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西金溪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张老师去年光荣退休了,许多学生来看她,大家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B: 吴京最近主演的这部电影,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 吸引了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C: 在联合国维和史上,中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D: 今年9月以来,贵州省多部门雷厉风行 , 启动了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成效显著。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搞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B: 通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C: 人们不得不承认,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纪元,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B: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C: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D: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4、下面有关《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祥子18岁时到北平城拉人力车,经过三年苦干终于凑足了钱买了辆新车,结果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走当兵,梦想第一次破灭。
B: 祥子卖了顺手牵来的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可是买车的钱被刘四爷扣下来,致使他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C: 祥子用虎妞给的钱买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却因为虎妞难产死去为了给她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了车,他的努力全白费了。
D: 他最后一次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曹先生答应祥子来拉包月,小福子也可以来曹家帮忙,结果却因为小福子的死彻底绝望。此后,祥子彻底堕落。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信与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而非内容上。在书信中可以记叙事情,描写景物,说明事物,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对人生和社会的议论。
B: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C: 俄国诗人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接用劝说的口吻,对世人进行嘱咐。
D: 《变色龙》是一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他与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6、下列关于戏剧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B: 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C: 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其性格。
D: 按照作品类型划分,戏剧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
7、请选出下列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最新一期的《青年文摘》,选登了当代华语作家严歌苓的《小姨多鹤》(节选)、《芳华》(节选)和这部电影的片尾曲--《绒花》。
B: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
C: 我们班王凯的体育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 今年5月 31日是第22个“世界无烟日”,深圳爱卫会发出了当天17:31分至18:31分全市公众禁烟一小时。
8、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他处心积虑的努力得来的却是大家的一票否决,这对他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B: 动物园里有洁白优美的天鹅,威风凛凛的老虎,调皮可爱的猴子,栩栩如生的孔雀。
C: 翘首西望,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 花园里,花儿争奇斗艳,蝴蝶轻飞曼舞,鸟儿欢快唱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9、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爸爸这两天东奔西跑 , 忙得不可开交。
B: 刑警队长目光敏锐,明察秋毫 , 疑犯留下的蛛丝马迹也很难逃过他的眼睛。
C: 我的同桌听课专心,思考缜密,做事更是一丝不苟
D: 我说的是孔子东游,而你说的是西天取经,真是可望不可即
10、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许多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就是元宵节。
B: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都是他的作品。
C: 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他所写的散文诗《海燕》,运用象征手法,热情赞颂了英勇无畏的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其中塑造了一批热衷于科举考试的形象,如范进、匡超人、王冕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柳:本诗中的“柳”是诗人身世的写照。②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写柳有新意,不从眼前的景色写起,而是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
B: 首句一个“舞”字,形象表现了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和热闹的舞宴结合起来。
C: “清秋”“斜阳”“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暮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暮春之柳的零落憔悴。
D: 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 2 )首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用得巧妙,请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荀巨伯探病友》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行 约定
B: 太丘去 舍弃
C: 吾今死矣,子可 离开
D: 友人有 生病
( 2 )下列“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相委而去
B: 而入有义之国/人不知而不愠
C: 而敢独止/温故而知新
D: 遂班军而还/不义而富且贵
( 3 )用现代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 4 )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元方和荀巨伯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至“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完成(1)~(4)题。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________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________

( 2 )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表格中。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 3 )作者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去描写相应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4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把“果然”换成“竟然”可以吗?为什么?

文学类文本阅读

对青春的尊重

桂刚

①初中那会儿,父亲母亲已在南方做生意多年,家里生活条件很好,我过着富足而小资的生活。但我的学习还是蛮不错的,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市里的这所实验中学。

②那时,学校搞勤工俭学,在校园西北角空地开了十亩地,分给各个班,让自己种东西,收获后自己卖作为班费。王老师带着我们把这块地种上了菜,这是我头一次干农活,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

③李同学家在农村,是学习里的佼佼者,学校一届只在各乡镇招十名学生,他是其中之一。其实有些时候,我能从他身上感受生活的不易,他每个月回一次家,然后带足能吃一周的干饼,再带些咸菜,大部分时间都是吃这些,他用的被子上还有补丁,而我的早都换成了又轻又暖的羽绒被。

④种菜初期的新鲜劲很快就没有了,我开始讨厌拔草,特别是施肥,简直是最难受的事了,刺鼻的粪臭让我一次又一次想吐,后来,一到劳动我就找各种借口躲开。

⑤这片菜地,多亏李同学了,全班就他会种,就算老师不组织去菜地劳动,他也会自己抽空到菜地看一下。施肥的时候,就他一个人干得最卖力气,他说他在家就干这些活,早都习惯了。

⑥我不去勞动的事儿,王老师看在了眼里,严厉批评了我。我当时很不在乎,我的理由也很充分,到时候班里组织活动,我可以多捐点班费。

⑦秋天到了,菜地收获了,是个丰收季,卖了八百多元。班委研究这钱怎么用,大家一致提出要给李同学二百元,因为数他最辛苦,我说我再捐四百元作班费,却被王老师拒绝了。后来,李同学也拒绝单独分给他的二百元,他说钱是班级的,不应该单独分给他。

⑧这一周,李同学没回家,我在步行街买鞋时在一家饭店门口碰见了他。他正在和一位师傅倾倒垃圾,我问他怎么在这里,李同学笑着说:“打个短工,一天三十元。”我点了点头,没说太多就走了。

⑨那天下午,逛街累了,我便进了电影院看电影。可刚进影院,看到前面两个熟悉的身影,是王老师和李同学,真是巧了。看完电影,李同学坐公交回学校,而我和王老师坐另一班回家。车上,我和王老师闲聊,问王老师:“李同学家里条件不好,怎么舍得钱来看电影?”

⑩王老师沉默了一会,对我说:“程刚,李同学说从来没进过影城,说我最近给他补习知识竞赛很辛苦,想邀请我一起看一场,我知道他家条件不好,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⑪“为啥?”我有些疑惑地问。

⑫“老师尊重他的青春,他家贫穷,但他的青春里没有自卑,也不缺时尚,他把最苦的活当快乐,想看电影,就去打工挣钱,这是他最真实的青春,也是让我羡慕的青春。程刚,你尊重你的青春了吗?你多交班费,你来看电影,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吗……”王老师说完,认真地看向了我。

那⑬一刻,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我的心却在翻涌。从那天起,我知道了在青春的色彩里还有“尊重”这个词,不但要尊重别人,更应该尊重自己,这样的青春才最有意义。

(原载《辽宁青年》)

( 1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李同学”这一形象主要通过“我”的叙述来刻画,虽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 但人物形象依然深入人心,令人感动。
B: 从王老师欣然应邀和李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的情节,可以看出王老师是一个善解人意、 尊重学生的好老师。
C: 文中第⑨段划线句“我”对王老师的问话,明显流露出“我”对“李同学”的嘲讽、鄙视和不理解。
D: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对“我”的心理刻画,道出了“我”对青春的感悟和对“尊重”的理解,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 2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⑬段加点的“翻涌”一词有哪些含义。
( 3 )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同学”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王小波说:“我希望自己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

请以“让自己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随风飘”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