
C: 在桑菲尔德庄园里,简·爱半夜听见梅森凄厉的尖叫声,急匆匆赶去帮忙,却遭到罗切斯特先生的断然拒绝。
D: 悟空在瑶池大闯蟠桃会,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的仙丹后逃回花果山,又打退了奉命前来捉拿他的二郎神及众天神。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休(jìng) (gǒu)得 唐(jū) 负箧曳(xǐ)
B: (cù)尔 徒(xiǎn) (jūn)裂 (yùn)袍敝衣
C: (gǎo)素 (mào)老 一豆(gēng) 冻(lěi)之患
D: 色(láo) 叱(duō) (yè)然 燕然未(lè)
5、

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 台、来
B: 哀、雨
C: 哀、台、来
D: 哀、台
6、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牟取 追塑 袖手旁观 故名思义
B: 眶骗 拮据 慷概淋漓 五彩斑斓
C: 娇奢 隐匿 头晕目眩 脑羞成怒
D: 帷幕 盘缠 长途跋涉 天伦之乐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宋代文学家,我们学习了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B: 《桃花源记》和五言古诗《饮酒》的作者都是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人。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
D: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8、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yí)和园 停(zhì) 众目(kuí)睽
B: 运(zǎi) 虚(wàng) (huó)然贯通
C: (pì)如 步(zhóu) (gè)尽职守
D: (shú)师 关(kǎ) 腐草为(yíng)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 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
C: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感人的千手观音。
D: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而且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10、
下面一段话打乱了次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②、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③、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
④、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⑤、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

A: ①④③⑤②
B: ②④①⑤③
C: ③④⑤①④
D: ①⑤③④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公元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 1 )如图是“中国旅游日”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
( 2 )2011年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这一主题?
( 3 )2011年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1 )四俱备________
( 2 )晓雾将________
( 3 )夕日欲________
( 4 )沉鳞跃________
( 5 )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
( 6 )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 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 1 )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3 )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 4 )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 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 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 5 )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的“坎儿”

①有大学生问2003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喜欢“号召”别人读书。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生命智慧的总结,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娇艳欲滴的玫瑰,书籍则是必不可少的氧气和阳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河流,书籍就是坚固的河床。

②从一般意义上讲,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大学教授可以读,建筑工地的民工同样可以读;绿草连天的春天能读,白雪皑皑的冬日也能读;人来人往的图书馆适合读,一人独居的卧室一样适合读……因为读书没有太多的门槛,它才能作为一种全民的“健心行动”加以推广。

③不过,读书的无门槛是相对于书海里的普通游泳者而言的,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味的读书人,还真得跨越几个心灵的坎儿。

④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人很难没有欲望,当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运河上熙熙攘攘,问身边一和尚:大运河有多少条船?和尚答: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非常欣赏和尚的机敏,当即大加赏赐。其实,这和尚并非特别聪明,他只是深谙世道人心的奥秘而已。然而,一个人下决心当读书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多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书籍分成“有用”“无用”两种:“有用”的,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用”的,他视若敝履。而事实上,所谓“有用”的书,往往是由于一时的职业的,只能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而“无用”的,则侧重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可以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⑤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我们就得不断地跟踪事物的新进展,掌握知识的新动态,让自己的生命与面对的生活一起前进。读书没有恒心,一个人的思想必然陈旧、浅薄。我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⑥第三,我们一定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书籍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真理可以利用它,谬误和谎言同样可以利用它。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太多作用。别人的精力再旺盛,也不能看尽天下的书。何况,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也许觉得好;别人以为精美绝伦的,你或许感觉一塌糊涂。对书的考察,最可靠的评判官是你的心灵——非同寻常的对知识的敏感,超乎群伦的观察人事的眼光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

(选自《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20日,有改动)

( 1 )“读书的‘坎儿’”在文中具体指哪些?
( 2 )为什么说“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根据第②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
( 3 )第④段引用乾隆与和尚的对话用意是什么?
( 4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与第⑤段的哪个句子意思相近?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我为我的……而自豪”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好运常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