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厦门市松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个有抱负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B: 通过阅读活动,人们能更好地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并得到生活的审美享受。
C: 北海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D: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省吾身(三:泛指多次)
B: 匹夫不可志也(夺:夺取)
C: 疏食,饮水(饭:吃)
D: 博学而志(笃:坚定)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似乎太______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②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______着。

③我很想______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A: 活泼 凝望 补救
B: 胆大 张望 弥补
C: 活泼 张望 补救
D: 胆大 凝望 弥补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每个类别下的作家作品又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排。
B: 《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分别是《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以及《花园集》。
C: 艾青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失去了绘画的条件,于是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写下了《我爱这土地》这首诗。
D: 《唐诗三百首》中的“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体现了作者孤寂悲伤的情绪。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再而衰,三而竭。
B: 旦日,卒中往往(谈论),皆指目陈胜。
C: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各得其所)
D: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奖励,奖赏)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婆(suō) 主(zǎi) (juè)强 (qián)滋暗长
B: 开(kěn) 倦(dài) (qiú)枝 无边无(yín)
C: (chuí)炼 秀(qí) (bǐ)视 (yǎn)恹欲睡
D: (zhān)子 (yùn)圈 (shà)那 坦荡如(dǐ)
7、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阜新被誉为“玛瑙之都”,匠师们精雕细琢的玛瑙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B: 上海启动“五五购物节”第一天,消费金额突破 100 亿元。消息传出,众.说.纷.纭., 引来关注者们的一片欢呼。
C: “共享单车”走进人们的生活,它的使用方法已为百姓耳熟能详,只要扫码支付, 即可获得便利。
D: 反复推敲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金砖合作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它找准了合作之道。
B: 十九大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重要部署,落实到一个个报告、一项项法案中,凝聚成亿万人民的共识和力量。
C: 主席鼓励科研人员推动中国创造向中国制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D: 不可不否认,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9、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辜负 凛冽 语无伦次 海市蜃楼
B: 钦佩 鲁莽 血气方刚 轰轰烈烈
C: 稠密 概率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D: 轮廓 俯瞰 心有灵犀 天崖海角
10、下面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 诗中“钟””割”二字精炼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C: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展示诗人的雄心壮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千古绝唱。
D: 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反映出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 1 )诗中第四句两个“向”字如何理解?

( 2 )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寓情于景,请举例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臣卑鄙 夜忧叹 ④ 斟酌

( 2 )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3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 4 )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陈振林的《面子》,完成各题。

①年青的判官走进府衙的时候,阳光正好,凤翔府衙门前的梧桐树上几只喜鹊正欢畅地聊天。

②进到公堂里,他却看到一张绷着的脸。那脸,长在一个瘦小老头的身上。

③“我姓陈。”绷着脸的老头开口说话了。年青的判官知道这位就是自己上司知府陈大人了。年青人想要自我介绍一下,老头摆了摆手:“我知道你,你是新上任的知府判官。”年青人昨晚还作过一首诗准备来呈给知府大人的,他没有从袖口里拿出来,只好自个儿站在了一边。

④下午卸下了差事,判官随同事们快步走出府衙。快嘴的衙役丁三拉过年青判官:“贤良,你要习惯呢,陈大人就是这样的人,他让你没有面子。”

⑤“贤良,你的才华我们早知道了,你本是状元,欧阳大人最初看到你的卷子,因担心是自己的学生中状元,才朱笔将你批成了榜眼。他老人家想不到是你呢。”衙役赵四接过了话。

⑥年青人知道,“贤良”这一说法是对读书人赞美性的称呼,自己当初应考时就是“贤良方正”科。他拱了拱手,只是轻轻地一笑,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点好事,居然传到了这儿。

⑦又一天的公堂,知府陈大人拍了下惊堂木,叫:“前日里,哪几人称呼府人时用上了‘贤良’一词的?报上名来。”丁三和赵四,慌忙站了出来。陈大人又拍了下惊堂木,二人立即被按在长条凳子上,各人被责打了二十板子。

⑧年青的判官额头一直在冒汗,他没有想到,几乎中了状元的人也不能被称作“贤良”,他只能眼看着两个喜欢说笑的衙役趴在长条凳子上叫喊。这怪老头子,太不给人面子了,年青人实在是想不通。

⑨转眼到了中元节,按照惯例,府里的大小官员得一起聚会谈心。判官心想,虽说刚来,自己也算是府衙中的一员,自己也应该有个小主张才行。既然这陈大人不给自己一点面子,那这次我也就不响应他的号召,我不去参加中元聚会了,算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抗议。

⑩第二天清早,年青人在府衙门口看到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公布了昨天没有参与聚会活动人的姓名,一共有三人,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个,赫然入目。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人处以八斤铜的罚款。刚刚履职的年青人,没有领到第一个月的薪俸,却倒被处罚了。

知府陈大人似乎没有觉察青年判官的感受,上班了,他照样分配给年青判官不少的事儿。其中重要的一桩事就是,写文章。说回来,写文章对年青的读书人不算什么了,更何况是官府的公文。每每任务一到,等不了多长时间,年青的判官就写好了,认认真真地呈到陈大人面前,想着改变一下老头儿对自己的看法,让他多给自己一点面子。不想,每次呈上去的公文,陈老头不是在这儿添加一句话,就是在那儿删除一个词。这让优秀的读书人更是难堪,年青的判官狠狠地捶着自己的书桌。

几个月之后,凤翔府修建了一座凌虚台,这次知府陈大人似乎给了年青的判官一点面子,那就是让他写一篇《凌虚台记》。年青人知道机会来了,他想着借写这篇文章,好好地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年青人在文中写道,世事变换,飘浮不定,“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众人一看,知道年青人在文中有特别意思。可意外的是,知府老头儿一个字儿没有修改,让人将全文刻在了一块石碑上,立在凌虚台前。

做判官的日子似乎并不长,年青人终于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可以离开这个不给自己一点面子的瘦小的陈老头了。

之后的岁月,年青的读书人四处漂泊为官,几次受谗遭贬,又几次出山,他都平平安安。在好些个有月亮的晚上,读书人猛然想起的,居然是那瘦小的陈老头。

他太给我面子了。读书人心里说。

读书人成了大学士。他从不给当朝人立传;偏偏,他为那瘦小的陈老头写了一篇长长的《陈公传》。

( 1 )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不给判官自我介绍的机会→________→________→添改判官写的文章→________→判官为他写《陈公传》

( 2 )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①第①段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 3 )阅读全文,本文标题“面子”有什么作用?
(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第 段划线句,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范进中举》)

本文第 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都采用了什么写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父 亲
关宏
①小群是个苦孩子,生下来就双目失明,母亲生小群时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当小群懂事后便知道自己没有如别的孩子享受五彩缤纷世界的福气,但是,小群也非常热爱这个世界。因为小群有一个细心的父亲,父亲便是小群的眼睛。
②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后来,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玩,父亲竟然教会了小群游泳。
③父亲是要在失明的儿子心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
④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是一个黑暗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能把人晒暖和。
⑤“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
⑥“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
⑦小群困惑了起来。
⑧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
⑨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逐渐有所领悟。
⑩虽然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颜色等等。但小群却对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⑪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不再陌生,反而美丽迷人,小群懂得了世界上有许多不用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
⑫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一个红色米老鼠书包,当父亲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很无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便哭了起来不。
⑬父亲听了,半天没吱声,过了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我买书包时说只剩下这个米老鼠书包,所以绿的我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了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⑭时光就这样慢慢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按摩与心理咨询,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⑮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
⑯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奋斗和追求,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吸取了力量和勇气……”
⑰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祝祷,“ 。”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 2 )赏析第(15)段画线句,谈谈其含义。含义
①段中“父亲便是小群的眼睛。”中“眼睛”的具体含义是
③段中“父亲是要在失明的儿子的心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中的“眼睛”的具体含义是

( 3 )对文中父亲错买书包这一情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父亲事先知道买的是绿书包,二、父亲事先不知道买的是绿书包。你同意哪种理解?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 4 )联系全文,紧扣父亲心愿,补全小说结尾。

( 5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群父亲的性格特点。你如何评价小群父亲的人生理念?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风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4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浪狼”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